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傳播學畢業論文範文

  新聞傳播學是一門應用學科,因而首要先要努力體驗各種職業傳播活動,從具體的傳媒活動要求出發,感覺需要學習什麼。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構建新媒介生態下的電視新聞傳播格局

  【摘 要】電視新聞作為電視生命力最重要的體現形式,必須結合當前的媒介生態,努力構建有序的新聞傳播格局,加強多媒體間融合,以增強自身的影響力。本文以東方衛視為切入點和具體分析物件,試對電視新聞進行相對全方位的分析,以期對構建新媒介生態下有序的電視新聞傳播格局有所助益。

  【關鍵詞】東方衛視 電視新聞 媒介生態 傳播格局

  電視新聞的發展趨向是追求可持續發展,在媒介融合的過程中將自身最根本的任務做到極致,即圍繞正在發生或新近發生的新聞事件,能夠在時效性上追求第一時間播報,對整個新聞事件的動態發展、整個流程予以關注,並隨時報道,為受眾進行權威解讀,對重要型別事件要有預測、報道、評論等基本流程。

  一、東方衛視電視新聞概況

  東方衛視前身為上海衛視,於2003年10月23日全新開播,是中國第二大傳媒集團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SMG***的旗艦頻道。以“新聞立臺”為特色和主打的東方衛視致力於打造權威媒體新銳觀點,在多次電視新聞改革中引領了我國電視平臺新聞傳播的新風尚。

  東方衛視以新聞節目為主打,貫穿全天的節目播出,其新聞節目播出時長位居各衛視之首,平均每日新聞播出量超過285分鐘,自2011年6月各檔新聞節目改版至今已形成多檔風格多樣、各有側重、大容量、常態化的直播新聞欄目,構成了全國省級衛視中容量最大的電視新聞節目。

  1、東方衛視電視新聞節目構成

  主張“新聞立臺”的東方衛視在新聞節目的整體架構上既考慮到節目製作規律,又結合觀眾的收視習慣,根據有序排列、組合的規劃機制進行總體策劃編排。繼開播時對新聞節目的大調整及2011年6月對整體新聞節目的改版,東方衛視電視新聞節目一直領先於其他省級衛視,並在節目形式、節目風格、主持人個性方面都率先進行個性化創新和有益探索。

  新聞現場直播節目是電視新聞節目最具生命活力的一種形態。東方衛視節目加強了演播室和現場直播量。新聞節目全部直播,重大事件儘可能現場直播。

  東方衛視的節目主幹分工明確,各有側重。《看東方》是其在晨間時段傾力打造的大型新聞直播節目,依託SMG強大的內容資源和製播力量,歷時120分鐘,是新聞直播時間在全國最長的新聞節目,多種新聞相容,娛樂資訊並舉。《東方新聞》是其主打的品牌新聞欄目,選擇在每天的黃金時段直播一小時,秉承“聚集重大事件、直播新聞現場”的特色,兩次獲得中國新聞獎版面一等獎。《東方直播室》則是將電視手段、網路媒體、簡訊直播有機結合的新聞專題節目,關注當下熱點新聞事件,以直播轉型中的中國為理念,節目形式新穎同時又具有強烈的現實性。

  2、東方衛視電視新聞節目改版

  繼2009年改版後東方衛視於2011年6月又進行了一次全新改版,這次改版後東方衛視各新聞欄目以全新的面孔展現在觀眾面前,同時它也再一次的開創了新的節目播出形式。

  ***1***新聞節目及播出時間固定化。

  改版後,東方衛視新聞節目全天滾動播出,依舊是全國衛視中容量最大的新聞資訊,共有九檔新聞節目,並且兩年來已經形成了固定化的播出模式,播出時間也相對固定。具體包括7點檔《看東方》、12點檔《東方午新聞》、18點檔《東方新聞》及23點檔《東方夜新聞》。

