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設計專業實習生實習報告

  任何知識源於實踐,歸於實踐,所以要付諸實踐來檢驗所學。下面,小編在這給大家帶來,歡迎大家借鑑參考!

  1

  一、實習目的

  經過接觸和參加實際工作,充實和擴大自我的知識面,培養綜合應用的本事,為以後走上工作崗位打下基礎。

  二、實習資料

  參加測量工程、鋼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砌築工程施工全過程的操作實習,學習每個工種的施工技術和施工組織管理方法,學習和應用有關工程施工規範及質量檢驗評定標準,學習施工過程中對技術的處理方法。

  三、實習概況

  在實習期間遵守實習單位和學校的安全規章制度,出勤率高,進取向工人師傅請教善於發現問題,並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在工地技術員的幫忙下解決問題。對鋼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等有了很具體的瞭解,同時對部分工程進行實踐操作。

  1.鋼筋工程鋼筋使用必須堅持先檢查後使用的原則;鋼筋必須有出廠合格證和檢驗報告,按國家規範進行復檢合格後方可用於工程中,鋼筋在現場加工,製作加工工序為:鋼筋機械安裝→鋼筋對焊→錐螺紋加工→彎曲成型→鋼筋綁紮。

  2.模板工程模板及其支架應根據工程結構形式、荷載大小、地基土類別、施工裝置和材料供應等條件進行設計。模板及其支架應具有足夠的承載本事、剛度和穩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澆築混凝土的重量、側壓力以及施工荷載。澆築混凝土時模板及支架在混凝土重力、側壓力及施工荷載等作用下脹模變形、跑模位移甚至坍塌的情景時有發生。為避免事故,保證工程質量和施工安全,提出了對模板及其支架進行觀察、維護和發生異常情景時進行處理的要求。

  3.混凝土工程結構混凝土的強度等級必須貼合設計要求。用於檢查結構構件混凝土強度的試件,應在混凝土的澆築地點隨機抽取。取樣與試件留置應貼合下列規定:

  1、每拌制100盤且不超過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樣不得少於一次;

  2、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盤時,取樣不得少於一次;

  3、當一次連續澆築超過100m3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3取樣不得少於一次;

  4、每一樓層、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樣不得少於一次;

  5、每次取樣應至少留置一組標準養護試件,同條件養護試件的留置組數應根據實際需要確定。

  四、實習主要工作任務

  我們這次實習的主要任務就是看懂實習工地的建築型別,瞭解工程的性質,規模,建築結構特點與施工條件等資料,瞭解不一樣機械裝置的操作範圍和規程,多多請教了解看到的不明白的知識。儘量爭取參與並瞭解工程開工前和施工中的各項準備工作,參與進入施工現場的材料,收集有關技術資料,整理施工實習日記,做好實習收尾工作。

  我們應當去了解或者熟悉工地上常用的機械裝置的效能。帶著各種各樣的疑問,我們一邊參觀一邊詢問著,嘗試瞭解常用的機械裝置。

  為了瞭解不一樣機械裝置的操作範圍和規程,針對在施工現場看到的“雙錐反轉出料攪拌機”,操作的師傅細心的告訴我們它是目前在建築工程中應用較廣的一種自落式攪拌機,主要按重力機理進行攪拌作業。觀察我們能夠看到攪拌筒內壁焊有弧形葉片,當攪拌筒繞水平軸旋轉時,葉片不斷將物料提升到必須高度,然後自由落下,互相摻合。主要用於一般骨料塑性混凝土的攪拌。為了進行有效的成本控制,工長告訴我們正確的放料順序為:石子,水,砂。因為放料順序不對會造成浪費。

  我們在現場看到有師傅在砌築空心磚,據他介紹空心磚具有良好絕熱效能,主要用於非承重牆或框架結構的填充牆等部位,比如陽臺後砌牆。使用砌築砂漿,孔對孔空心磚12處,孔向下將少數分佈筋埋入交錯搭接。若空心磚旁要開門窗洞,應將3塊實心磚填入其中再施工。

  我們又詢問了為了節儉用水,可不能夠使用生活用的汙水來拌和混凝土。師傅笑了笑說,混凝土用水也需要乾淨的水,因為汙水會影響混凝土的質量。不單是水,對砂、石的細度模數也有要求;對水泥標號也有要求。

