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實習生實習心得

  精彩的節目離不開優秀的記者。今天小編為大家分享幾篇關於新聞實習生實習心得體會,謝謝大家的閱讀!

  篇一

  近三個月的實習結束了,雖然實習時間很短暫,但是從中我卻已經學到了很多在學校裡、在課本中學不到的知識與技能,同時也讓我明白了一些道理。

  這次,通過學校的介紹,我來到武漢電視臺新聞中心實習,部門為《百姓連線》欄目組,《百姓連線》是一檔民生新聞欄目,它專門報道老百姓身邊發生的事情。

  剛開始,也就是頭兩三天,我可以說是在大喜大悲中渡過的。還記得踏進電視臺大門的那一刻,我是極度的興奮,滿懷著憧憬,準備接受成為一名新聞工作者的挑戰。可是當聽到我的工作是接電話做記錄時,我傻了眼。實在很難相信我的身份是“接線員”。

  因為電視臺的指導老師指著一個長桌上擺放的十幾部電話告訴我們說:“這裡以後就是你們的陣地了,你們的主要任務就是接這些熱線,並要將觀眾的暴料、投訴、意見等詳細地記錄下來。對待觀眾要客氣有禮貌,哪怕對方只是無聊打得好玩。” 極不情願卻又無可奈何,只得發揚阿q精神,自我安慰。可是誰知道,當後來當這些電話同時響起的時候,我們實習生手忙腳亂的情景更是令人自嘲,難以想象就連自己瞧不上眼的工作竟然做得有些吃力。

  那幾天我的任務簡單來說就是以接電話的方式,處理熱心觀眾的報料和投訴。而我卻分不清哪些報料是有價值的,哪些沒有;哪些投訴有必要建議觀眾第一時間找相關職能部門妥善解決的,哪些是需要媒體介入從而發揮輿論力量的,沒有經驗的我就一股腦兒地將每一條資訊向記者反映,幸好得到多位記者老師的指點,讓我在實踐中一點點的學習,一條條的處理。

  有這樣一個電話:來電者稱她們那裡有一位很特別的老人。老人每天早上都會給附近的居民讀報,但是她讀報並非是拿著報紙念,而是以講故事的方式說給大家聽,天氣晴朗時就在外院,遇到颳風下雨就在老人簡陋的小屋裡,從不間斷。聽到這樣的報料,我當時就想,這樣的小市民訊息有新聞價值嗎?轉念間腦海裡又浮現總編的話:“《百姓連線》報道百姓的事”。我抱著試一試的想法向記者反映了有關情況,記者老師告訴我,這條訊息只要採寫的角度合適,就會是有價值的。於是記者帶著我外出採訪了。剛上車,記者就讓我在十分鐘內擬定幾個採訪問題並且告訴他。

  記者說這是因為我還沒有什麼經驗,以後的採訪問題只要事先有個譜,全靠臨場隨機應變了。整個採訪的過程很簡單,問問老人家,問問左鄰右舍,再拍拍周圍的環境。收工時我無意間長舒一口氣,自以為是的說道“好簡單啊”,記者卻指著現場圍觀的群眾問我有什麼感覺,當時我看到的是大家都滿臉笑意,絲毫沒有散場的意思,有些意猶未盡的感覺,而且先前也是十分樂意的出境接受我們的採訪。那一刻我才發現,這就是此條新聞的價值——百姓們有興趣!而那位老人,在百姓們的眼裡就是一個翻版的陳魯豫,哪怕他們不一定知道誰是魯豫,他們只是很單純的喜歡這種平易近人的說新聞方式而已。之後,第二天新聞就播出了。

  當我在電視上看到那位老人講故事時,第一次感受到接電話的樂趣。把百姓的故事講給百姓聽——這是我的工作任務;在實踐中掌握新聞工作者必備素質與技巧——這是我的學習任務。

