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課程開發方案模板

  開發校本課程,首先要有明確的學校教育理念培養目標,即學校根據師生特點、教育資源、學校教育傳統以及教育者的辦學宗旨,確立自己的獨特的發展方向。下面是有校本課程開發方案,歡迎參閱。

  校本課程開發方案範文1

  校本課程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組成部分,搞好校本課程的開發是落實新課程的需要,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給學校的發展,給教師專業的發展,給學生個性的發展,提供了新的舞臺。所以我校要依據黨的教育方針、國家課程實施計劃,根據學校的辦學目標,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教學特色及西安豐鎮豐富的資源優勢,認真做好校本課程的開發與研究。

  一、校本課程開發的理念

  校本課程開發體現“促進學生髮展為本”的教育理念,讓學生通過感知、感悟和體驗受到本土文化的薰陶,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強調體驗性活動等社會實踐,克服課程脫離社會生活的弊端,密切學生與本地經濟發展和社會變化的聯絡,使學生了解家鄉,熱愛家鄉,增強建設家鄉的責任感;通過學生自主的探索活動,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和實踐能力。

  二、校本課程開發的目標

  根據校本課程的意義和本鎮、本校實際,制定本校校本課程的開發主要目標如下:

  1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2瞭解家鄉的鄉土文化,吸收鄉土文化的營養,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以及環境意識。

  3能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4初步學會進行人際溝通和交流,發展合作精神,培養學生策劃、組織、協調和實施的能力。

  5初步具備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

  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之下,按學習單元分別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提出具體目標,最終全面達成總目標。

  三、校本課程開發的特點

  校本課程是為了指導學生獲得感性知識,促進學生動作技能、人文情懷的發展而設計的一系列針對本校實際的以教學、綜合實踐活動為中介的學生主體活動內容和形式。根據本土實際,我校校本課程建設力求突出以下幾個基本特點:

  1課程內容的鄉土性。教材植根於現實富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在使用過程中,以本地的生產、生活和環境為學習研究物件。因為學生生活在進化,相關的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便於學習操作。

  2教學方法的活動性。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課程的實踐性與體驗性。以綜合實踐活動為主,為學生設計體驗性活動和研究性專題。我們的目的並不僅僅是學習鄉土知識,而是讓學生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得到鍛鍊培養實踐能力。

  3課程本身的開放性。課程的開發實施富有活力。課程的開發吸收廣大教師、學生參與,課程由教師去實施,學習的主體是學生,師生在積極互動中,共同發展。課程在開發實施過程中需要不斷的修正完善,師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予以補充、調整。

  四、校本課程編制的原則

  在校本課程開發的過程中,力求遵循以下原則:

  1主體性原則:教師是校本課程開發的主體,在課程的開發和實施中要重視教師的主動精神,沒有教師積極主動的工作,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是十分困難的。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校在編制過程中要重視學生的參與,根據學生的需要不斷優化校本課程。

  2開放性原則:以生為本,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對校本課程的選擇具有自主權。教材本身在實施中,教師要靈活地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並不斷反思出現的各種問題,對教材隨時予以補充、調整。

  3量力而行原則:學校在確立校本課程開發目標時,充分考慮本校教師隊伍的整體實力、科研水平,根據現有條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內外課程資源,努力使校本課程實用、可行。

  4個性化原則課題組從實際出發,挖掘、發揮地域文化優勢,並以此打造學校特色。

  五、校本課程的內容

  開發校本課程,需要對校本課程資源進行評估與選擇,根據對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予以補充、拓展的原則,使之更符合學生、學校和社會的特點和需要。在充分根據學校課程資源和地方資源的基礎上,開發旨在發展學生個性特長的、多樣化的、可供學生選擇的課程。

  1開發學校教師資源。我校有一批有志於從事校本課程研究的教師,他們有較高的積極性和潛在素質。據此,可開設聲樂、器樂、美術、舞蹈、書法等藝術類課程;朗誦、演講、寫作等文學類課程;籃球、乒乓球、象棋等體育類課程。