  ***2***新聞節目樣式追求多樣化。

  改版後新聞節目的樣式仍然多樣化,既有《看東方》一類的大型晨間新聞直播節目,又有力求打造立足上海、放眼世界的定位為“準確、銳利、大氣、平視、生動”的專業新聞節目《東方新聞》,還將《東方夜新聞》的單一資訊改為雜誌化編排,並且增加了評論,追求“第一解釋”,常邀請相關專家、重要人物直接對話。

  ***3***全新主持人組合與特色播報方式。

  黃金檔主打品牌《東方新聞》在改版後推出全新的主持人組合,由主持人合作共同播報並不是改版重點,重點在於節目的播報方式發生了變化。東方衛視大膽創新,一改往日主持人正襟危坐的播報形式,不再侷限於播報臺後的固定空間,而是或者一坐一站,或者輪流“坐站”,甚至可以走動來播報新聞,將演播室劃分為主播區、講解區、立播區、互動區及訪談區,為播報方式帶來了新生機,使觀眾有了耳目一新的感受。

  ***4***重視並強化直播連線的使用。

  直播連線自東方衛視2003年開播以來就成為該臺的一大特色,經過不斷的改版,這一特色被進一步強化,主持人在演播室通過大螢幕來與現場記者直播連線,與現場記者“當面”對話,讓觀眾有參與到整個事件過程的感受。新演播室的啟用,使東方衛視新聞節目聯合採用衛星直播、記者連線、電話採訪等多種方式,致力於用最快的速度、最搶眼的鏡頭、最獨特的視角第一時間播報新聞。

  二、東方衛視電視新聞傳播格局的構建

  1、以固定化的新聞節目為前提

  固定化的新聞節目是構建有序的傳播格局的基本前提。

  ***1***新聞節目相對固定。固定的新聞節目即每天播出的新聞節目是固定的,新聞節目的個數和板塊類別是固定的。以東方衛視為例,7點檔《看東方》、12點檔《東方午新聞》、18點檔《東方新聞》及23點檔《東方夜新聞》就形成了基本的新聞節目格局,每天在固定的時間都有對應的新聞節目,而所對應的新聞節目又是有所區別、有所側重的。

  ***2***節目時間和時長相對固定。節目時間和播出時長的相對固定是為了形成固定的播出模式,由此培養固定的受眾收視習慣,形成收視粘性。固定的播出時間與播出時長也方便受眾收看,同時也能同其他臺進行公平的收視率競爭。如果經常出現節目播出時間和時長的不確定,不僅會損失固定受眾,還不利於新聞節目品牌的建立。當前,東方衛視已經形成了相對固定的播出模式,除重大或突發事件臨時插播外,新聞節目的播出時間和時長也基本固定。

  2、以節目樣式的多樣化為追求

  只有節目樣式做到多樣化,各具特色,在和同級衛視競爭時才會更有競爭力。

  ***1***節目構思的創新性。節目樣式的改變得益於節目構思的創新性。電視新聞節目的構思活動是節目孕育過程中一系列多維思維的體現,需要整個新聞團隊多側面、多角度的認識事物,為節目的基調、內容、形式、整體架構做準備。以《東方直播室》為例,在節目構思上充分體現了其創新性與多維性,是一檔將電視手段、網路媒體、簡訊直播等方式有機結合的新聞專題節目。通過關注當下熱點新聞事件以及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值得討論的社會現象來“直播轉型中的中國”,具有一定的社會現實意義。   ***2***以特色的節目風格為依託。鮮明的節目風格是電視節目尤其是新聞節目競爭力的重要體現,是與其他新聞節目進行有效區隔的有力武器,節目風格是節目樣式的組成部分。在媒介聯動方面,充分突出電視的媒介優勢,用直觀的方式將事件呈現在受眾面前,並且將矛盾原生態再現。東方衛視通過巨幅LED螢幕連線熱心網友參與互動,現場觀眾投票團通過投票表決表達民意;電視、網路、手機三屏合一,以上都充分反映了電視新聞要充分運用多媒介融合的方式來進行節目運作。

  3、以節目整體的型別化為基本

  構建有序的電視新聞傳播格局,必須以新聞節目整體的型別化為基本,在整體架構上要有頻道意識、品牌意識,根據整個頻道的主題、定位,將所有的新聞節目劃分為不同的層次和側重;同時,電視節目結構佈局必須考慮受眾的收視習慣,根據新聞製作播出規律對節目整體進行有序排列組合。

