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作文素材議論文優秀範文

  文明,一串連著中華五千年風雨的金絲。文明貫穿著華夏的歷史長河。中國素有文明古國,禮儀之邦之稱。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有關文明的作文素材,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目錄

文明作文篇一:文明禮儀是人不可少的

文明作文篇二:文明是我們素質的前沿

文明作文篇三:文明必須先從自身做起

文明作文篇四:文明是一條潺潺的小溪

文明作文篇五:時時刻刻把文明禮儀記

文明作文篇六:文明也是一個民族的根

  文明作文篇一

  文明禮儀是人類為維繫社會正常生活而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規範。對一個人來說,文明禮儀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對一個國家來說,文明禮儀是一個國家、社會道德風尚和生活習慣的反映。

  在古代學說中,大多都以禮為天下先,強調以禮治國、以禮治家。像《禮記》,《論語》等一些書籍。還有像“人有禮則安,無禮則危”“國尚禮則國昌,家尚禮則家大,身有禮則身修,心有禮則心泰”等等這樣一些名言,都證實了這一點。古人尚以文明禮儀為首,我們則更須注重文明禮儀。

  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素有“禮儀之邦”這樣一個光榮的稱號,而作為其中的一員,就應努力去把祖國的這一特點發揚光大,去弘揚中華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

  文明禮儀是人不可少的,正如孔子的那句話“不學禮,無以立”

  當我們坐在公共汽車上時,是不是該讓座於老人、幼兒或有需要的人呢?當我們在校園中遇到老師同學們時,又是不是要敬個禮,或點個頭,向他們問候一聲呢?當我們見到路邊的一片片垃圾時,是不是該彎彎腰,伸伸手,去撿一撿,再將它們扔金垃圾桶呢?當我們遇到殘疾人時是不是該對他們伸出援助之手,幫助他們過馬路,或者帶他們去目的地呢?

  文明不是一天兩天就有的,而是要成為你的良好習慣。見到了人行道上的一塊香蕉皮,你主動上前撿起,並把它扔進果皮箱,我想,你已經做到了“文明”二字;在公共場所中,說話儘量小聲,不影響他人,即使人多,也不推不拉。那麼,我想,你又做到了“禮儀”二字。文明禮儀就是這麼簡單。

  如果你忘記了知識,你不算失敗,因為知識可以再學;如果你花光了金錢,你也不算失敗,因為金錢可以再掙回來。但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為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真諦。

  “人無禮不立,事無禮不成,國無禮不寧”我們學習文明禮儀,不應僅僅停留在口頭上,更重要的是要落實到我們的行動上。文明禮儀,從我們做起,從身邊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從自己的身邊小事做起,把文明禮儀真正融入我們的生活之中,讓文明禮儀真正伴隨我們成長。

  文明作文篇二

  文明是我們素質的前沿,擁有文明,我們就擁有世界上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學校開展“傳承文明,做文明的守護者”的活動,我積極地參加,還把它帶進了我家呢!

  那天晚飯後,我叫來爸爸媽媽和妹妹,讓他們都坐著。我站在前面,一本正經地說:“從現在開始,進行普通話比賽。比賽規則是這樣的:從現在到下週一為止,只要有人發現我們其中一個人在說夾江話,就記錄在一個本子上。到了星期一,誰被發現的次數最少,誰就是‘普通話大王’。”大家都贊同我的提議。

  比賽剛開始,爸爸說話了,我們仨個都監聽著。“呵呵,你說夾江話。”媽媽忽然叫了起來。爸爸這才回過神來,不停地搖著頭嘀咕著。“媽媽,我要喝牛奶。”這時,妹妹開口了。“吆,幼兒園沒白讀。”‘嗯?!”我們三個不約而同地指向說夾江話的媽媽。媽媽後悔地笑了笑……<<<返回目錄

  日子一天天地過去了,我發現全家人講土話的次數漸漸地減少了。到了星期一晚飯後,我們又聚在一起,我拿著本子,把記錄的情況報了出來:爸爸6次,媽媽5次,妹妹7次,我2次。,冠軍是我!我十分高興,我不僅為自己是冠軍而高興,更為爸爸媽媽在一星期裡只說了幾次土話而高興。

  在我內心深處,有那麼一件使我自豪的事:

  有一天,我去新華書店借好書後,就坐著1路公交車回家去了。因為那時正是下班的高峰,公交車上已經座無虛席。中途,一位老奶奶上了車,那位老奶奶手把著扶手,顫顫巍巍,讓人感覺十分危險。我想:老師說過主動給老人、殘疾人和需要幫助的人讓座就是文明的表現。於是,我立即起來,小心翼翼地扶那位老奶奶到我原來坐著的座位。那位老奶奶坐下後,微笑地看著我,連聲說:“謝謝!謝謝!你真是一個懂事的孩子”我聽了,不好意思地說:“沒關係,這是我應該做的。”那一刻,我的心情十分暢快。

  由此我想到,要做到文明其實並不難。它是你不小心撞壞了別人的東西時一句簡短的“對不起”,它是你想請教別人問題時的一句“請問一下”,它是別人幫助了你以後發自內心的“謝謝”……讓我們行動起來吧,做一個文明的人!