  2西安豐鎮校外教育資源豐富,根據本鎮實際,以家鄉地理——家鄉歷史——家鄉經濟——家鄉人物——家鄉旅遊——家鄉文化——家鄉特產為體系,介紹家鄉的地貌風情,激發起學生對家鄉的熱愛;充分利用家鄉的資源開展教育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多方面興趣愛好。

  西安豐鎮是個千年古鎮,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經古文化調查發掘了一大批文物古蹟和歷史史料,有500年以上古建築22座,古橋樑3座等,有諸葛亮後裔、劉備後裔、李頻後裔等家普和珍貴史料計10姓、12套,2000餘萬字,有國家級旅遊風景區——西安豐“江南懸空寺”、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區——新葉古民居、裡葉十里荷花等景點。利用這些資源,組織學生參觀訪問,瞭解古文化,讓學生通過參觀欣賞、考察等方式,更深地瞭解家長的歷史,指導學生進行寫作,進行美的薰陶,以及愛家鄉、建設家鄉的思想教育。

  西安豐鎮地理環境優越,土壤肥沃。蓮子產業已成為我鎮的支柱產業,先後建成了杭州市蓮子產業化生產基地和浙江省蓮子出口創匯示範基地,裡葉白蓮獲浙江省名牌、省農博會金獎。還有西瓜、紅花菜、柑桔等農特產品也有一定的規模和特色。利用這些資源可以讓學生了解種植蓮子的方法、蓮子生長的過程、蓮子的功用等常識類課程,瞭解家長的特產。

  六、校本課程開設計劃

  各年級結合學校的校本課程開發方案,結合教師個人素質、學生年齡特點等逐步實施,並在實施中完善,總結經驗。一般以班或年級為單位安排在興趣活動課進行,具體教學時間一般是每週一節課,也可以進行集中安排如春遊、秋遊、考察等活動。學校教導處負責課表安排,由具體課任教師組織教學。而大型的活動,則由學校統一安排,如春遊、秋遊等由少先隊大隊部負責組織。

  七、校本課程的評價

  1、成立校本課程評價領導小組由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兼,教導處具體負責校本課程的檢查和評價工作。

  2、對校本課程的評價。應重視過程性評價,旨在提高教師的學業水平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

  3、各任課教師每學期需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採用不同的方式進行評價,評價學生對該科目學習的興趣需求、學習效果。

  4、我校校本課程開發的評價體系將體現:1評價內容多元化;2評價過程動態化;3評價個體主動化;4評價方式的質性化;5評價行為日常化;6評價結果效益化。

  八、做好校本課程的管理。

  1完善校本課程的開發與申報制度。

  2鼓勵每位具備校本課程開發能力的教師自主申報開發課程,積極參與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