  五、實習中存在的問題:

  不實踐很多問題都研究不到,實踐後才明白什麼情景都可能遇到,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像剛剛走出校門的實習生實踐經驗還很不豐富,但理論中的東西要是也什麼都不會,那在實習過程中就吃不開了。到了施工現場經過一段時間的實習,才體會到並不是課本中學的東西用不上,而是要看你會不會用,懂不懂得變通和舉一反三的道理。本次實習中比較嚴重的問題有以下幾個:

  問題一:對理論知識掌握不夠紮實,例如:混凝土、砂漿試塊的養護時間,做試塊時應當振搗到什麼程度,混凝土澆築完畢後的養護溫度、養護時間,另外對混凝土出現裂縫分析不出原因等等。

  問題二:熟悉圖紙的本事差,對平面的圖形想象不出立體的樣貌。致使不能明確的確定出施工的對錯。

  問題三:對於最新的施工規範不明白,致使不能很快的確定出施工的對錯。

  問題四:對於一些施工順序還不太明瞭,對每一個施工過程的操作不瞭解。

  問題五:理論聯絡實際的本事差。對於建築方面的一些出新瞭解太少。

  六、實習感想

  實習的中途,領導來看望我們,要我們好好學習,為以後祖國的建設打好基礎。

  各行各業都辛苦,可是我們在那裡,不但看到了艱辛,也看到了偉大。民工們在烈日酷寒的天氣裡,仍然在為城市建設而努力著。

  在實習的過程中,我們再工地外面看到有民工站在某樓層高處揚言跳樓,想以這種方式來要回辛苦掙的血汗錢,這件事情還引起當地媒體的反應。我不期望民工們再用這種方法來拿回屬於自我的錢,法律是最好的武器,所以他們自我也應當去學習相關的法律。這種方式真的已經不是新聞了,我也擔心那些剋扣拖欠民工工資的人有一天習慣了,不以為然了,民工們怎樣辦拖欠民工工資歷來是建築行業的一大問題,因為很多老闆是經過貸款來修房子,再賣了房子發工錢,或者直接走人。此刻的銀行應當建立嚴格的信貸制度來支援建設支援民工,讓辛苦為祖國建設服務的民工沒有後顧之憂,

  在建築工地上看到的一些情景,讓我感慨萬千。

  首先我想到的是安全問題。工人們可能是太熟悉他們的工作了,也認為沒有什麼大問題,於是就不注重那些器械操作規程,認為怎樣好用就怎樣用。他們在砌磚的時候,隨意搭設腳手架,並且沒有按照規定使用扣件,這樣做是很危險的。扣件扣緊了鋼管才不會亂滾,人站上去才會安全。安全兜網也沒有按照規定架設,灰土石塊掉下來砸到下頭的人就不說了,如果是人掉下來,他的生命安全還能得到保證嗎我們還看到有人用塔吊將鋼管或者圓原木運送到樓上,結果被監工罵了並且扣了工錢。是的,如果不細心,材料滾動下來,砸傷了人,後果將會不堪設想。為了生命安全,企業的負責人應當為他們買保險,應當給他們上安全教育課。

  七、實習的經驗及收穫:

  首先本此實習最大的收穫就是學會了適應環境。未去工地之前我從沒想象國兩個月的實習我能承下來。可是經過這次實習我適應了這種工地生活。雖說以後不必須去工地工作,但有了這段時間的鍛鍊,不論以後做什麼工作心中都有了一種吃苦耐勞的毅力,也學會了適應環境。另外就是在工地上明白了一些與學校不一樣的問題,就是在工地上明白了作為一名技術人員應當怎樣去和工人交流等。

  其次,經過這次實習使我對工程方面的有關知識在實際上有了更深一些的瞭解。應當說在學校學習再多的專業知識也只是理論上的,與實際還是有點差別的。這次實習對我的識圖及作圖本事都有必須的幫忙,識圖時明白哪些地方該注意、須細心計算。在結構上哪些地方須研究施工時的安全問題,在繪圖時哪些地方該研究實際施工中的問題。到即能施工又貼合規範要求,到達設計、施工標準化。沒有這次實習也許繪圖只是用書本上的照搬照畫,不會研究太多的問題,更不可能想到自我的設計是否能施工。

