古玩收藏的三要素是什麼

  古玩的收藏並不是簡簡單單就能收藏的,要明白收藏的要素的,否則容易上當受騙,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古玩收藏三要素

  1、懂行規

  收藏這潭水非常深,不懂行規亂而貿然行事,肯定要栽跟頭。收藏是繼承傳統行規較多的一個圈子,從事收藏必須要懂得這行的規矩。這些規矩反映了收藏行內的特點,收藏者要在這行裡頭有所作為,就得先揣摩這些行規,不要等到真正吃虧的時候,只會叫苦不迭。收藏的行規,基本上都是約定俗成的規矩,而且很多都是數百年傳下來的一種習慣。雖然是習慣,沒有人強迫,但也要遵守,否則在這一行內就難於立足。 一個對收藏有興趣的人初到古玩市場,當踏入市場大門的時候規矩就來了。通常古玩地攤東西擺放都比較零亂和擁擠,加上人員嘈雜,你在逛的時候要格外小心翼翼,防止一不留神,把攤主的東西給碰了,更不可從人家攤子上跨過。首先這種行為是對攤主的不尊重,其次一旦碰壞了東西,這些本來很一般的貨物,有可能就成了珍貴的“寶貝”了,非得多賠不少錢才能了事。

  開始看東西了,要注意不能搶著看。其他藏家已經拿在手裡的東西不要看,也不要問。要等別人看完了,把藏品放下以後,最好等賣家把東西收回去以後,你再從賣主手裡要來看。

  當你決定要買一件東西並開始講價的時候,你就要遵守一個規矩,不要輕易還價。就是在討價還價的時候當你提出的一個價格對方同意以後你就一定要買,“出價不買,行內大忌”。很多新入行的藏友,因為眼力和信心的關係,通常喜歡和經驗豐富的朋友一起逛市場,希望能給自己把關斷真假,幫著討價還價。此時,注意不要當著賣家的面,一個勁地問你的朋友這個東西對不對、價格多少合適、買還是不買等等。因為在收藏行裡是很忌諱當著賣家的面評論人家東西不好,或者講東西是贗品等。因此,要學會領悟朋友的暗示。

  買到東西拿去給眼力好的朋友過過眼也有規矩。當朋友告訴你東西有問題時,不要拿給你鑑定的人做說辭,如“某某都說這個東西是假的”,這類不明智的舉動通常會得罪很多人。

  收藏市場還默認了一個規則,就是三不包:不包退、不包換、不包賠。藏品是特殊商品,任何一件東西在轉讓時都伴隨著真假、價格問題等等。在老輩古玩行裡,一般的規矩是買賣全憑眼力,真假各安天命,東西出了門真假好壞一概不再負責。因為,對於藏品的真假、優劣常常是各持己見,很多時候誰也說服不了誰。所以古玩交易實際上是買賣雙方的全方位較量,有時古玩商賣漏了,有時收藏者買錯了,只能是各自總結經驗教訓,它與欺詐行為是兩種不同的概念。收藏市場沒有固定的價格行情標準,也不搞明碼標價,在交易過程中雙方都是經過各個方面的綜合考慮之後自願成交的。收藏是靠眼力吃飯的,如果說“吃藥” 了要退貨,那麼“撿漏”了會不會再把賺到錢的返還給賣家呢?答案是肯定不會。所以說,這個行規也還不是那麼霸道,還是有合理性的。現在的收藏行裡給退與不退不是絕對的,有些地方的規矩是,貨款退還給七、八成左右,剩下的錢算是“交學費”了。

  2、會行話

  “三名話不離本行”,一個行業有一個行業的行話,具有中國傳統特色和悠久歷史的收藏業更是如此。在多年的收藏實踐過程中,人們逐漸形成了各種約定俗成的收藏用語。這些行話不斷被後人口傳相授,一代代傳下來。

  收藏行話大體可分為通用行話和專用行話。通用行話適用於各類收藏活動,涉及面較廣,從看貨到對貨物的評價再到交易,整個過程都有行話。如看貨時碰上真貨叫“開門”,它由成語開門見山演化而來,一般形容那些沒有異議的、一看便知的真品。“品相”,是指藏品儲存得好不好,如果有破損就是品相不好的意思。貨物達到一定的年代叫“到代”、“夠年份”。遇到新仿舊的貨稱之為“高老八”;新貨做偽叫“做舊”,做舊做得好就是“高仿”,民國之前仿舊的叫“老仿”,現在仿舊的就是“新仿”。“快貨”,是指熱門的藏品,“慢貨”,則指冷門的藏品。老貨壞了重新修補過叫“動過手”。倘若賣家說貨絕對真,信誓旦旦,而買家仍有疑問,又不好直說是假的,就只能說:“看不好”。行內人稱收藏為“玩”,初次見面問“你玩什麼”,意思是你收藏什麼。有的在古玩行買藏品不叫買而叫“勻”,這塊玉您能勻給我嗎?或者叫“讓”,這件瓷器讓給我吧。一批貨物連好帶孬一齊賣稱作“一槍打”。“撿漏”:是指以較低的價格,慧眼識寶,買進了好的收藏品。買了便宜又喜歡的藏品叫“吃仙丹”。自己不太懂行受人騙,買了贗品,叫“吃藥”。“走眼”則是指用較高的價錢買了不值得的藏品或買了贗品。