  3根據教師所申報課程,對學生興趣、特長、需求進行調查,確定開發專案。

  4校本課程領導工作小組指導教師制定校本課程實施計劃。

  5組織實施、落實實施計劃。

  6每學期校本課程領導小組組織對校本課程實施情況進行評估,並給予適當獎勵。

  7加強校本課程及教輔材料、學具等設施的管理。

  8加強校本課程檔案建設,對校本課程開發中的所有資料蒐集整理好,期末上交校本課程研究領導小組,以利總結、改進和推廣。

  校本課程開發方案範文2

  一、課程開發背景

  江蘇省常州市第二實驗小學創辦於1988年,位於常州市火車站東,歷經幾代人艱苦的努力,學校規模由小變大,辦學條件不斷改善,師資隊伍不斷壯大,教育質量也逐步提高。

  近年來,學校以教育科研為先導,探索"自主、合作、探究"課堂教學模式,全面開展課程改革實驗。新課程改革實驗,校本課程開發的提出,更為學校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學校認識到要發展必須進行創新,必須努力探索符合校情的具有特色的學校文化和育人途徑。我們學校確立的培養目標是以藝術為抓手,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給學生有足夠的時空去選擇和創新,讓學生充分享受愉快的童年生活。在學校領導經過認真的思考和研究之後,學校一致決定根據"學生有特長、學校有特色"的原則開發剪紙課程,把它作為學校開發的校本課程的重要內容,原因有以下幾點:1.學生好動、愛玩,特別喜歡動手。學生喜歡用自己的作品反映童年的生活,用自己的作品反映對客觀世界、自身生活的認識,用自己的作品表達自己的情感。剪紙正好利用了這一特點滿足了學生的需要。2.校本課程的開發要立足學校特色,要能促進學校文化的形成。從1988年起,學校利用美術教師的資源,開設了學生剪、刻紙興趣小組。學生興趣濃厚,剪、刻紙水平日漸提高。學生剪、刻紙作品先後在市少年宮、省美術館、中國少年兒童活動中心、英國、捷克等地方展出,並且結集出版,具有一定的基礎,內部條件十分成熟。社群內有許多民間剪紙愛好者,喜愛用剪紙作品美化家庭和社群環境。開發剪紙課程具有良好的外部環境;3.剪紙歷史悠久,是我國優秀的文化瑰寶。在以知識經濟為主要特徵的新世紀,加強學生對民間文化的學習,是每一所學校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融民族性、時代性、趣味性、創造性於一體的剪紙,不受年齡限制,入門容易,學生初學就可在剪紙創作中獲得成功的喜悅,有利於促進學生個性的健康發展。同時,剪紙創作過程的情趣性、實踐性、表現內容的自由性和評價標準的多樣性,能提供學生創造活動最適宜的環境,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剪紙教學所蘊涵的這些積極的教育價值也正是校本課程所追求的。

  二、課程設計

  一課程總目標

  瞭解中國剪、刻紙的歷史和文化,初步掌握剪、刻紙的技藝,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剪、刻紙文化,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意識和審美觀,鍛鍊學生的意志,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讓學生充分享受愉快的童年生活。

  基於素質教育的基本理念以及學校改革的目標,"剪、刻紙"課程總的設計理念為:以"人的發展"為核心,發展學生個性特長,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同時培養實踐、創新等綜合能力,陶冶高尚的情操。因此,課程目標設定如下:

  1.使學生掌握剪、刻紙的相關知識。

  2.掌握剪、刻紙的基本技法。

  3.通過一系列活動了解剪、刻紙的悠久的歷史,培養他們的興趣,使他們受到美的感染與薰陶,提升審美能力、觀察能力的綜合能力。

  4.堅持學生的自主選擇和主動探究,發展實踐能力,發展對知識的綜合運用和創新能力,為學生個性充分發展創造空間。

  二課程內容

  根據我們的總目標,剪、刻紙校本課程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方面:

  1.剪、刻紙的基本技法的訓練。

  2.圍繞剪、刻紙開展一系列活動:

  1收集有關剪、刻紙歷史背景資料,瞭解剪、刻紙的歷史發展以及等剪、刻紙藝術門類的背景資料的收集及研究。

  2訪問民間藝人,瞭解各地的剪、刻紙特色,蒐集相關的民間傳說,瞭解不同地方的剪、刻紙風格及特色藝的術考察。

  3參觀各種展覽,利用網路資源進行傳統剪、刻紙、現代剪、刻紙及中外民間剪、刻紙藝術欣賞、評價,瞭解歷代藝術大師及代表作的藝術欣賞、評價。

  4對學生剪、刻紙作品進行展覽。

  三、課程實施

  一實施層次

  學校在抓好美術課堂教學主陣地的同時,把剪、刻紙教學向課處延伸,為在這方面有愛好和能力的同學創造更多的機會和條件,使他們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和發展。

  1.學科滲透。每門學科根據剪、刻紙課程的內容,結合自身學科特點,增加有關剪、刻紙內容,滲透在學科教學中。

  2.開設專題講座。

  3.圍繞剪、刻紙內容,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和綜合性學習。

  4.開設剪、刻紙課。

  5.開展剪、刻紙興趣小組活動。

  1面向全體學生。在各年級開展剪、刻紙教學。每週在興趣課中開設一瞭解剪、刻紙的基本知識節剪紙課,邀請專家和民間藝人進行講座

  2班級興趣小組。選取實驗班開展剪、刻紙興趣小組活動,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自願報名參加,利用課餘時間深入學習剪、刻紙。開展班級剪、刻紙交流評比。