  ***1***以個性化的主持人為節目區隔。主持人是電視新聞節目的重要組成部分,個性化的主持人為新聞節目提供更多的節目特色,尤其是思辨性新聞節目,主持人更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主持人是節目的靈魂。駱新是上海東方衛視的優秀主持人,他冷靜、獨到、犀利的主持和點評,贏得了廣大觀眾的喜愛,得到國內同行的高度評價。其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及鮮明的觀點,也引起了輿論界的廣泛關注。觀眾對他的主持風格的評價為:犀利而不失親和,關照而不失獨特。

  ***2***對媒介技術進行優化整合。電視新聞的變革,首先依賴於資訊科技的進步,技術引起變革,進而帶動觀念的更新。東方衛視電視新聞理念的不斷改變,和媒介技術的發展不無關係。當前資訊科技的日益發展帶來了媒介生態環境的不斷變化,電視作為一種傳統媒體必須加強媒介融合,突出自身媒介優勢的同時綜合利用多維媒介格局。在新聞資源越來越開放的今天,如何報道新聞成為各衛視臺爭奪收視率的重要途徑。新技術的使用為新聞演播室向高精尖方向的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援。新聞理念與操作實踐相結合,共同為構建有序的傳播格局服務。

  結語

  在媒介生態複雜多變的今天,傳統媒體更應該在突出自身媒介優勢的同時加速融合多種媒介形式,在全媒體、自媒體時代提高自身競爭力。電視新聞作為電視的生命力和重要組成,在面對挑戰和機遇的同時要從大局出發,面對傳播格局不斷擴大的趨勢,從新聞節目本身出發,爭取第一時間,多角度的塑造媒介核心競爭力。在開辦固定新聞節目的前提下,保證節目播出時間和時長都相對固定,不斷追求節目樣式的多樣化和節目整體構成的型別化,凸顯節目風格並培養有個性的節目主持人。從節目的每個細節入手,從當前具體運作模式上總結實踐方法,以對構建新媒介生態環境下有序的電視新聞傳播格局提供經驗支援。

  參考文獻

  ①楊鳳嬌:《中國電視新聞傳播格局的變遷》[M].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9

  ②高有祥,《新媒體環境下的電視新聞傳播》[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2***7***

  ③CTR央視市場研究釋出2012年度全國省級衛視綜合評估調查結果

  篇2

  新聞傳播媒介多樣化的利與弊

  摘要:由於現今新聞媒體眾多,此外,科技發展使得新聞傳播媒介更加多樣化,也使我們在對新聞事件進行報道的時候,無法保障事實原貌的真實性,以及對事件進行評論時的主流導向性,同時,也不利於我們對新聞監督機構進行及時的監督檢查。

  關鍵詞:新聞傳播 新聞傳播媒介 趨利避害

  可以說,通過對未來社會發展的展望,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新聞傳播媒介的多樣化必然成為未來新聞傳播的重要特點和必然趨勢。那麼,我們就要更好地解決其發展過程中的弊端,來為新聞傳播事業的健康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本文旨在通過對新聞傳播媒介多樣化過程中產生問題的根源性探究,來找到解決的最佳方案,為我國新聞傳播事業的良性發展提供借鑑作用。

  前言

  新聞傳播媒介多樣化是資訊科技革命發展的必然結果,這是由新聞傳播的時效性所決定的。現代社會,在科技發展帶動下的新聞傳播市場作用下,傳播媒介多種多樣,報紙、電視、電臺、網路等方式應運而生。不同傳播方式之間的交叉與互補目益頻繁。但是,由於市場監督與管理的滯後性,使新聞在傳播過程中衍生出了諸如虛假新聞、色情氾濫、報道角度異化、侵犯個人隱私以及智慧財產權、導航系統失效、意識形態和文化滲透等諸多問題。面對諸多問題,如何進行及時地監管和治理是現代新聞傳播主管機關面臨的嚴峻問題和挑戰。