  還有一次,我接到一位觀眾報料說:一個五歲的小男孩在某酒樓吃飯時,把喝飲料的玻璃杯碎片喝進喉嚨,但是店方拒絕承擔責任,而小孩家長硬要討說法。雙方僵持在酒樓,小孩卻仍未送醫院。聽了電話,我當時就建議當事者先將小孩送醫院,其他事情可以交由相關部門解決。掛上電話,以為這事已經處理得不錯的我,和記者閒聊起來,記者老師反問我有沒有確定傷者是否已經送醫院,我無言以對。這位記者馬上拿起攝像機叫我跟他出去。

  在路上,他還教我過一會兒到了現場,要怎樣做、怎樣勸解雙方先將傷者送醫院、怎樣提問題、怎樣抓有用的線索材料等。當我們急匆匆地趕到那兒時,圍觀者告訴我們,就在我們趕來的前幾分鐘小孩剛剛被120的送往醫院,看到記者如釋重負,我有點自責,萬一小孩因為家長的直拗而耽誤治療,豈不是我的罪過。事後記者也告訴我,新聞的價值不僅僅只對媒體而言,對老百姓同樣是十分重要的,更何況這還關係到一條人命。

  我很尷尬,不過卻也因此從中體會到了書本上缺少的,第二層含義的“新聞價值”,書本上說的新聞價值是要注重事件的新、特、奇,而實際工作中我親身領會到新聞價值的人文性和社會性。

  實習工作,在我每天一點一滴的經驗積累下越來越順利。慢慢的,我開始體會到總編輯最初說的“接電話自有其樂趣與成就”。

  篇二

  7月27日,我開始了個人第一次正式的專業實習生活,這“第一次”帶給我些許的壓力感,當然仍然按捺不住的是內心的激動和興奮,以及即將親歷 “記者”這份工作的好奇感。帶著幾份“初生牛犢不怕虎”般的勇氣與拼勁,如同上戰場作戰,滿懷必勝的信心,我告訴自己:我一定可以出色地完成好實習工作!

  與一般的報社、電視臺等媒體單位略有不同,我所在的實習單位是駐疆記者站,全站工作人員30餘人,但相對其他省市的同性質單位記者站來說,已經算是一個大站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我所在記者站由廣播採編部、網路採編部、視訊採編部、《走進新疆》特別欄目部等部門組成。而“網路採編部”便是我的陣地。在網路採編部主任的引領下,我認識了與之共度28天的“同事”們、同時也是手把手教會我實際工作技能的“老師”們,在實習這段期間,我體驗了同事關係與師生關係並存的雙重關係,學會了不斷地在作為一名記者工作者與作為一名向單位前輩們時刻虛心學習的求知者這樣一種雙重角色之間的轉換。熱情、歡迎、微笑,這是我到單位收到的第一份禮物,從中,我讀懂的是那辦公桌前的每一張笑臉在不經意間流露出的篤定,而正是這份篤定貫穿了我的整個實習生活。

  一多一份篤定,少一份驕躁

  我所在實習單位是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駐新疆記者站,從某種意義上說,站裡的每一位工作者都是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看新疆、聽新疆、感受新疆的耳和目;整個記者站代表著中國新疆,是全國乃至世界看新疆、聽新疆、感受新疆的耳和目。因此,我們有別於新疆本土的地方新聞媒體單位,但又同他們一樣紮根於新疆這片熱土,將新疆經歷、發生的種種傳播開來。

  記者站裡的每一位工作者並沒有因自己有著“無冕之王”之稱的記者的職業身份而表現出得意的傲氣,更沒有因自己所在的媒體單位而表現出得意的高姿態。篤定,篤定,再篤定似乎是站裡每一個人所追求、恪守的信則,他們從骨子裡散發出篤定的精神。在這樣一種氛圍中,與這樣的前輩們同行共事28天,我也褪去了年少輕狂般的浮躁,青春的血液細胞中多了一份篤定。