  工地雖苦,但能學的是一些現實東西,鍛鍊的是解決問題的實踐本事。例如:牆體也會發生偏移,樓梯支模時樓梯間的高度不夠,陽臺、凸窗的尺寸標高有微小變動等等很多問題,都是工程中可能發生的一些問題。僅有經過實踐後才能找到問題發生的原因,才能找到解決的辦法。

  另外,經過幫忙資料員填寫部分資料,使我對填寫施工資料也有了必須的認識,明白什麼時候該填什麼資料,需什麼人簽字等,這些是我以前沒有接觸過的。

  八、總結

  這次實習是我對建築裝置,建築基礎等有了必須的瞭解,為我們今後學習專業知識引開了一條路,我們經過觀察問詢等方式瞭解到了很多我們不曾明白的東西。除了建築知識,給我們印象最深的應當是安全問題。每個施工單位都有標語“安全第一”,作為工程人員,應盡力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不但要嚴格規章制度,還要為員工們灌輸安全知識,對他們的生命安全負責。

  2

  實習地點:xxxx

  實習目的:參觀建築並繪圖,對著名建築進行分析

  為期一週的建築實習結束了,雖然是在南京,卻仍舊有許多新的感悟,也許是因為每到一處,總是從所學專業角度出發,看到的是建築,而不光是景色。

  第一天參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圍繞場館環境建設改造,該館注重以灰白色大理石為主要建築基調的體現,構成了一部由石頭壘成的史書,氣勢恢巨集,莊嚴肅穆,先後獲得“中國八十年代十大優秀建築設計獎”和“中國九十年代環境藝術設計十佳”等殊榮。在環境建設上,突出渲染了南京大屠殺的主題氛圍。

  雖然以前來過那裡,但由於這次是帶著學習的態度來觀察,還是有許多不一樣以往的感受。教師帶我們參觀並講解了這種紀念性建築群的特色以及其空間構成特色,流線組織等。具體到南京大屠殺紀念館,首先那裡的每座建築都有很強的象徵意味,例如“萬人坑”展示廳的棺蓋造型,倒下的300000人的抽象雕塑等。整體風格為中國庭院式設計,但採用的是現代建築材料,選用灰白色大理石,水泥,砂石等材質。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紀念廣場。遇難者名單牆,贖罪碑,綠樹,鵝卵石,草坪共同構成了生與死,悲與憤的訴說。在這個停滯的空間裡,灰白黑的色調裡點綴著鮮綠,與氣勢恢弘的建築一道營造著莊嚴肅穆的氛圍。最終,我們在那裡現場繪圖,對那裡的空間構成手法有了更為深入的瞭解。

  第二天,參觀中山陵。中山陵之於南京,就如天壇,故宮之於北京,是一種見證,也是一種積澱。中山陵是孫中山先生生前選址,呂彥直設計,視野開闊,氣象雄偉。整個墓區平面如鐸形,取“木鐸警世”之意。鐘頂為山下半月形廣場,廣場南端的鼎臺現改為中山先生的立像為鐘紐,鍾錘就是半球形的墓室。“鼎”在古代是權力的象徵,所以整個大鐘乃含“喚起民眾,以建民國”之意。

  進入中山陵景區,依次是博愛坊,墓道,碑亭,層層疊疊的臺階,最終到達頂臺上的祭堂和墓室。自下而上仰望,會讓人自然產生景仰之情。據說中山陵的臺階有392級。從碑亭算起的近300級臺階被分為10段,每段一個平臺,從下向上看一望到頂,石階連綿不斷,不見平臺;從上向下看,卻不見臺階,只見平臺。那裡的幾處建築及整體風格都是中國傳統設計,屋頂為重簷九脊,上覆藍色琉璃瓦,外牆為花崗岩砌成。祭堂門額上有“民生”“民族”“民權”,建築細部雕花十分精細。