  3校級興趣小組。選拔優秀苗子,進一步訓練提高,利用週六週末藝校進行剪紙創作,研究剪紙藝術。

  6.開展"剪、刻紙節"系列活動。

  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我們分三個階段來進行:

  第一階段:激發學生興趣,瞭解剪、刻紙的基本知識,並進行簡單的操作實踐。

  1.激發興趣

  興趣是推動學習活動的一種內在動力。特別是低年級學生由於受自己認知水平的限制,做什麼事往往只憑單純的興趣,因此,我們始終堅持將培養和激發學生的興趣貫穿在課程實施的過程中。首先要營造濃郁的剪、刻紙環境。學校常規管理要求中十分強調環境育人的功能,良好的環境能起到教育人、鼓舞人、培養人的效果。我們開展剪、刻紙要注重創設環境氛圍,在教室走廊牆面設立剪、刻紙宣傳櫥窗;在學校最中心活動區還要特建剪、刻紙作品展室。環境,讓學生展示自已的成功;環境,引導學生追求學習新知識的目標。讓學生一來到學校就被這濃郁的剪、刻紙環境所深深吸引。其次,要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圍繞剪、刻紙,讓學生通過現代媒體、查閱圖書資料等多種渠道瞭解歷代的剪、刻紙名家、講講他們勤學苦練的故事,介紹我國曆史上有關剪、刻紙方面的趣聞軼事;觀看有關介紹剪、刻紙家的影片,舉行學生作品展、和家長一起開展剪、刻紙競賽,切磋技藝,共同成長等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學生受到感染、明確事理、激發熱情。

  2.瞭解剪、刻紙的基本知識

  剪紙是中國最普及的民間傳統裝飾藝術之一。大約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見、適應面廣而普遍受歡迎;更因它最適合農村婦女閒暇製作,既可作實用物,又可美化生活。全國各地都能見到剪紙,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風格流派。剪紙不僅表現了群眾的審美愛好,並含蘊著民族的社會深層心理,也是中國最具特色的民藝之一,其造型特點尤其值得研究。

  民間剪紙是勞動人民為了滿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創造,並在他們自己當中應用和流傳的一種藝術樣式。它生存於勞動者深厚的生活土壤中,不受功利思想和價值觀念的制約,體現了人類藝術最基本的審美觀念和精神品質,具有鮮明的藝術特色和生活情趣。

  從技法上講,剪紙實際也就是在紙上鏤空剪刻,使其呈顯出所要表現的形象。勞動群眾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在長期的藝術實踐和生活實踐中,將這一藝術形式錘鍊得日趨完善。形成了以剪刻、鏤空為主的多種技法,如撕紙、燒燙、拼色、襯色、染色、勾描等,使剪紙的表現力有了無限的深度和廣度。細可如春蠶吐絲,粗可如大筆揮抹。其不同形式可貼上擺襯,亦可懸空吊掛。由於剪紙的工具材料簡便普及,技法易於掌握,有這其他藝術門類不可替代的特性,因而,這一藝術形式從古到今,幾乎遍及我國的城鎮鄉村,深得人民群眾的喜愛。

  3.簡單的操作實踐

  剪紙的表現方法很多,這裡重點介紹單色剪紙:

  1陽刻剪紙

  通常是採用紅紙黑紙或其它顏色的材料剪刻出來的單色剪紙作品。陽刻剪紙的特徵是保留原稿的輪廓線,剪去輪廓線以外的空白部分。它的每一條線都是互相連線的,牽一髮將動全身。

