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相伏犀骨怎麼看

  在我們的身體各個部位上都分佈著很多的骨頭,而這些骨頭都有各自的不同的代表意思,那麼你知道什麼是伏羲骨嗎?伏羲骨面相又是怎樣的呢?本期,就跟著小編了解,一起來漲知識!

  伏羲骨面相的解說

  從解剖學的角度看,每個人的頭上長有的骨頭數量,分佈和功能應該都是一樣的。但每個人的高矮肥瘦不同,頭面長相更是千差萬別,而頭骨長相的大小長短的差別,塌陷聳突的差異,是決定這種頭面長相的主要因素。

  從五行角度講,頭為諸陽之首,為人身百脈所會聚的地方,現代醫學說成是人的神經中樞所在地,是人體的最高指揮系統所在地;從中醫學角度看,面又為五臟之表,為精氣所會聚的地方,內臟上有重大疾病的人,從其面相氣色上也可以察覺。按照經絡理論,骨主氣,與腎絡相應,腎為先天之本,故骨頭為陽為君,因此有“頭無惡骨”的說法。頭骨當然以堅奇聳突,有威嚴氣勢為貴。未見有長得三尖六削,獐頭鼠目卻而能富貴聲名者。

  那麼,從傳統相術的角度看,帝王相,具有什麼樣的頭骨呢?

  第一種就是伏羲骨,上篇說道過。就是日角月角相。如果方正而大,上至於百會穴,下至於中正部位,形狀如印綬之方型,稱為朝天伏羲骨。也叫方伏羲骨,這是最好的日角相。為開國帝王之品。這是所謂的“奇骨貫頂”之一。

  如果上過髮際,下至於印堂,左右到額角為至,圓突高拱,成為圓形,則稱為圓伏羲骨。如果上至於髮際,下至於華蓋印堂上一指位置,長勢平橫到額角的邊城地帶即鬢髮前兩指地帶,成一橢圓形狀,則為橢圓伏羲骨,圓伏羲骨和橢圓伏羲骨,都為盛世繼業帝王相。我國的開國領袖有方伏羲骨,第三代領袖則有圓伏羲骨。

  第二種是日月龍虎骨。下以眉頭上半指起,上到發急的白會動脈至,各有一骨頭上插,有如兩根擎天玉柱,左邊一根為日角骨,也叫龍角骨。右邊一根為月角骨,也叫月角骨,合成為日月龍虎骨,此骨頭長大豐隆,則為開基立業的帝王格。唐太宗李世明就有此相,所謂“天日之表,龍風之姿”。

  第三種為玉柱骨。下從印堂起,上至於白會穴,起一長大而聳的頭骨,猶如擎天玉柱。此為帝王霸業,以及割據僭號之品。

  伏羲骨的型別

  一、朝天伏犀骨

  朝天伏羲骨

  朝天伏犀骨上至百會穴的頂部,下至中正之部,兩側周邊城,直上入鬢曲,下達眉尾之福堂,形成一顆方形的印,又名方伏犀骨。主大富大貴,大名大壽。可享帝王之福,最次也是將相之才,省長、部長的材料。主人尤其英明神武,大勇機智,訊息於全國有安危,喜怒於人民有禍福。故博物志有云: “金龍頭上有物,如博山之形,其精靈之結晶,完全凝聚於此,有此靈物,方能噓氣成雲,扶搖直上,飛昇於九天也。此為特貴之品,故列為第一 。

  所謂龍顏,當然是頭面,龍顏就是龍頭的意思,什麼是龍頭呢?我們看>,你看那龍王,他們的額頭都是方的,而不是圓的,而且在額頭中見有一塊隆起的骨頭,那叫尺骨,據說龍只有長成了尺骨,才能呼風喚雨,騰雲駕霧,隱身藏行, 常人的額頭,大多是圓的,不是方的,額頭方則貴.開國帝王為所謂"真龍天子",則頭面自然與常人不同,額頭不但是方的,而且在天庭上有一塊方正而突起的骨頭.猶如龍王的頭骨,相法上叫做伏羲骨,也叫日角,這塊骨頭越是方大越貴,圓形為次.這就是所謂的"日角龍顏",為帝王之品.很多開國帝王都有這種相貌的。

