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古城導遊詞
襄陽古城為全國曆史文化名城之一,國家重點保護單位。地處湖北省北部,位於漢水中游南岸,襄樊市襄城中心。下面是帶來的襄陽古城的導遊詞,僅供參考。
一:
各位遊客:
你們好,歡送你們來到這裡旅遊。
襄陽城位於漢江南岸,襄樊市中央。三面環水,一面靠山,是一座山淨水秀、風景宜人的古城。因“城在襄水之陽,故曰襄陽也”。
襄陽城雄據漢水中游,楚為北津戌至今已有2800多年的歷史;城池始建於漢;周長7公里;護城河最寬處250米,堪稱華夏第一城池,自古就有“鐵打的襄陽”之說。現在,巨集偉壯觀。古樸典雅的城地,與早先修復的仲宣樓昭明臺等歷史名勝融為一體,交相照映,為我國曆史文化名城之一。襄陽城共有六座城門,即大,小北門,長門,東門,西門跟南門。
襄陽城地處漢江南岸,與北岸的樊城隔江相望,是襄樊市委市政府機關所在地。它三面環水,一面靠山,不僅是歷代區域性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央,更是一座古今著名的軍事重鎮。因城牆堅固,城高池深,易守難攻,素有“鐵打的襄陽”之稱。自東周至中華國民共和國成破前,高低3000年,襄陽始終是群雄角逐的主要戰場,戰鬥的硝煙一直洋溢在它的上空。如今,這裡尚存許多軍事陳跡。襄陽城始築於漢,唐宋年間改為磚城,增設垛堞,新建城樓。明洪武年間重築,並在城的東北角新添一段城牆,取名新城。全城7322週年米,原有6座城門,分曰:陽春、西城、臨漢、拱宸、震華。每座城門設有甕城或子城,城四隅設有角臺,沿線分設敵臺和烽火臺,城垣上設定垛堞4000多個。城牆最低處7米,最高處11米。
襄陽城六門城樓高聳,四方角樓穩峙,王粲樓、獅子樓、奎星樓綴十里城垣,與鼓樓昭明臺、譙樓相映生輝。整個城池和諧地融為一體。
圍繞襄陽城的古護城河是古城美景之一。它寬度180米以上,最寬處超過250米,是我國最寬的護城河,現被原樣保留。繞城泛舟而遊,但見城垣高築、垛堞處處;垂柳掩映、灌木蔥鬱,好像置身於畫中,琳琅滿目。
襄陽古城
襄陽城是湖北省重點維護單位。
襄陽城每座城門外又有甕城也叫屯兵城。
萬曆四年,知府萬振孫為六門首提雅稱,分辨為:陽春門,文昌門,西城門,拱震門,臨漢門,震花門。因西門是朝拜真武祖師廟的必經之路,故又稱為“朝聖門”。
襄陽城在明清時,古建造較為完全:六門城樓巍峨,四方角樓穩峙,王粲樓,獅子樓,奎星樓裝點十里城郭,金瓦琉璃,高牆飛簷,煞是壯觀,全部城池都協調地融為一體,給人以古樸典雅的感觸。襄樊市政府近年來下了很大工夫修復舊城,採用了一系列的辦法,堅持了襄陽古城牆古樸的原貌。
襄陽城北、東、南由滔滔漢水環繞,西靠羊祜山、鳳凰山諸峰。城牆始築於漢,後閱歷代整修,現基礎完好,牆體高約10米,厚1.3―1.5米,周長7.4公里,
據山臨水,蔚為壯觀,明人李言恭詩讚“樓閣依山出,城高逼太空。”城下環以護城河,均勻寬度180米,最寬處250米,人稱“華夏第一城池”。整個襄陽城佈局謹嚴,局勢險要,自古譽為“鐵打的襄陽”。
這裡城牆牢固、城高池深、易守難攻、固若金湯,素有“鐵打的襄陽”之美稱。城牆始築於漢,時髦時廢,儲存至今的是明洪武年間公元1368-1398年重築的新城。全城周長7322米,原有城門6座,橫匾於書陽春、文昌、西成、臨漢、拱宸、震華6個城門名。每座城門設有甕城或子城,城四隅設有角臺,城牆沿線分設敵臺和戰火臺,城垣上設定垛堞4000多個。