  篤定地做好每一次採訪、篤定地寫好每一篇訊息稿、篤定地編好每一篇稿件、篤定地做好每一次採訪錄音內容的文字轉換工作、篤定地完成好分配到的每一項工作,篤定——自覺地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自上班的第一天起,我都會提前到單位,從做好辦公室的衛生清潔整理工作開始,把勤勞、踏實、細緻帶到辦公室的每一個角落,也裝進我的心中。

  “幹記者這一行,註定要過清貧般的生活,因為記者這行不會使你成為百萬富翁。面對現在這樣一個物慾橫流的社會,身為記者的我,內心是淡定的;我不願,也不會改行,因為我真的很熱愛記者這個職業!”這是我到單位上班第一天時,加乘老師對我談的肺腑之言。在以後上班的每一天,我都切身領略到了同事老師們對這份職業的熱愛、對名利的淡泊、在工作事務處理時的鎮定、在每一次採編新聞時的篤定。

  辦公室裡幾乎沒有一天人全都到齊,因為每一天都有人外出採訪,由於新疆特別的地理因素,一些在地州舉辦的活動甚至需要出差一週的時間。無論採訪任務有多繁忙、繁重,同事老師們的臉上從未流露出半點的厭倦,哪怕是在新疆最西端的喀什或是最北端的喀納斯,也總能在中國廣播網——新疆分網的網站上第一時間瀏覽到我們站出差記者們報道的新聞。沒有外出採訪任務的記者就在辦公室的電腦前編輯稿件,並不斷持續更新網站新聞內容。除了在規定工作時間段內編輯稿件外,只要是能上網的地方都可以成為“辦公室”,所以經常可以發現網站上有很多新聞都是在下班後的時間段內持續更新的。就是這樣日復一日,我們每一個人都認真踐行、腳踏實地地做好手頭的每一項工作。

  實習期間,我得到外出採訪任務共8次,其中獨自外出採訪3次。在跟隨老師外出採訪時,我深深折服於他們提問時的鎮定又不失機敏、邏輯性強又不失內涵,以及拍攝新聞圖片時的嫻熟與優秀。老師們每一次外出採訪完都會立即寫稿子,並且在最短時間內反覆咀嚼反覆修改,精益求精。7月29日那天是我第一次跟隨老師外出採訪,“記者在外出採訪時絕對不能遲到!”歐陽老師曾在課堂上著重強調的這句話反覆出現在我的腦海中。那天我的確很早就到達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團校與老師會和,跟隨老師一起報道了有關“新疆南北疆少年兒童心連心”系列活動之走進軍營的新聞。因為是第一次外出採新聞,所以老師沒有要求我事後寫一篇報道,但活動結束回到單位後,我積極主動,依然嘗試著寫了稿子,並拿給老師看。稿子寫的很失敗,但我卻仍然得到了老師的表揚,我的積極主動、認真對事的態度得到了老師的肯定,並且老師非常耐心地給我分析講解了我寫的稿子所存在的問題,並把他寫好的報道和我的比較分析。

  7月27日,我開始了個人第一次正式的專業實習生活,這“第一次”帶給我些許的壓力感,當然仍然按捺不住的是內心的激動和興奮,以及即將親歷“記者” 這份工作的好奇感。帶著幾份“初生牛犢不怕虎”般的勇氣與拼勁,如同上戰場作戰,滿懷必勝的信心,我告訴自己:我一定可。

  老師這種點點滴滴的細緻、踏實、負責、篤行貫穿了我的整個實習期間,讓我進步,也帶給我感激。在以後的每一次外出採訪時,我像同事老師們一樣,身為一名記者,盡職盡責,精益求精,多一份篤定,少一份驕躁,實現新聞報道速度與質量的雙贏。

  二過人的新聞敏感力+過人的筆頭功夫=有能力的文字記者

  實習28天以來,我外出採訪共8次,其中獨自外出採訪3次,共發表7篇作品。也許在“數量”上,我並不突出,但在每一次的外出採訪、每一篇稿子的完成過程中,我的收穫和感受卻是不可勝數的,我的每一次進步是明顯的。可以說,我不僅實現了自己所寫稿件速度與質量上的雙贏,也實現了自己作為文字記者進步數量與質量的雙贏。