  2陰刻剪紙

  陰刻剪紙的特點與陽刻剪紙恰恰相反,就是刻去原稿的輪廓線,保留輪廓線以外的部分。所以陰刻剪紙的特徵是它的線條不一定是互連的,而作品的整體是塊狀的。

  3陰陽結合

  陰陽結合就是根據畫稿裡的虛實關係的需要採取陰刻和陽刻交叉的辦法,能使畫面效果更為豐富,主次更加分明。

  4剪影

  它通過物象外輪廓來表現形象,所以它最注意外輪廓的美和造型。我國著名畫家和美術教育家徐悲鴻先生曾說,剪影以"剪紙的形式"表現了"一個高階的造型心靈"。英國民間流行的"剪影畫"就是用黑紙剪出物象的影子,用黑影構成了畫面,這種剪影畫後來還發展成為一種電影的形式。前民主德國的剪影片《山神與打穀者》就是其中一例。中國早期的皮影戲與剪紙藝術實際上也是相互借鑑和影響的。所以,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它是獨具一格的。

  第二階段:陶冶學生性情,教給方法,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

  通過開設剪、刻紙欣賞課,帶領學生欣賞剪、刻紙作品,引領學生走入藝術殿堂。使學生們受到美的薰陶與感染,陶冶他們的性情,培養他們的審美能力。

  在剪、刻紙指導過程中,我們採用"一看二畫三剪刻四修改五設計六評"的六步一環教學法,逐步培養學生剪、刻紙的能力:

  一看看範作。學生的知覺常表現得較籠統,不易發現的特徵和事物間的聯絡。因此應指導學生比較同類事物的不同表達方法,瞭解一般的表現手法。

  二畫畫範作。學生在瞭解了一般表現方法之後,再讓學生根據範作進行描繪,這樣有利與學生進一步瞭解和掌握剪、刻紙的表現方法。

  三剪刻剪刻範作。在畫好範作的基礎上,嘗試對範作進行剪刻。在學生操作時教師應及時矯正學生的用刀的方法。

  四修改修改範作。請學生對範作的剪刻過程中碰到的問題進行交流,並請大家討論對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法。最後在此基礎上對範作進行修改。

  五設計設計作品。在對範作的掌握的基礎上,嘗試對範作進行新的設計。

  六評評作品。評作品是整個教學中至關重要的一步,是剪、刻紙指導的延續和提高。因此,在教學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開展自評、互評、點評,建立良好的評價機制、激發學生的剪、刻紙的興趣。

  第三階段:瞭解各大流派,掌握各種剪刻紙的風格,熱愛祖國優秀文化

  古今剪、刻紙名家眾多,全國各地都能見到剪紙,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風格流派。蔚縣剪紙 河北剪紙 揚州剪紙 山西剪紙 江蘇剪紙 安徵剪紙 湖南剪紙 山東剪紙 ...它們風格各異。在這一階段,可以引導學生去搜集各種各地剪、刻紙的代表作,讓學生進行"三分鐘代表作介紹",由學生自已來展示各地代表作品的風貌和品味,使學生在觀察比較中,瞭解各大流派的風格特點,為掌握各種的風格奠定基礎。

  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長時間的臨摹、剪刻,能夠對某種地方剪、刻紙有個大致的瞭解,而且印象深刻。增強了他們對祖國民間文化的熱愛和對文化的理解。

  二課程評價

  評價分兩部分:

  其一是作品展覽。開展多種形式的校內、校外學生作品展覽,加強宣傳和對學生進行鼓勵。

  其二是建立個人的成長記錄袋。內容包括:見表一

  1.採用等級制記錄學生剪紙學習情況興趣、技能、態度等方面。教師、同學、家長參與評價。

  2.作品集:每個階段學生的優秀作品,獲獎作品,榮譽證書等。

  3.小評論:針對某一作品進行的同學、老師及自己的評價。

  4.期末評語:記錄"家長說"、"老師說"、"同學說"、"自己說"等方面的綜合評價。

  校本課程開發方案範文3

  “校本課程”是學校課程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共同組成了在學校中實施的“三級課程”的結構。我校根據實際需要提出了對學生的具體培養目標:切實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體心理素質、勞動技術素質,切實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習能力、創造能力、社會交際能力,引導學生學會做人,會求知,會辦事、會生活,為把學生培養成為社會主義建設的英才奠定堅定寬厚的基礎。為了全面實施學校校本課程的開發,進一步搞好課題研究工作,經學校行政研究決定編制本方案。開展“利用鄉土資源,開發校本課程”的課題研究。本方案試行一年20xx年9月——20xx年8月,可根據校本課程開發的需要進行修改。