  二、巨鰲伏犀骨

  巨鰲伏羲骨

  巨鰲伏犀骨上至天中之部發際之間,下至華蓋之部,平橫一長幅,過額角之邊城,即成卵形式,又名橢圓伏犀骨是也。主上中貴,其人有巨鰲之腦,當作尚書之說,即指其骨質之大而長者。古法多指為文貴之關鍵,餘考刻下,多操兵柄之武貴。或為文人而兼武職,或為投契而操兵柄。又宜以各部之兼體而論據橢圓伏犀骨,如眉平神有威煞,則終身武權,大為屏藩柱石之臣,次亦師旅邊鎮之將。如眉曲而神和靜則終身文貴,大為宰輔關鍵之官,次亦剌史廳道之職,以及遙領兵備武權之例。其人有大志,其性剛決而堅忍,陰謀而乘時喜怒不常,憂樂不時。餘考盛世***時代,多為公侯將相之局,小亦刺史州郡之守。濁世民治時,多為割據稱雄之品,次亦廳道師旅之貴。不過盛時運久,濁世運暫耳。

  三、武庫伏犀骨

  武庫伏犀骨在南嶽之間,上過髮際,下至印堂,左右以額角為止,圓突高拱,而成一圓形,即圓伏犀骨是以。其大者為上貴,如圓伏犀骨小者,亦為州伯邑候之例。但以其骨之勢如何、高低大小如何,以定其事業成功之大小久暫也。按圓伏犀骨,雄突而有勢,亦主上貴之權祿,勿論盛衰時代,皆為國家屏藩大臣。最低下者,亦為州郡太守,然得政治之盛名,流芳身後也。如圓伏犀骨,小突而無勢,大為廳道中貴,次為州伯邑侯,如超過上列之名,則為偏副之佐使,否則短期即經挫折,而見險阻,及不得夸姣名譽也。其人天性誠中有機智,厚中有巧詐,有迫於事實之奸險行為,其心則慈良而貪也。有武權者,剛決勇為,貪妄走險也。

  虎額即伏犀骨之圓突。燕領為兩腮方廓。與額成三椅角勢。班超即此格。成大貴而遺盛名也

  傳說中帝王之相雄奇,開國帝王均有伏羲骨,分為朝天伏羲骨,日月龍虎骨,玉柱骨.

  面相骨相學分析

  1、五柱骨:即單犀骨、左右龍翎骨、左右武庫骨上聳入頂為五柱骨起之統稱,有此五柱骨起者,古時可貴為國王皇帝,今則可官至元首總統。

  2、龍角骨:即中正兩邊有骨向左右橫出入後腦,古時可貴為宰輔,今則可官至首相。

  3、朝天犀:即山根伏犀骨貫入腦頂,古時可貴為宰輔,今則可貴為首相或方面大員。但年壽不宜凸露,鼻孔不宜缺露,否則主凶死平庸之人不忌。

  4、巨鰲骨:即兩耳畔骨起下連虎耳,上貫玉堂位入腦,古時可貴為尚書,今則可貴為部長級或省長級官員。

  5、金城骨:即朝天犀、武庫骨、日月角之總稱,古時可貴為王侯,今則可貴為元首或首相。

  6、武庫犀骨:即有骨自準頭上貫印堂分兩股斜入左右武庫,主武職大貴。

  7、輔犀骨:即輔角骨起入頂主貴,如今之省主席及部長級以上官員。如僅輔骨起而未入頂者,亦可貴至相當簡任級以上官員,或民意代表,或雜貴人士。

  8、單犀骨:即有骨自準頭貫頂入枕,惟鼻孔必須圓收,眉高印寬,額闊頦方,頂骨高隆,頭長面方相配,始能大貴特貴,如僅有單犀骨者,乃清高名士而已。如鼻孔缺露,則主凶死。