  一、新聞傳播概述

  新聞傳播學。新聞傳播學是一門歷史相對年輕的學科,19世紀與20世紀之交,新聞學在德國和美國形成學科,20世紀40年代傳播學在美國形成學科。新聞學在中國作為一門學科,以及中國新聞學教育的開端,通常以1918年10月北京大學新聞學研究會的成立作為標誌;而1978年7月復旦大學新聞系的刊物《外國新聞事業資料》首次公開介紹傳播學,通常被視為中國傳播學研究的起點。

  新聞是資訊的一大類別,新聞和新聞的傳受是新聞學的邏輯生長點;而傳播學的研究物件是廣義的資訊和資訊交流現象。兩門背景不同但有密切聯絡的學科的交融,適應了社會資訊化的現實,打開了研究的廣闊思路。資訊交流滲透到人類的一切活動之中,是形成人類關係的材料,是流經人類全部歷史的水流,延伸著人類的感覺。新聞學和傳播學的整合、融合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

  新聞傳播媒介及發展歷程。新聞傳播媒介是指新聞傳播過程中傳播者和受眾的中介,是新聞資訊的物質載體,是用來表達某種含義的靜態的或動態的任何物體和物體排列。新聞傳播媒介包括許多種類,如報紙、電視、電臺、網路以及剛剛興起的手機微博技術等。不同傳播技術具有各自的利與弊。

  報紙是近代以來發展歷史最為悠久的新聞傳播媒介。它是以刊出新聞和時事評論為主的出版物。報紙作為視覺媒介傳播物,具有儲存和選擇性強、適合傳達深度資訊等優勢特點,但也存在製作程式多而複雜、時效性較差、由於文字傳播而限制了讀者範圍、感染力不及音像傳播逼真等不足。但是,作為傳播歷史最為悠久的傳播手段,具有為大眾最為熟知的傳播手段,仍舊是我們最易於接受以及最為普及的新聞傳播媒介。

  廣播是通過聲音進行新聞傳播的媒介手段。它是繼報紙之後,最為普及的新聞傳播手段之一。由於其依靠聲音作為傳播媒介,因此,它更能顯現新聞的真實性,增強新聞的感染力和可受性,它甚至可以通過聽眾的想象和推理塑造出在場的感覺。廣播聲音符號的優勢和劣勢始終相伴,聲音語言的口頭化使得其不容易像文字那樣做深度報道。

  電視是伴隨著近代影像技術的發展而衍生出的新聞傳播手段。與舊式傳播手段如報紙相比,具有受益面廣、易於接收新聞資訊等特點,已成為影響面最廣、影響力最大的傳播媒介。電視是一種將影象、聲音、文字等形式集於一體的傳播形式。這種形式相對於報紙而言更為直接生動,它在進行媒介傳播過程中,大大強化了受眾群體的現場感,也更加強化了新聞的可信性。但也存在新聞細節不宜被記錄,容易使讀者被新聞傳播媒體的導向性所左右的不足。此外,電視媒體在新聞傳播過程中的順時播放性也導致讀者在收視過程中受到限制。

  而網際網路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其具有的大容量、高速度、超文字、互動性、多媒體形態的特點得到了充分的發揮,使新聞傳播朝著更加快捷、更加便利、更加多樣化和個性化的方向發展。

  網路技術的發展,使新聞傳播真正成為一種高度全球化、高度自由化的新聞傳播方式。這種方式,可使讀者更加自如地選擇資訊收發,不再被新聞傳播媒體的輿論導向性所左右。此外,通過網路傳播自身的技術手段,還可以對以往的新聞事實進行復原再現,這增強了新聞事件的傳播性和可信性。