襄陽城為全國曆史文明名城之一,地處湖北省北部,漢水中游。《漢書?地輿志》謂:“襄陽位於襄水之陽,故名。”戰國時楚置北津戌,始為軍政重邑。漢時置縣,三國時置郡,爾後歷代為州、郡、府治所。漢唐兩代,襄陽城處於歷史上的壯盛時代。《荊州記》載:東漢時襄陽經濟繁華,文化發達,城南一帶號稱“冠蓋裡”。漢獻帝初平元年190年劉表為荊州刺史,將州治從漢壽遷至襄陽,使襄陽城由縣級治所一躍升為京城以下州的首府,地轄今湖北、湖南兩省及河南、廣東、廣西、貴州等省的一區域性,成為當時中南地域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核心。唐代襄陽城為山南東道治所,轄區擴及今陝西、四川的部門地區。明末李自成攻佔襄陽城,並在此樹立國度政權,自稱“新順王”,改襄陽為襄京。1950年5月1日,襄陽與漢水對岸的樊城合為襄樊市。
襄陽城,是座巍峨雄麗的古城。她以長久的歷史,殘暴的文化,豐盛的文物古蹟,絢麗的山川河流而馳名遐邇,古往今來不知有過多少騷人墨客在此留步,寫下了很多呤誦她的動聽詩篇。唐代有名詩人王維泛舟漢江,懷著對襄陽的深沉情感,寫下了富有沾染力的詩篇《漢江臨泛》。
古城歷經滄桑,現僅剩臨漢、拱宸和震華等三座城門。在臨漢門上尚保留有一座始建於唐、重築於清的重簷歇山式城樓,經維修後完整無缺。城牆最低處7米,最高處11米,四周環繞著護城河。古老的護城河主道寬180米,最寬處250米。繞城泛舟旅行,只見城垣高築,垛堞處處,垂柳掩映,灌木蔥蘢,真乃遊覽的好去處。
好,遊客友人們,今天就為大家講授到這兒,謝謝各位的支撐!
二:
各位遊客:
大家好,歡迎你們來到這湖北第二大城市、中國十大魅力城市--襄樊遊覽觀光!我是大家此次襄樊之行的導遊小楊,正如俗話所說“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相逢即是緣分,預祝各位旅途愉快!
襄陽城為全國曆史文化名城之一,國家重點保護單位。地處湖北省北部,位於漢水中游南岸,襄樊市襄城中心。楚為北津戌至今已有2800多年的歷史,與北岸的樊城隔江相望,是襄樊市委市政府機關所在地。三面環水,一面靠山,是一座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的古城。因“城在襄水之陽,故曰襄陽也”。《漢書·地理志》謂:“襄陽位於襄水之陽,故名。”戰國時楚置北津戌,始為軍政重邑。漢時置縣,三國時置郡,此後歷代為州、郡、府治所。漢唐兩代,襄陽城處於歷史上的鼎盛時期。《荊州記》載:東漢時襄陽經濟繁榮,文化發達,城南一帶號稱“冠蓋裡”。漢獻帝初平元年190年劉表為荊州刺史,將州治從漢壽遷至襄陽,使襄陽城由縣級治所一躍升為京城以下州的首府,地轄今湖北、湖南兩省及河南、廣東、廣西、貴州等省的一部分,成為當時中南地區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唐代襄陽城為山南東道治所,轄區擴及今陝西、四川的部分地區。明末李自成攻佔襄陽城,並在此建立國家政權,自稱“新順王”,改襄陽為襄京。
襄陽不僅是歷代區域性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更是一座古今聞名的軍事重鎮。因城牆堅固,城高池深,易守難攻,素有“鐵打的襄陽”之稱。自東周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上下3000年,襄陽一直是群雄角逐的重要戰場,戰爭的硝煙不斷瀰漫在它的上空。如今,這裡尚存許多軍事遺蹟。襄陽城始築於漢,唐宋年間改為磚城,增設垛堞,新建城樓。現為明洪武公元1368-1398年年間重築,並在城的東北角新添一段城牆,取名新城。
