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紀律講規矩黨課講稿

  人不以規矩則廢,黨不以規矩則亂。對於一個政黨,紀律是生命線;對於一個黨員,紀律是高壓線。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最新2016。歡迎借鑑。

  範文一:

  一堂成功、有效、被大多數黨員認可的黨課,對講課人的要求是比較高的,起碼應該做到思想重視、肯下功夫、注重效果,同時還要做到講原則、懂規矩、守紀律。

  第一,善於把握形勢。在充滿競爭的現代社會,無論做什麼工作都要善於把握形勢、抓住時機、有備而來。否則,預期目的就很難達到。講黨課也是一樣,要使黨課有內容、有深度、有新意,讓聽講人深受啟發和教育,黨課教員就必須具有較強的政治敏銳性,善於根據主流媒體的輿論導向作出快速反應,並隨時關注和掌握黨員的思想動態,據此構思緊貼形勢、主題鮮明、資訊量大、服務黨員的講課內容。如果黨課教員反應遲鈍,觀察和分析能力差,又不掌握現實情況,就難以確定講課主題和具體內容。

  第二,認真編寫講稿。黨課教員在通過多種途徑獲取大量素材的基礎上,要通過分析整理,認真編寫講課提綱和完整的講稿。在編寫講稿的過程中,應注意做到以下幾點:一是內容豐富,防止空;二是貼近實際,防止遠;三重點突出,防止平;四是層次分明,防止亂;五是深度適中,防止淺;六是舉例高雅,防止俗。總之,必須多動腦筋、肯下功夫。

  第三,反覆熟悉講稿。講稿寫好了,並非萬事大吉。黨課教員應善於對講稿“雞蛋裡挑骨頭”、找毛病。在反覆讀、反覆改的基礎上,使其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然後,還要默寫和熟記講稿的大小標題、框架結構、主要觀點、案例和引用的資料等。這就是說,只有在備課時做到精益求精、融會貫通、夯實基礎,才能在講課時做到舉重若輕、遊刃有餘、效果理想。第四,課前安排試講。前邊的工作做好了,還不等於大功告成。因為課畢竟是講給別人聽的,並非自我欣賞。所以,正式講課前,教員還要在一定範圍內試講。試講的目的,一方面是檢驗教員自身對講稿的熟練程度,另一方面就是讓聽講的人幫助找不足、提建議,使講稿成為集體智慧的結晶。實踐證明,試講這一關通過了,一堂成功的黨課就有了堅實的基礎。

  第五,爭取脫稿講課。在講黨課的實踐中,有的教員講課有理有據、有板有眼,使人獲得系統的知識;有的語言風趣、膾炙人口,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有的字正腔圓、抑揚頓挫,吸引人全神貫注地聽講……如此風格各異、生動有效的講課方法,無一不是建立在脫稿的基礎之上的。由於黨課的教育物件不同於一般學生,聽眾大都是學歷高、知識廣、經驗多的特殊學生,因此,黨課教員只有做到脫稿講課,才能達到講者與聽者雙向交流、相互激勵的效果,才能為廣大黨員所接受,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以上五點主要強調的是方法和技巧問題,還有最基本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黨課教員要懂規矩、守紀律。黨課的講壇是神聖的,且備受黨員關注。黨課教員不僅是黨員,而且是站在講臺上為黨員授課的老師,其影響作用遠遠大於在臺下聽課的黨員。因此,黨課教員不僅要懂得控制時間、注重教態、講究儀表、真心投入等講課的基本規矩,而且還要做到講黨性原則,遵守黨的紀律,注意自身形象和影響,絕不能隨心所欲亂放炮,或者拿無聊當幽默,更不允許搬來詆譭黨和幹部隊伍形象的“段子”當笑料,用低俗的格調迎合消極情緒。總之,黨課教員要有責任意識、紀律觀念和原則性,力求使黨課這種教育形式有效地發揮正面宣傳、凝聚黨心、堅定信心、鼓舞人心的作用。

  範文二:

  自治區黨委決定集中兩個月的時間,在全區黨員幹部中廣泛開展“守紀律、講規矩”主題教育活動,以此來提升廣大黨員幹部守紀律、講規矩的意識。今天,我們舉辦全市“守紀律、講規矩”主題教育活動專題黨課,目的就是讓大家深刻地認識開展這項活動的重要意義,深刻地認識“守紀律、講規矩”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全身心投入到活動中來,把守紀律、講規矩作為加強黨性修養的基本要求,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抓緊抓好,使紀律、規矩內化於心、外化於形,為推動“三大轉型”、建設“四個**”創造良好的政治生態。