  一、需求分析

  校本課程是學校課程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共同組成了在學校中實施的“三級課程”的結構。校本課程的開發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不僅可以彌補國家課程開發的不足,有利於形成學校辦學特色,滿足“個性化”的學校發展,還有利於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和學生主體性的發展,真正滿足學生生存與發展的需要。

  我校為農村小學,由於歷史等方面的原因,學校硬體建設、管理教育教學等方面與兄弟學校有一定的差距。如何迅速提升學校的辦學水平和辦學效益,這是我們思考的問題。

  我們在分析了周邊地區的社會環境、學校的校園環境、師生的基本情況等因素後學校的優勢和條件見課題研究方案發現,我校擁有豐富的鄉土教育資源、得天獨厚的校園山丘、較強活動能力的農村教師和學生。這是我們的優勢。在我校“利用鄉土資源,開發校本課程”這一課題的啟發下,我們找到了學校新課程改革的突破點——校本課程開發。我們計劃通過校本課程的開發這個支點,全面推動學校的各項工作。

  因此,我們認為我校依託本地區社會資源、學校資源和家庭資源,開發校本課程,這是很有必要的,也十分有效的。

  二、總體目標

  利用社會資源、學校資源和家庭資源,開發校本課程,使學校形成辦學特色。探索校本課程開發的程式,校本課程的教學模式、評價體系。體現“一切為了學生,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課程改革方針,落實課程改革的總體目標,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通過校本課程的開發,逐步形成“以人為本、以校為本、以點帶面、全面推動”的辦學理念。這一辦學理念中,前八個字是基礎,這個“點”就是校本課程的開發。通過校本課程的開發逐步形成學校辦學特色,從而全面推動學校的各項工作,使學校實現跨越式的發展。

  通過校本課程的開發,達成學校的辦學目標:“學校——建個性化的小學校;學生——育有智慧的實踐者;教師——塑反思型的教育者;班子——做有思想的領導者”。並提出了學校的校訓:“實踐——創新——實踐”。這個辦學理念、辦學目標、學校校訓與學校的校本課程開發是一脈相承的,在實踐中不斷地完善。

  三、課程的內容

  校本課程的開發過程中,可以篩選、改編已有的課程,或者新編校本課程。在我們的研究中將本地區、校內外的自然資源、人文資源和社會資源融入學科課程之中,通過改編、補充、拓展和新編等方式開發校本課程。鄉土資源包括社會資源、學校資源、家庭資源三個方面。本地區的社會資源包括三大塊,即自然地理、人文歷史、社會發展;學校資源包括校園環境、教師特點、學生特長;家庭資源包括家長特長、家庭特點、家園環境等。這些內容可以是綜合性的,也可以是主題性的。教師既要根據自己的特長和不同年級學生的特點,規劃不同的內容,又可對鄉土資源進行改編、補充或拓展。

  四、課程結構與課程門類

  根據鄉土資源在課程中的佔有比例,校本課程分為兩大類。

  一顯性課程的研究

  1、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此類課程憑藉鄉土資源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把各學科的知識進行整合。

  2、興趣活動課程。此類課程憑藉教師、家長及社會人士的人力資源,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開展的各種興趣活動。

  二隱性課程的研究

  1、鄉土化的學科課程。此類課程,在原有學科知識體系的基礎上,融入鄉土資源,開展學科教學活動。包括鄉土作文教學、鄉土文學教學、鄉土美術教學、鄉土音樂教學、鄉土常識教學、鄉土體育教學、鄉土思想品德教學、鄉土數學教學等。