  第三天的任務是繪製建築尺度分析圖,雖然查閱到了一些資料,但我們還是去測量了身邊能夠直接得到的資料,這都是我以前不注意的。

  隨後,我們同教師一齊參觀了佛手湖國際建築實踐區。這個以建築藝術為主題的“建築公園”旨在表現世界頂級建築藝術,由25位國內外建築藝術大師設計建成。一進入這片區域,我們首先看到的是史蒂文-霍爾德設計,建築主體轉折上升,選用兩種不一樣材質,構成了白色與灰色的碰撞。之後又參觀了日本建築藝術大師磯崎新以及劉家琨,王澎等人設計的作品。由於參觀時限制,我們沒能在那裡現場繪製建築透視速寫。可是仍舊學到了不少現代世界建築大師的設計思想和設計手法。

  在幾天實習的同時,還有建築大師作品抄測圖。密斯-凡-德-羅的圖根哈特住宅,範斯沃斯住宅還有著名的流通空間--國際博覽會德國館,以及理查德-邁耶的史密斯住宅等,讓我從中學到了不少空間組織手法,設計,場地選址等等。

  短短几天的實習,我們看建築,畫建築,分析建築,場地,空間,學到很多建築的構成元素,設計手法,設計思想,對以後的學習大有裨益。

  3

  學習了兩年的建築設計課程,從對一個簡單的建築進行測繪開始,畫第一張圖到第一次接觸a1圖幅的建築設計先例分析;然後又從基本的居住空間設計到一個大的旅館設計。一步一個腳印的走來,似乎能看到自我其中付出努力和收穫的知識。學校從學生實踐經驗積累出發,以暑期認知實習的方式讓我們在課程學習的同時,能做更多的實際相關的事務。大一,從我們剛剛開始接觸建築的實際出發,以參觀各類建築作為課題,到了大二了,學的東西有所積累了,自然所接觸的就會有必須的提升----繪製一份鎮海勢終蚴七房村新村區規劃方案的建築施工圖。

  這個實習的資料似乎一下從一種“思想”轉向了實際。因為一向以來,我們在教師的指導下,做著自我想要的,設計似乎帶了更多的自我意識和隨意性,在圖紙的表達上總是停在一種最基礎的平面,立面上,很多本應表達的基本的製圖要求的規範都不曾很規範標準的遵守,施工圖中有很多該有的標註,對我們來說是一種新的挑戰。實習工作是在兩週時間裡,經過自我合理安排時間和相應的事務來完成這次任務,增加了必須的自主性和難度,我們需要從不明白到了解,並能著手做這件事,開頭看起來很難。

  根據指導教師給的資料,首先做的是對資料的理解和認識。在這個過程中,我先是在網上了解了一般定義的施工圖。施工圖不一樣於我們做一個設計表達的效果圖,它要用於施工時工人依據的圖樣,這通常比設計圖樣要更詳細,包括了圖與說明材料使用、施工方法記注。建築施工圖是其中一部分,一個建築從打地基到佇立起一座建築,設計圖紙是基礎,而看懂建築施工圖也就顯得格外重要了。大體上建築施工圖包括以下部分:圖紙目錄,門窗表,建築設計總說明,一層~屋頂的平面圖,正立面圖,背立面圖,東立面圖,西立面圖,剖面圖視情景,有多個,節點大樣圖及門窗大樣圖,樓梯大樣圖視功能可能有多個樓梯及電梯。作為一個第一次接觸施工圖的人來說必須認真嚴謹的把建築圖理一遍,不懂的地方在建築圖上標註,做到明瞭建築的設計的意圖。之後,對照範例上的施工圖和效果圖,慢慢的理解每一個標註對應的建築節點和構造,從實際的設計圖中瞭解了這學期在建築構造課上學到的一些知識,比如樓梯的繪製。另外,在理解了圖紙上的建築以後,從外觀上總體來看,能夠明白設計者的用意。在一個有著歷史印記的地域裡,用一種最具代表它歷史文化特色的一個標誌用於居民住宅建築中,不僅僅保留了它的歷史意義,又使建築

  外形上有自我的風格,不是生硬的照搬或沿襲一般的設計。馬頭牆作為十七房村的本土建築從功能到裝飾功能

  的特點,這個元素的運用應當是這個設計的亮點吧。在村鎮土地資源相對富足的情景下,設計者採用了低層建築形式,結合室外的綠化和設施,想來那應當是個不錯的居住選擇吧!