  專用行話是專門用於某一收藏門類的專用語,陶瓷、玉器、字畫、傢俱、竹木牙雕等門類的收藏均有各自的專用語。如在單色釉瓷器的釉上出現或粗或細、或長或短的裂紋叫“開片”,新瓷器釉面亮光十足叫“賊光”、“火光”,瓷器底部露胎處顯現橘紅色或橙黃色的現象叫“火石紅”;玉石料上的天然裂紋,大而長者叫“裂”、微小而短者叫“綹”,巧妙利用玉料上的不同顏色改成圖案紋飾以增加表現力叫“巧作”等等。 不懂行話常常會鬧笑話。筆者曾經遇見一位收藏愛好者在逛地攤時看上一件瓷器,當攤主告訴他這件瓷器要賣“10塊錢”時,他便爽快地遞上10元錢,結果被遭到攤主的嘲笑。因為,在收藏行話裡“1塊錢”就是一百元;“10塊錢”就是一千元。

  行話因收藏活動應運而生,即使在今天,這些行話仍然是收藏領域的“規範用語”,並且得到不斷的補充,隨著收藏行業的不斷髮展,也將會湧現出新的、更多的行話。

  3、知行情

  搞收藏有兩個關鍵:鑑定真偽和把握行情,也就是俗話說的隨行就市。一件藏品以什麼樣的價格買入,它究竟有沒有升值空間,有多大的升值空間,是藏家必須知曉的。

  一般來講,藏品的流通渠道主要有四種方式,一是地攤,二是古玩店,三是文物商店,四是拍賣行。因此,藏品在市場上主要有四類行情:地攤上的交易價格、古玩商店的交易價格、文物商店的交易價格和拍賣會上的拍賣價。這四類價格基本上是一種由低到高的順序。通常在地攤上不但能買到真品而且還能挑選時,正是收藏此類藏品的好時機,但也是大多數人不識貨之時;當只能在古玩店、文物商店買到真品時,是藏品價格日益走高之際,但對有實力的人來說,仍為收藏的好時機。

  影響藏品價格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起主導作用的是市場需求。就像炒股有熱點題材一樣,收藏市場也要不斷尋找新的熱點來釋放收藏的熱情,滿足投資收藏人士的保值增值需求。有的藏品賣不動,價格上不去,並不是因為它的藝術價值、文化價值不夠高,或者年代不夠早,只不過是因為它跟市場取向不合拍,從而導致市場認知率不高。如,上世紀十年代,人們住房面積小,小件古舊傢俱就好賣,越大件越便宜,反而越賣不動。當前各種跡象表明,原來不為藏家重視的紅木傢俱正在成為新的收藏投資熱點。一般最受市場認同的是民國時期的紅木傢俱,因為它們既舒適又親切,最貼近現代人的審美情趣,容易產生認同感。近幾年,紅木傢俱的價格翻了近十倍,而紅木原料則日漸枯竭,這使收藏者越來越看好紅木傢俱。

  藏家對藏品的市場行情一定要心中有數,因為十年前和十年後的價格都不一樣。對某類藏品的歷史行情要搞清楚,比如銅鏡火了多長時間了,價格翻了多少番,預計還有多大升值空間。有條件的還可以同時參考國內行情和國外行情,因為相對來說海外收藏市場要成熟一些。尤其要善於把握藏品行情的未來走勢。藏品行情的未來走向並沒有固定的路線,它帶有一些隨機性,不過仍然有規律可循,必須多角度、全方位地考察。就個體而言,越名貴、越稀少的藏品,它的升值空間越大。而那些重複生產的、存世量較大的東西,升值空間就相對較小。但就總體趨勢而言,藏品升值是必然的,只是升多升少的問題。時下,少數民族傳統傢俱在中國古典傢俱拍賣中雖說份額很小,卻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全新領域,它具有藏品獨特、起拍價格偏低及參與人數少等優點,這些都是十分吸引收藏者的亮點。

  文玩收藏如何防騙

  1、讀萬卷書

  文玩收藏,一定要看一些正統的收藏類書籍,學習各種鑑寶知識,總結文玩收藏的技巧,並多向身邊的“高手”請教,學好“基本功”要紮實,為以後“上手”做準備。

  2、切勿“紙上談兵”

  俗話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無論你看過多少鑑寶的書籍、微信或電視節目,都無法代替“上手”。在古玩市場,多看、多聽、多觸碰,對藏友的“眼力”鍛鍊是有好處的。但如果你是“新手”,就一定要管住自己的手,不要輕易掏錢出來哦。

  3、堅持“四不”原則

  “新手”在逛古玩市場時,要堅持“四不”原則。不亂詢價還價,不輕易伸手,不買貴的,不買不懂的。掌握這四點,就不容易“吃藥”了,還會受到文玩界的尊重。

  4、網購文玩要“穩準”

  很多藏友喜歡在網上“淘寶”,這就更要小心了。首先,無論多喜歡的“寶貝”,為了保險起見,一定要通過第三方支付切勿直接打款給對方;其次,如果和商家距離不遠,最好當面交易,一手交錢,一手交貨,最好找一個“行家”把關;同時,要找信譽好,知名度高的商家買文玩,並找人或者論壇進行擔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