  關於如何開展好“守紀律、講規矩”主題教育活動,市委已於一週前印發了實施方案,對活動開展進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確要求,希望大家對照方案,結合各自實際,切實抓好貫徹落實。下面,我就遵守黨的紀律和政治規矩談談自己的認識和體會,與大家作一交流。

  一、守紀律、講規矩,是我們黨加強黨的建設的重要經驗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縱覽世界文明史,現代政黨無一例外都是有紀律規定和規矩要求的,沒有紀律規定和規矩要求就不能成其為政黨。制定了紀律和規矩卻不嚴守,那必定是做不了大事、沒有前途的政黨。作為馬克思主義執政黨,我們黨最核心的紀律和規矩,就是規範黨員幹部政治方向、政治立場、政治言論、政治行動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它是遵守黨的全部紀律和規矩的基礎,是黨內政治生活帶電的“高壓線”。可以說,我們黨90多年艱難曲折的奮鬥,正是靠著它走過來的。

  中國共產黨成立伊始,就強調立規矩、講紀律。1922年在上海召開二大的時候,儘管全國只有195名黨員,但在大會通過的黨章中,便專列“紀律”一章。黨的第一部黨章就立下這些規矩,使我們黨和那些只在口頭或書案上講講馬克思主義的鬆散學術團體之間劃出了一道鴻溝。當時,確實有些人,包括曾積極宣傳馬克思主義甚至參加籌備建黨的一些社會名人,受不了這些紀律和規矩,先後離開了黨,或被開除了黨籍,但黨的隊伍卻更加生機勃勃,健康茁壯成長。此後大約不到5年時間黨員就超過5萬人,由此迎來了國共合作的大革命高潮。在大革命失敗前夕召開的黨的五大,面對危急的形勢,更是明確提出“宜重視政治紀律”。

  1927年10月,毛澤東同志在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之初,親自主持了一場入黨儀式,在他確定的24個字的入黨誓詞中,便有“服從紀律”這四個字。與此同時,毛澤東同志還創設了人民軍隊的基本紀律,後來發展為著名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第一條紀律“一切行動聽指揮”,講的就是政治紀律。正是靠著這樣的紀律和規矩,我們黨才領導人民群眾打開了革命戰爭的新局面。

  延安整風初期,為了統一全黨思想,毛澤東同志在1941年9月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提出了一個著名的論斷:“路線是‘王道’,紀律是‘霸道’,這兩者都不可少。”意思是黨的建設,既要靠正確的路線方針來指導,也要靠鐵的紀律來約束。1942年普遍整風開始後,毛澤東同志又講,身為黨員,鐵的紀律就非執行不可,孫行者頭上套的箍是金的,共產黨的紀律是鐵的,比孫行者的金箍還厲害,還硬。因此,只有對紀律和規矩心存敬畏,才可能形成自覺。

  西柏坡是我們黨在農村的最後一個指揮所,同樣也是嚴紀律、立規矩的地方。1948年9月,中央政治局專門召開擴大會議,主要議題就是:“軍隊向前進,生產長一寸,加強紀律性,革命無不勝”。即將進入北平時,黨中央在西柏坡召開的七屆二中全會,又提出了“兩個務必”的要求,確定了必須遵循的“六條規定”:不做壽,不送禮,少敬酒,不拍掌,不以人名做地名,不要把中國同志同馬恩列斯平列。這是黨中央“進京趕考”前定下的“規矩”。這些做法,對我們黨最終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進而順利地轉變為在全國執政的執政黨,有著重大意義。

  在改革開放之初,我們黨為了讓黨員幹部守紀律講規矩,做了兩件大事:一是重新設立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二是制定《關於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在吸取深刻教訓的基礎上,總結了黨內政治生活的12條基本原則,為黨組織和黨員遵守黨的政治原則和組織原則、接受監督、嚴明黨紀等方面確立了規矩、提供了遵循,使黨內政治生活逐步走上正軌。我們黨正是靠這樣的政治優勢,走過了30多年不平凡的改革開放歷程。歷史告訴我們,中國共產黨從小到大、從弱到強,最終成為在今天依然執政並將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靠的就是確保全黨統一意志、統一行動、步調一致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