  關於文明作文篇三

  “文明就在我們身邊,有時候和人們擦肩而過,有時候只是一毫米的長度,還有時候不是一張的厚度……”這個廣告說得對,文明離我們的確很近很近。

  北京,首都,在每個人心中是那般的神聖。做為首都市民,特別是在北京這樣的國際大都市,更要清楚怎樣做一個文明北京人。

  中國向來以“禮儀之邦”著稱於世,所以我們首先要做到禮儀文明。一個親切的問候,讓人感到溫暖;一個熱情的微笑,傳遞著文明的訊息。

  說到文明禮儀,我想到了一個故事。有一次,列寧同志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著一盆水上樓。那女工一看是列寧,就要退回去給讓路。列寧阻止她說:“不必這樣,你端著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手,請你先過去吧!”他把“請”字說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後自己緊靠著牆,讓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這不也是良好文明禮儀的體現麼?文明禮儀不只是偉人、名人才具備。在北京奧運會期間,“麻煩您幫我把後面車窗關上。”一名普通計程車司機非常恰當的一句英文,讓坐在後排的外國友人“相當吃驚”。這也從中折射出禮儀已經深入了各個行業,使我們真正地走向了世界。

  讓外國友人吃驚的還有,北京市民開始排隊了。幾年前如果你跟我說,有一天北京的老百姓買菜、等車都能排隊,我絕對不信。但現在這確確實實發生了。而且還設立了每月的11日為排隊日,22日為讓座日。到自動取款機前取錢,簡簡單單的“一米線”距離,使我們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尊重、理解和關懷,人人都遵守這個規矩,就共同享受了這份尊重、輕鬆和溫馨的感覺。

  社會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一個人如果不遵守社會文明,小的會影響自身形象,大的會影響國家聲譽。在清朝的時候,大臣李鴻章出使俄國,在一公開場合,惡習發作,隨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國記者大加渲染、嘲弄,丟盡了中國人的臉。這是一個不遵守社會文明的歷史教訓。公共文明是社會意識的一種體現,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個人的道德修養水平之上。試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文明修養,他會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嗎?不會!個人文明禮儀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須先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做起。所以魯迅先生說:“中國欲存爭於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後凡事舉。”“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養,人的文明修養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靠後天不斷完善的。要完善個人修養,首先要致力於讀書求學,完善自身的認知水平;認知到達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惡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態,不違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標準,自己的修養便得到完善。這就是古人所說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完善個人道德修養,便有了推進社會公共文明的基礎。

  而一個社會的文明氛圍對他的民眾亦有莫大的影響。為什麼這麼講呢?相信有的人去過歐洲或日本,就很有親身體會。大的不說,只看看過馬路這樣的小事。只要亮起紅燈,縱使馬路上一輛車都沒有,外國人絕不會過馬路。他們認為這是必須遵守的公共文明。試問,在如此的氛圍中,有誰會肆無忌憚的闖紅燈呢?這就是社會氛圍的力量所在。但再想一想,如果我們不是從自身做起,這社會氛圍又從何而來呢?

  文明,就是一種經過自己的努力,讓人們之所見、所聞都是件愉快的事情。而文明又是那樣的瑣碎,是成千上萬瑣碎的小事情串綴在一起而形成的磅礴大氣候。文明會帶給我們心曠神怡的心裡感受,而作為人類自己,我們又能為這個社會做出哪些如花的馨香之舉呢?

  現在,北京在努力的建立“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我想,在建立三個北京的時候,怎樣的讓北京人、北京的環境、北京人的觀念都更加的文明起來,只有文明的北京才能擁有人文的景觀,人文的服務,人文的溫暖,也才能在科技北京的建立裡有更好的把握,有更文明的舉止,能夠讓我們的城市更加的完善和完美。只有文明的社會,文明的居民,才能用心來呵護綠色北京的建設,才能不隨處傾倒垃圾,才能自覺的做到垃圾分類,才能用文明的行為保護北京的一草一木,保護北京的人文環境。

  我們不必埋怨這個社會的文明水平不高;不必怨艾自己的力量太單薄,對社會的影響不大。試想一下,麵包裡的酵母不是很少嗎?可是,單憑這一點酵母,不是就把麵包發起來了麼。我們都應該做這個時代的酵母,讓自己的酵素,在這個社會起到應有的作用。讓我們行動起來,“新世紀新時代,新國家新文明”,不要讓文明下,不要讓文明只在紙上出現,要讓它活躍在我們當中,讓文明無所不在,讓我們做文明的主人,讓“文明與我同行”!

  >>>下一頁更多精彩“文明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