  9、朝天犀骨:即日月角雙聳入頂,可貴為中上級官員,如後山再有奇骨或眼伏真光者,甚至貴為國之元首。

  10、雙峰骨:即山根起骨分左右橫入天倉位,主逢貴得貴,有中上官職之貴。

  11、三峙骨:即山根起骨上聳天庭、天倉、驛馬三位,古時可貴至三公,今則可貴為首相級官員。

  12、龍翎骨:又名內馳驛馬骨,即兩顴骨上聳天倉、驛馬、戰堂三位,可貴為君王之待臣,今則可貴為元首祕書長之類職務。

  13、八方骨:即鼻伏犀起,日月角起,邊地隆起,福堂肉起,印堂骨連眉骨起,古時可貴為封疆大吏,今則可貴為省主席或方面級官員。

  14、懸犀骨:即額角骨起橫入山林位,古時可貴為國師,今則可貴為大學校長以上職位。

  15、將軍骨:即輔骨或日月角橫入耳上,主千軍勇將武職大貴。

  16、匿犀骨:即命門骨豐滿而藏,古時可因功勳封為王侯,今則可貴為省主席或方面大員。

  17、天成骨:即整個前額骨寬廣圓大。主天福早貴,且逢凶化吉。

  18、鳳尾骨:又名外馳驛馬骨,即兩顴插入鬢中,主雜貴有實權且長壽。

  19、印綬骨:即在耳輪之下接近腮頤起骨,形似三角形,主聰明奇巧而有慧根,通今博古,多才藝而好辯,有大志但才華外露,中年多挫折。

  20、懸膽骨:即鼻自年壽以下,含準頭諫臺廷尉皆圓大,鼻孔又有收者為懸膽骨,主白手橫發,可貴可富,若山根細小,初年欠順。

  21、天柱骨:即頂腦與後枕之間起骨,圓大如雞蛋者,主少年大發。

  22、懸鼓骨:即額角起骨,圓大如鼓,如再鼻準方大,主有中上等官職之貴。如僅準方者,亦主有小貴小富之成就。

  23、先色骨:即年壽隆起上貫山根印堂,再加準頭豐圓起,主中年事業順利有成,但鼻之氣色必須黃潤明亮始驗。

  24、福廕骨:即頂腦骨似龜狀平伏起,主得父母福廕可早發,三十歲前多屬順境。

  25、神佑骨:即頂腦骨高隆起或尖起,主一生履險如夷,遇難有救,但高隆者事業成就大,尖露者常患小人,難有成就。

  26、圓兔骨:即頂腦中端有小骨圓起,若軟若硬,主一生衣食不缺。

  27、佐串骨:即額頭兩邊丘塚墓之位有骨起,又名人倉骨,愈大愈聰明福壽,子孫繁衍。

  28、玉琢骨:即頂腦有骨突出如梭狀,主孤貧,晚景淒涼,此為前山三十八骨中之唯一惡骨。

  29、玉樑骨:即耳上有骨橫起,主清貴又文章傳世。

  30、玉樓骨:即耳後有骨豐圓起,又名“壽根骨”,亦名“根靈骨”、“靈陽氣”,主有壽且老運亨通。但過高過露者主晚年孤壽而已。

  31、玉階骨:即耳上有骨高平起,亦名華陽氣,主發達早並享高壽。

  32、隱逸骨:即山林骨起,主性恬淡,不求名利,乃隱逸之高士。

  33、仙橋骨:即山林骨橫入髮際,主孤寒,多為宗教信徒。

  34、金闕玉山骨:即山林起骨斜插天中入頂腦位,主孤壽,多為宗教長老。

  35、晚福骨:即頤頦骨方圓起,主晚景榮華,或享子孫之福。

  36、天祿骨:即天倉豐滿骨起,主一生不窮,衣食無虞。

  37、扶桑骨:即後腦起骨與天倉位相連,主為官長久,子孝妻賢。

  38、羅漢骨:即頭長不圓,耳後起骨多塊或一大塊,主孤寒,多為僧尼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