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課教師外出心得體會範文
為了不斷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提升教師專業素養,以更好地滿足學生成長及學校發展的需要,教師外出聽課活動越來越受到教育管理部門及學校的重視。你想知道是什麼樣的嗎?接下來就一起分享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吧!
一
20**年10 月13日、14日,我們武潭鎮小學語文教師一行四人,在汪校長和莫校長的帶領下,參加了“全國著名教育專家新課標教材解讀、小學精品課堂教學展示觀摩會”。 此次活動的內容有名師課堂教學、新課標教材解讀等。每一堂課都具有學習意義,每一個專家的精心展示不僅令學生陶醉痴迷,而且對於正在語文教學路途上摸索前進的我來說,無疑也是醍醐灌頂,收穫頗多。
下面我就談談我對此次活動的心得體會:
第一、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聽完幾位老師的精品展示課後,我認為他們對教材的把握都有其獨到之處,都能抓住題眼,一步步的深入文字。
第二、注重啟發式教學,讓學生主動學。新課程標準要求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是這個主體的引導者。這幾位老師都充分的做到了這點。
第三、注重引導學生朗讀。大部分老師都非常注重指導學生朗讀,但決不是為了讀而讀,而是在體會情感的基礎上去讀,並且對讀的要求也不盡相同。
第四、注重學習習慣的養成。很多老師會在課堂上穿插著一些學習方法,讓學生收穫這些學習的方法,當他以後遇到類似的問題時才能夠用自己的力量解決。老師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及時的糾正文字的
發音,潛移默化的教導學生字音要讀準的習慣。還有的老師一直強調“不動筆墨不讀書”,做好批註,有利於培養學生集中精力的好習慣。
第五、親切的評價語言。幾位老師評價學生的語言是那麼貼切,到位,如有的老師運用“你最聰明、你會更加努力的、我的孩子,你真棒、你的眼睛已經告訴我答案了”等來鼓勵學生。這些樸實,自然的語言,對我感觸很深。在以後的課堂上,我也試著讓我的學生感受這些美麗的評價語言。
通過此次活動,我對語文教學應是動情去讀去感受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培養學生去有意識的修辭煉句,善於發現、善於反省和領悟情感。這些能力的獲得需要語文老師去教,去想方設法的教,多種形式,但要求實效。我想我是應該閱讀更多的書,更努力地鑽研教學這門學問了,還要從心底愛上這門課。
二
----暨赤峰市中學數學基本功大賽 2011年9月27日 ,由市教育局教研室組織的中學數學基本功大賽評比活動在敖漢旗新惠二中舉行,我有幸參加了這次觀摩活動。看到參賽的每一位老師都以自己的特色詮釋著數學課堂教學中生命的對話,真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置身於會場中,傾聽著老師們一堂堂精心準備的課,在這裡,我親身領略著他們對教材的深刻解讀,感受著他們對課堂的準確把握,體會著他們對學生的密切關注。他們在開啟學生智慧大門的同時,也讓我學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教學理念,引發了我對課堂最優化的思考。
回顧教師們的優秀課堂,我們可以看到每位老師的特點。有的老師擅長設計各種活動環節提高課堂氣氛,有的老師課堂語言幽默豐富惹人好感,有的老師課堂緊湊主題突出,還有的老師激情飽滿不僅令學生陶醉、痴迷,也讓聽課的教師們連聲讚歎,佩服他們能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鐘內,不僅完成課堂教學的設計,還配有畫面優美的課件教學。並且參賽老師都能充分運用多媒體課件,以圖文並茂,聲像俱佳的表現形式,大大增強學生對抽象事物與過程的理解與感受,將課堂教學引入全新的境界。在應用現代化教學工具的同時,並能很好的與傳統的數學教學手段相結合,做到嚴謹和生動相結合,既提高了教學效率,又達到了解決數學問題的目的。
我覺得先不論學生的配合與否,光從老師身上我們就能感受到數學的多樣和精彩。
1、紮實的基本功遊刃於課堂,同時老師們具有優美圓潤的音色,親切大方的教態,靈活的教學機智,拉近了學生和教師的距離,容易讓學生產生親切感,更能在老師的引導下,充分動腦、動口、動手、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
2、豐富的教學語言激情於課堂。教學語言的確是一門值得我們潛心研究的藝術,運用得恰到好處的教學語言能把學生引出狹小的課堂,深入人的心靈深處„„
3、重視數學與生活的聯絡
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為學生提供活動的舞臺,調整學習的方向,是關鍵時刻予以適當點拔的學習過程的支持者。在課堂學習中,學習的材料來源不再是單一的教材,更多的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中
來。匯入的設計既具實用性又具時效性。再加上教師創造性的將融入此處,用生活中的數學,既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鞏固了剛學過的知識,而且還為後面的知識埋下伏筆。
4、重視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和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中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習慣養成的重要階段。在老師的課堂中,我們不僅能看到教學環節精彩的設計,老師對於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和學習習慣的養成也尤為重視。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但這種學習方法也容易流於形式。老師在活動前明確提出“怎樣分工合作,才能做得快”,讓學生有意識地對小組成員進行分工合作,再通過傾聽一個小組的合理分工,對其它小組進行指導。不僅使活動開展有序,更重要的是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併為以後的合作活動提供範例。使學生在學習中體會了成功的喜悅,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