  2、通過課程的研究,形成一種校園文化,一種優良的校風、學風和教風,突出事實求是、從實際出發,敢於實踐、勇於創新的學校精神。這種隱性課程,蘊涵在學科教學、德育教學、學校管理及其師生的言談舉止中,從學校的每一個角落都可以得到潛移默化的薰陶。

  五、課程開發操作措施

  校本課程的開發要依據黨的教育方針、國家和地方的課程計劃以及學校的實際通過外部力量的合作、採取選編、改編、新編教學材料的方式,在校內組織實施,並在實施過程中建構起內部評價機制。校本課程開發的操作措施如下:

  1、分析情景

  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實施是以學校為基地,並基於學校而進行的突出師生特點和學校特色的課程。只有儘可能利用和開發現有的校內外資源,發揚學校的傳統,結合當地的社會資源、學校資源和家庭資源,才能有效地實施校本課程。情景分析是校本課程設計的前提。不僅要分析校內的情景,更要分析校外的情景。校內的情景主要包括本校師資、環境設施、學生特點等。校外的情景主要包括家庭、社會、自然、歷史等。

  2、確立目標

  校本課程目標的制定要體現“一切為了學生,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課程改革方針,落實課程改革的總體目標。通過校本課程的開發逐步形成辦學理念,達成辦學目標,從而逐步形成學校辦學特色,全面推動學校的各項工作,使學校實現跨越式的發展。按照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確立校本課程的目標,提出做個有智慧的實踐者。

  3、制訂方案

  校本課程的實施方案是校本課程開發的計劃書。完整的校本課程實施方案包括:需要分析,總體目標,課程內容、課程結構與課程門類,課程開發的操作措施,保障措施,課時設定等內容。同時要統一校本課程教學案例的編制格式及其要求。案例格式一般包括以下專案:主講教師、教學材料、課程型別、授課時間、授課物件、課程目標、課程內容、活動安排、評價方式、課後反思等。

  4、組織與實施

  校本課程的組織與實施是學校為實現校本課程目標而開展的一系列活動,是開發工作的關鍵環節,直接關係到校本課程開發的成敗。因此校本課程開發的實施程式就顯得尤為重要。

  要規範“利用鄉土資源,開發校本課程”的實施程式。我們認為實施的程式可以分為五步,即:環境分析與材料選擇、目標的確立、教學的組織、學習的評價、課後的追蹤。要嚴格按程式實施。課程的實施是校本課程付諸實踐和走進課堂的過程。要積極構建校本課程的教學模式。

  5、評價與改進

  根據“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體系。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瞭解學生髮展中的需求,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的評價總要求,構建校本課程的評價體系。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性,即教師、學生自己、同學、家長等共同參與評價;評價主體的互動性,即評價主體間進行雙向的、多向的評價。促進校本課程開發和改進,建設有鮮明特色,符合學校實際的鄉土化校本課程。

  六、課時設定

  1、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每週安排1課時,新課程年級從地方課程中安排,其他年級從現有計劃的選修課中安排。各年級根據實際需要可分散在每週,也可將3課時集中在一週安排半天。

  2、興趣活動課程每週安排2個課時。個別興趣活動可以放在課餘時間進行。

  3、學科課程根據新課程實施的教學實際安排,教師可根據實際需要進行調整。

  七、保障措施

  1、學校成立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校長任組長,全體教師參與課程開發。

  2、加強培訓,統一認識,明確開發校本課程的目的和意義。對在校本課程實施過程中有所創新、取得突出成績的教師予以表彰。

  3、加大經費投入,確保科研經費的及時劃撥,加強學校校園環境改造,圖書館、實驗室、實踐基地的建設,開發建設好校本課程網站,為校本課程實施提供必備的物質條件。

  4、協調社會、家庭,為開發校本課程提供保障。利用網路大力宣傳校本課程,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爭取社會各界、社群和家長的積極配合,探索建立學校、家庭、社群有效參與的新機制。

  八、校本課程開發小組

  xxxxxxxxxxxx

  
看過校本課程開發方案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