  經歷了8次外出採訪、8次寫稿、7篇定稿成功發表,我對一名文字記者最大的體會和領悟就是這樣一則公式:“過人的新聞敏感力+過人的筆頭功夫=有能力的文字記者”。

  8月10日我跟隨老師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公安廳參加“新疆公安機關深入打擊整治發票犯罪專項行動”新聞釋出會。在聽取公安機關彙報總結深入打擊整治發票犯罪專項行動的過程中,老師時不時地提問我是否從其中得到什麼新聞價值、稿件主題、新聞標題等等,以考驗我的新聞敏感力和文字功底。

  我根據一組彙報資料結果,總結提煉出一篇反映打擊整治發票犯罪成果的新聞,並起題目為《新疆公安機關打擊整治發票犯罪戰績顯赫》,在老師當即的分析指點下,我意識到自己存在的問題,這些問題也是我之前或多或少存在的,比如新聞標題不能抓住讀者的眼睛和閱讀興趣;稿件內容方面,沒有一個延伸,僅僅圍繞事實寫事實,不能起到發人深省的作用等。每一次的外出採訪,我都會得到很多收穫。

  8月12日參加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旅遊局“2010年上半年旅遊狀況”新聞釋出會,我圍繞新疆今年夏天旅遊出現“井噴”這一主題寫了一則報道。我的稿子經過副站長的修改後發表了。經過修改前後兩篇稿子的比較分析,我認識到自己寫稿子以來一直存在的明顯問題,比如很“死板”、“程式化”,讀完我寫的稿子,感覺就是呆呆板板的“乖”學生似的,缺少一種活躍感、跳動感;我的題目起得還行,沒有背離新疆旅遊局新聞釋出會的主旨,但問題就是稿子內容卻沒有緊緊扣住題目,並體現題目,也就是為什麼稿子改動最大的是結構安排,我明白了:既然題目首先突出的是新疆旅遊“8月現井噴”,那麼就應該在一開始向讀者展示8 月新疆各大景區的井噴狀況,這樣既緊扣主題又能吸引讀者。每一次寫稿、修改稿件,我都從中反思很多、收穫很多。

  篇三

  把我在文字記者實習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從中得到的收穫總結如下:

  1. 要善於從新聞活動、事件、材料中抓重點,發現有意義的新聞價值,並在腦海中初步形成一篇甚至若干篇新聞稿件。

  2. 作為一名記者要善於發掘自身的新聞敏感力;要多看、多記、多想、多寫、多改。

  3. 新聞標題要能抓住讀者的眼睛和閱讀興趣;由於網頁版面限制,同時還要考慮控制字數。

  4. 稿件內容方面:要有一個延伸,稿件最後的落腳點應該有一定的高度和延伸性,而不僅僅圍繞事實寫事實,有時要能起到發人深省的作用。

  5. 寫新聞訊息稿不等於是寫人物專訪稿,應避免稿件中刻意頻繁出現“某某表示”“某某還說”等。

  6. 稿子避免“死板”、“程式化”,稿子不應該帶給讀者一種呆呆板板的“乖”學生似的感覺,缺少活躍感、跳動感。

  7. 稿子內容應該緊緊扣住題目,並體現題目。

  8. 要善於總結所獲得的新聞材料,善於靈活運用所獲得的新聞材料;否則導致的直接後果之一就是稿子冗長,僅僅是堆砌事實。

  以上是我對文字記者工作的體會和領悟。但網路採編部不同於傳統的新聞採編部門,網路採編部要求一個記者能夠獨立完成採訪、攝影、寫稿、編稿這一些列工作,可以說對記者的綜合能力要求較高。因此,在網路採編部實習期間,我除了完成文字記者工作、編輯工作外,也嘗試著做攝影記者。攝影記者的工作既生動鮮活又嚴肅認真,並不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