  下一步就是動手畫圖了。雖然看著範例已經讓我頗感壓力,可是很多事情到了自我親身去體驗,親自動手做的時候才會正真的瞭解它的本質,並且會碰到很多之前本不在預料的困難。開始動手畫是在幾天以後了,在這個過程中,除了熟練了自我的cad技術,瞭解了一些建築細部處理外,更多感受似乎不是這些實實在在的東西上,而是在應對自我不理解的知識面前的無奈和為出圖而天天一遍一遍的重複做同一件事的煩躁。一個看似簡單的標註,就是有它包含的繁瑣之處,如果不理解,在製圖過程中,或是長短不對了,或是粗細不貼合標準。並且一份圖紙,我不僅僅要表示一切施

  工過程中需要的資料等,還必須要清晰的表達,不能讓人看的時候產生很多的疑惑,

  這樣一來任務又重了不少。有時候真的會想念做設計的時候,那些本來都覺得很很枯燥和繁瑣的一草、二草,反反覆覆對著一個設計;可是在應對自我作為一個繪圖者的時候才會去回味或是羨慕那些能夠表達自我更多東西的設計工作,呵,體會到久違的設計的歡樂了!而同時在應對反覆的修改和無時無刻的接觸的時候,真會有一種想摔掉手中的滑鼠的衝動,可是畢竟只是一時的煩躁才會有的想法,而事實這樣的事從沒發生過。這似乎在考驗我的耐心,好像很有必要,作為一個工作者,不管自我應對的是什麼工作,不管自我是一個設計師還是繪圖師,都必須有一個很好的心態,有足夠的耐心,這樣才能堅持自我想做的,才會有繼續走下去的基礎,從而獲得更好的成果。我們的專業是絕對需要這樣的素質的,就當一次很好的鍛鍊吧。另一個在畫圖過程中不能忽略的事情就是和周圍同學的交流,學習,在完成畫圖過程中,這給了我很大的幫忙。在結束了繁瑣的製圖過程後,就是出圖了,整個實習也接近結束,可是因為不懂,又看書又請教人,還真是費了不少力氣。可是,在出圖過程中,又發現了不少製圖上的問題,這真是一項需要細心耐心具備的工作。

  怎樣說呢,半個月的努力和付出總是有不少的感觸,這種形式的實習對我來說是既熟悉又陌生的,因為我幾年的學生生涯也經歷過一些的實踐,但這次是有其的與眾不一樣的。這種不接觸社會,又接近社會工作的實踐,一方面為我們單一的課程學習添加了不一樣的學習資料和方式,並且涵蓋了多方面在課堂上學過的東西;另一方面,以我們的本事在社會上難免不適,這種在學校裡的實習不會讓我們過早的碰到釘子,為我們接下來正真面向社會做一些準備,這是我對短學期的認識吧。它也全面檢驗了我各方面的本事我自我覺得:學習、生活、心理、思想等等,就像是一塊試金石,檢驗我能否將所學理論知識用到實處去。或許在某種程度上也能看出我將來能否順利的立足於這個充滿挑戰的職業吧?另一方面,它也能為我簡歷一些信心,所以,我對它的投入當然是百分之百的!雖然著半個月過的有些迷糊,但在這半個月裡我還是有不少的收穫,有必要好好總結一下自我的收穫:

  所謂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經過親身動手,使我體會了整個房屋的設計過後的製圖過程,學到了很多實用的具體的製圖知識,這些知識往往是我在自我積累過程中很少接觸,很少注意的,但又是十分重要基礎的知識。比如最基本的立面標高,在自我手繪製圖的時候,經常會以往這一步,有時候畫了,可是總是不管層次,自以為是的亂標一氣。經過這次施工圖繪製,似乎意識到它的重要性,有了一次相對正確完整的練習機會。

  這也是一次自主學習,這種不再象在課堂裡學習那樣,有教師,有作業,有考試,所有的東西都在催促你,逼迫你,而是一切要自我主動去學去做,僅有兩個星期是界限。所以,需要自我合理的安排時間,而我在結束以後,才發現自我並沒有很好的做到進取的去自主學習,比如沒有在開始畫之前,做好一切的預習工作,使在畫圖過程中總是磕磕絆絆,對一些不懂的知識更多的依靠同學的傳教,沒有很多的自我探索。這對我來說是一個警示吧,必須要學會自我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還有就是合作和交流吧,像我們以後從事的工作往往不是一個人的事情,是一個團隊在完成一個專案,在工作的過程中如何去堅持和團隊中其他同事的交流和溝通也是相當重要的。一位資深人力資源專家曾對團隊精神的本事要求有這樣的觀點:要有與別人溝通、交流的本事以及與人合作的本事。雖然這是一份每個人都要完成的作業,可是應對同一個目標的時候,我們一齊交流自我的工作安排;遇到問題,一齊想著,統一意見,比如製圖過程時候,