本次活動反映了新課改以來,老師教學方式的多元;數學教學以生活為源泉,更重視數學本質,注重挖掘蘊涵的數學思想;重視引發學生認知衝突,注重學生的認知變化。在教學活動中,師生互動,啟發引導,緊緊圍繞學生的興趣,圍繞數學本質,注重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在這些課中,參賽老師教學目標明確,教學內容清晰,教學方法靈活,很好地體現了新課程理念。每節課都是氣氛活躍,學生參與互動性強,每節課我們看到的是老師和學生的互動,看到的是老師和學生的交流,不再是以前的教師教和學生學的兩個過程,而是一個統一體。老師並不是一味的向學生講解知識點的重要,並不是一味的指導學生如何解題,更多我們看到的是老師在引導學生慢慢發現問題,體驗數學的本質。
我對此次學習感觸頗深,認為短短的一天多的時間,收穫多、收穫的質量高、學習的感悟深,使我深深感受到了更強的危機感和緊迫感。我們要在今後的工作中,不斷學習新課程理念,努力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結合我校實際,認真反思我的工作,虛心向各位老師學習,特別是在如何關注學生的學習困難,如何通過現有的教學設施高效課堂教學,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努力提高教學質量等方面多作探索,力爭為我校中學數學的發展作出自己的力量。
三
4月25日—28日,我有幸到湖北宜昌參加了中南華南西北十省區市第六屆小學數學教學觀摩會,3天內一共觀摩了來自河北石家莊、河南鄭州、雲南紅河、廣東中山、海南海口等十一個地級市的小學數學優質課,另外聆聽了多位專家對課堂的點評以及關於小學數學教學的經驗之談,讓我學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教學理念。下面我就跟大家交流我個人聽課的一點膚淺的看法。
首先,這十一堂課都有一個比較鮮明的特點:在課堂教學中都非常注重教學情境的創設而且目的性明確,真正做到了為教學服務。例如:重慶市渝中區中華路小學的陳果老師上的二年級《角的初步認識》,陳老師在課件中呈現了同學們下課時在操場活動的歡樂場景,其情境的內容和形式的選擇都符合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動態的圖片、歡快的音樂激發了孩子們的探知興趣。又如:廣東省中山市石岐中心小學陳鋼老師執教的《奇妙的圖形密鋪》中,陳老師整堂課都讓學生在遊戲中學習,不但激發了他們了學習的慾望,而且興趣也被調動起來,於是在自然、愉快的氣氛中享受著學習,學習起來也是事半功倍。
其次,進行課堂評價及時,而且形式多樣。這裡不光是老師對學生的評價,還很好的進行了學生之間的評價以及學生對自己的評價。老師鼓勵的話語“掌聲送給他”“給自己畫一個笑臉”,“你感覺自己這節課的表現怎麼樣?”等等。
再次,在這十一堂課中,有多堂課都涉及小學數學的概念教學,通過觀摩,我總結出了他們在概念教學有很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1、概念教學要遵循小學生對概念的認識的特點,合理組織教材。2、圍繞教學要提供豐富的典型的感性材料。3、概念的理解要通過正方面的比較這一點我在平時教學中做得很不夠4、要注意概念之間的比較、分析、深化理解,並加強概念的應用。以河北省石家莊外國語學校附屬小學陳劍老師所上的《秒的認識》為例,陳老師首先以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倒計時的場景引入課堂,讓學生初步感受秒。再讓學生從課堂上常規的“起立”和“坐下”2個動作親身感受1秒的長短。然後通過做1秒的動作、讀表、睜眼閉眼、想一秒能做的事情4個活動幫助學生建立1秒的概念。接下來通過聽兒歌感受5秒,觀看天宮一號升空視訊感受10秒,讀繞口令感受20秒,靜坐感受60秒,逐步幫助孩子建立60秒的時間觀念。最後通過小組活動體驗1分鐘能做的事和1分鐘比賽幫助孩子鞏固1分鐘的時間概念。在這個教學過程當中就圍繞教學提供了豐富的聲音、視訊、活動等感性材料,這些材料都是孩子比較熟悉的,既調動了孩子學習積極性,又讓孩子體驗到了數學來源於生活,而教學中一系列的活動的設計則讓孩子把學習到的數學知識運用於生活,在鞏固所學知識的同時讓孩子們明白知識對於生活的重要性。在整個時間的認識過程,教師從最基本的1秒開始,然後5秒、10秒、20秒、1分。每個過程都藉助不同的活動作為載體,特別是對於1秒的認識通過初步體驗—親身感受—對比判斷—再次感受多個活動環節幫助孩子強化1秒的概念。整個概念的形成過程符合孩子的認知規律,學生學起來也很輕鬆。
最後,我想要說的是有關於課堂的預設和生成。課堂教學中要有準確的目標定位,要準確表達教師的教學思路,同時要給課堂教學留下空間,不要把教案備得太死,另外要根據學生的需要及時的調整我們的預設,另外還要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在河南省鄭州師院附小鄭青老師所執教的《認識角》一課中,鄭老師在學生認識了角的各個部分名稱之後,鞏固角的概念的環節中,拿出一個角的模型,為了使學生看得更清楚,特意把角的邊做得粗了一些,這時候有些學生在判斷時就錯誤把角認為角是由一個頂點,2個長方形構成。這顯然和老師當時的預設不相符,而鄭老師當時並沒有改變模具,也沒有適時加以引導,而是繼續以手中的模具問其他學生,得到的也是類似的錯誤的回答,使得學生本來已經建立的正確的角的概念隨著前面幾個學生錯誤的回答而變得模糊,甚至轉變為錯誤的一方。這裡如果鄭老師能靈活處理下教具或者回歸到黑板上抽象的角的概念中去,或許教學效果就大不一樣。
當然,我作為一名青年教師,還有很多地不足之處,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一定要發揚成績,找出教育教學方面的差距,向教育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學習,教壇無邊,學海無涯,在以後的教學中,以更加昂揚的鬥志,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