  手機微博技術是網路手段衍生出的新生新聞傳播手段之一。它具有傳播速度快和較強的即時性,但是同時也存在和網路手段相同的缺點。

  新聞傳播媒介經歷了從文字順時性傳播到音像選擇性傳播的歷程,在這個過程中,伴隨著科技的發展,同時也伴隨著發展過程中由於缺陷帶來的陣痛。

  二、新聞傳播媒介多樣化的利與弊

  新聞媒介傳播多樣化的優勢。新聞傳播形式的多樣,對社會大眾而言,可以使社會大眾接收新聞資訊更加便捷,特別是由報紙的順時性傳播進而到網路技術的選擇性傳播,使傳播手段更為豐富,使新聞受眾群體更加易於接受,增強了新聞報道的可信性。同時,這種傳播媒介的多樣化,可以使讀者從文字到影像,通過不同的感官來對新聞事件進行感觸,增強了新聞事件的可渲染性,對新聞媒體的主流輿論導向性起著重要作用。此外,傳播媒介的多樣化,使不同傳播形式的媒體之間很好地進行了互補,從經濟學而言,它很好地做大做強了新聞傳播市場,對新聞傳播行業的發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動作用。

  新聞傳播媒介多樣化的弊端。我們不可否認,由於新聞傳播媒介的多樣性,使更多的假新聞充斥其中,使讀者不易辨別真偽。同時,由於市場監督管理的滯後性,給色情資訊傳播和侵權性新聞造成了可乘之機,給新聞市場的健康執行帶來了障礙。

  面對利與弊的抉擇,我們應當在趨利避害的前提下,大力提倡發展綠色網路技術,加強市場的監管。為未來傳播媒介的多樣化提供更為良好的發展空間。

  三、趨利避害的思考

  在現代傳播媒介手段下,由於科技的帶動,使得傳播技術得到了巨大的提高。但是由於新聞受眾群體心理需求的變化使我們看到,傳播手段仍存在一些缺陷,例如雖然網路技術的發展已經改變了過去順時傳播的舊方式,開始了新聞傳播選擇性傳播的新時代。但是,對於新聞細節的披露仍顯不足,某些複雜新聞事件的可信性仍舊不高,未能從根本上解決新聞事件可信度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我們可以通過改變某些固有的傳播觀念來改變。

  首先我們必須傳播受眾群體之需,提高新聞資訊對於受眾的吸引力和需要滿足度。其次進一步劃分受眾群體,進行有針對性的分眾傳播。最後,傳媒要以自己的特色充分顯示出存在的價值,以特色取勝。

  四、對未來新聞傳播媒介多樣化的展望

  不可否認,傳統媒體與網路相結合,使網路媒體的潛能進一步發揮。21世紀,人們對新聞的需求越來越多。資訊科技的發展,使更多的新聞可以隨時隨地傳給受眾。各新聞單位在重新進行資源重組和整合後,媒體經營網站的業務將由釋出新聞為主到開展網路廣告、資訊服務和電子商務等多元化經營,並與國際接軌。在未來的網路世界,傳統媒體的中心格局必將被打破。雖然廣播電視新聞通過電纜、光纜向全世界傳送新聞,已突破了時空與時間的概念,國家與疆域的界限,而網路時代,激烈的新聞競爭,使網路新聞不僅包括了文字、圖片、聲音、影視,而且具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巨大潛能。

  新的世紀,是傳統媒體加網路的時代。從中央的主流媒體來看,這就需要集中精力,建立高效的執行機制,增強發展活力和競爭力,加強主陣地,掌握主動權,要做好思想準備、心理準備、物質準備、技術準備和人才準備。這裡的人才準備,指國家傳媒的從業人員,必須逐步適應這種多元化、多樣化的需要,向一專多能、一人多能、一體多能的方向發展。

  結語

  總的來說,媒體的傳播力由傳播平臺、傳播內容、傳播人和傳播方式四個重要元素所決定。媒體只有將構成傳播力的四個要素優化組合後,才有望達到有效傳播的目標。

  媒介的創新已經構成我們這個時代的主題,有效是變化的宗旨。從全球行銷發展來看,怎樣將資訊有效傳達給受眾群體是這個時代傳媒變局的主旋律,中國市場同樣將上演這樣的變革。隨著越來越多新媒體的崛起,我們同樣也可以想象,越來越多的媒體傳播方式將被淘汰,但是符合歷史發展規律、有競爭力的媒體傳播方式將會日益成為歷史發展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