  資料中立面圖和效果圖不吻合,我們根據設計初衷,功能,外觀上的體現做了交流,更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

  經過這次繪圖,還認識到要掌握過硬的基本理論知識。我們的這次實習能夠順利快速進行的基礎就是平時一些基本知識的積累,有更多的積累,更多的知識就能更快的完成任務。相反,這不懂那不懂,臨時請教同學,看書,就會花上幾倍的時間,又累又費時。還有就是要有實幹精神,因為從上交的質量來看,很多不是那裡卻點什麼就是那裡少點什麼,總是有多多少少的問題,以至於指導教師都不能理解。可能很多人,都選擇了在幾天時間內匆匆了事,沒有花上足夠的時間。當然,這種情景的出現還在於我們沒有進取主動和指導教師交流,自我按自我的理解做了,所以要進取和教師交流,那樣才能學到更多,少走彎路。

  4

  第一次到公司實習,剛來的時候心理很沒底,不明白怎樣與別人相處。實習幾天後發現,與同事相處並不難。當你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時,你就要多問,在問的同時,就增添了你和同事交流的機會,這樣,不僅僅問題解決,也很快融入了團體。在那裡,要勤學好問,多與人交流,要以誠待人。

  這次的暑期實習帶給我不僅僅是一種社會經驗,更是我人生的一筆財富。更可喜的是我在實習期間還結識了一些好朋友,他們給予我不少的幫忙。俗語說:紙上得來終覺淺。沒有把理論用於實踐是學得不深刻的。當今大學教育是以理論為主,能有機會走進設計公司去實習,對我來說是受益非淺的。我就快畢業走向社會了,相信這次實習對我日後參加工作有幫忙。

  經過這次實習,在設計方面我感覺自我有了必須的收穫。實習主要是為了我們今後在工作及業務上本事的提高起到了促進的作用,增強了我們今後的競爭力,為我們能在以後立足增添了一塊基石。實習單位的王工也給了我很多機會參與他們的設計是我懂得了很多以前難以解決的問題,將來從事設計工作所要應對的問題。這次實習豐富了我在這方面的知識,使我向更深的層次邁進,對我在今後的社會當中立足有必須的促進作用,但我也認識到,要想做好這方面的工作單靠這這幾天的實習是不行的,還需要我在平時的學習和工作中一點一點的積累,不斷豐富自我的經驗才行。我面前的路還是很漫長的,需要不斷的努力和奮鬥才能真正地走好。我堅信經過這一段時間的實習,所獲得的實踐經驗對我終身受益,在我畢業

  後的實際工作中將不斷的得到驗證,我會不斷的理解和體會實習中所學到的知識,在未來的工作中我將把我所學到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不斷的應用到實際工作來,充分展示自我的個人價值和人生價值。為實現自我的夢想和光明的前程努力。

  感激前輩們對我的教誨,感激在這期間幫忙過我的人。

  5

  大學生活接近尾聲,在即將踏入社會。應對競爭激烈的社會環境前,社會實踐對我麼來說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這是正式工作前的一次大閱兵,同時也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並鍛鍊我們本事的大好機會,為未來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自2012年3月我踏入了天一工程有限公司的大門,開始了我的實習生涯,打從跨入公司大門,接觸公司日常事物開始,應對全新陌生的環境我如同一個剛出生的嬰兒。

  實習公司離家很近,從家裡走路到公司都不用20分鐘,總的來說生活、交通什麼的都比較方便。實習的生活過的是挺規律的,我能夠每一天回家,每一天朝九晚五的“上班下班”,看上去還真有點像上班族的感覺,好像都能想象以後真正去上班時候的樣貌了。

  實習亦可稱為實踐,學習。也許正是我們從大學踏入社會的必經之路;也是開啟我們踏入工作,適應社會大門的鑰匙;是我們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實踐與學習,我們每一天都在接觸不一樣的事物,每一天都在學習;同樣我們每一天都在做不一樣的事,每一天都在實踐。有哪件事我們不是從實踐開始認識的呢我們的第一次自我洗臉,第一次自我刷牙,第一次自我穿衣服等等,只因我們不斷的在學習,不斷的在實踐,不斷的將它們成為自我的資本。初出校門的我還有很多不懂的地方,身上還透露著濃厚的學生氣,要想最終適應社會,還有許多要學的。以下是實習以來的一些心得體會:第一。真誠待人我剛來報到時,遇到很多新的面孔,由乾和他們未熟悉,所以不敢和他們說太多的話,並且對工作未曾瞭解,開始覺得不太適應:之後我慢慢發現,只要真誠待人,虛心請教同事,他們也很樂意和我交往,還教會我一些技術。由此我深感真誠的重要性,在公司裡不但要學會如何做事,並且要學會如何做人。正確處理同事之間的關係是十分重要的,它會關係到你能否開展工作。孤芳自賞並不能說明你有個性,過於清高是很難融入大團體的。

  第二。勤學好問剛來到公司時,我對很多方面都未熟悉,在學校掌握的理論知識缺少實踐的指導,很難派上用場,有些想法很不切實際,難以實施,這種情景下就需要我勤學好問。不懂裝懂並不能顯示自我的聰明,相反會帶來工作上的很大不便,甚至給人驕傲自大的印象,所以我要做的是以別人已有的實際經驗填補我的知識真空,經驗對於新人來說是很重要的。

  第三。嚴守規範做實際專案不一樣於在學校的作業,牽涉到施工、經濟效益、安全等實際問題,設計過程中不能想當然,查閱設計規範是個不可缺少的工作,尤其是對於大型公共建築,必須嚴格遵守規範,在此基礎上的個人發揮方可萬無一失。作為新手,在這方面常常忽視,所以,必須抽時間給自我補補課,同時時刻堅持嚴肅的態度。

  第四。講究條理年輕人剛到工作單位時往往會表現急躁,這是正常的,但最好不要急功近利,急於表現自我可能會使自我處於不利地位。我們要抱著踏實的態度來做事,虛心點往往能得到別人的認同。其實我發覺有些前輩做事是很值得學習的,他們做事很講究條理,遇到問題會一步步去解決,而不是驚慌失策,這就是經驗的體現。

  第五。多和同事交流第一次到公司實習,剛來的時候心理很沒底,不明白怎樣與別人相處。實習幾夭後發現,與同事相處並不難。當你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時,你就要多問,在問的同時,就增添了你和同事交流的機會,這樣,不僅僅問題解決,也很快融入了團體。在那裡,要勤學好問,多與人交流,要以誠待人。同事們都有工作經驗,多和他們交流,能從中學到不少社會經驗,也可避免走一些彎路。在和同事的交流過程中,我發現其實書本知識和現實真的有很大的差別,真的很難適應建築界的複雜環境,在私下交流中我也得到了許多社會知識。為自我在複雜的社會環境中定位大有益處。

  第一次參加工作,暴露了很多缺點。除了專業知識掌握不夠全面外就是人際關係的處理上。對於剛畢業的大學生,工作中略顯青澀。人際關係處理不夠成熟,沒有能夠及時良好的把握好與人交往的尺度與深度。在現實的社會中,複雜的人際利益關係就像是一張張的網,連之後這個社會中的每個人,而當你能夠把這張網不斷地進行擴張,並且堅持其完好的狀態,就有在社會中立足的基礎和取得發展的機會。當然我們才剛從學校裡走出來,要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也需要必須的時間慢慢積累和沉澱。

  在這3個月的實習生活中,我學到了很多在學校所接觸不到的東西。無論是在我的專業技術方面還是在人情世故及工作程式上頭我的認識都在不斷的加深,學到的東西也不斷的增加。同時也覺得自我在慢慢成長,吸收更多自我在一路上學到的知識,在自我所學的專業方面,也開始慢慢的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一步步的開始積累經驗。出來工作了覺得應當感激教師的栽培,實習了覺得應當感激師傅的教導和幫忙。在接下來的路上,我會好好走,一步一個腳印,努力的學習與實踐,不斷的提高自我,好好的生活,好好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