在歷史上襄陽城共有六座城門,萬曆四年,知府萬振孫為六門首提雅稱,東門曰陽春,南門曰文昌,西門曰西城,小北門曰臨漢,長門曰振華,大北門曰拱辰,在明清時,古建築儲存較為完整:六門城樓高聳,四方角樓穩峙,王粲樓,獅子樓,奎星樓點綴十里城郭,與鼓樓昭明臺、譙樓相映生輝,金瓦琉璃,高牆飛簷,十分壯觀,整個城池都和諧地融為一體,給人以古樸典雅的感受。這樣的規模在國內外都是少見的,自古就有“鐵打的襄陽”之說。如今,雄偉壯觀。古樸典雅的城地,與新近修復的仲宣樓、昭明臺等歷史名勝融為一體,交相輝映,為我國曆史文化名城之一。
襄樊市政府近年來下了很大功夫修復古城,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保持了襄陽古城牆古樸的原貌。大北門也叫甕城,因西門是朝拜真武祖師廟的必經之路,故又稱為“朝聖門”。襄陽城每座城門外又有甕城也叫屯兵城。古代城垣設施不僅修建敵樓、箭樓作用武之備,還修建魁星樓以祭把主宰文運之神魁星。 每座城門設有甕城或子城,城四隅設有角臺,沿線分設敵臺和烽火臺,城垣上設定垛堞4000多個。全城周長7322米,城牆最低處 7米,最高處11米,牆體高約10米,厚1.3—1.5米。環繞襄陽城的古護城河是古城美景之一,堪稱華夏第一城池。它的平均寬度在180米,最寬處超過250米,是我國最寬的護城河,現被原樣儲存。而且它是一條流動的河,與漢江是聯通的,繞城泛舟而遊,但見城垣高築、垛堞處處;垂柳掩映、灌木蔥蘢,彷彿置身於畫中,美不勝收。
襄陽城北、東、南由滔滔漢水環繞,西靠羊祜山、鳳凰山諸峰。城牆始築於漢,後經歷代整修,現基本完好, 襄陽城,是座巍峨雄麗的古城。她以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豐富的文物古蹟,壯麗的山川河流而聞名遐邇,古往今來不知有過多少騷人墨客在此留步,寫下了許多呤誦她的動人詩篇。唐代著名詩人王維泛舟漢江,懷著對襄陽的深厚感情,寫下了富有感染力的詩篇《漢江臨泛》。
古城歷經滄桑,現僅剩臨漢、拱宸和震華等三座城門。在臨漢門上尚保留有一座始建於唐、重築於清的重簷歇山式城樓,磚木結構,經維修後完整無缺,整個城樓在建造上採用了古代建築上的傳統手法,全部採用了組接、桙mou榫sun的方法,沒用一顆釘子,繞城泛舟遊覽,只見城牆高築,垛堞處處,垂柳掩映,灌木蔥蘢,這裡城牆堅固、城高池深、易守難攻、固若金湯,素有“鐵打的襄陽”之美稱。真乃旅遊的好去處。
站在高11米的城頭上舉目遠眺,南邊的終南山、北部的渭水河遙遙相望;俯首四顧,城內城外市容盡收眼底,據山臨水,蔚為壯觀,明人李言恭詩讚“樓閣依山出,城高逼太空。”城下環以護城河,平均寬度180米,最寬處250米,人稱“華夏第一城池”。整個襄陽城佈局嚴謹,形勢險要,不愧為“鐵打的襄陽”。城上還陳列青銅大炮,守城將領塑像,城腳到護城河之間的環城綠化帶,成了襄城最大的綠化公園,茅屋瓦舍,仿古亭廊,詩碑雕塑,應有盡有,供襄樊市民和中外遊人參觀。
大家看城牆北門外築有護衛城門的小城,那叫甕城。所謂甕城,意為敵人一旦進入,就會受到甕城城牆上面的四面夾擊,猶如甕中之鱉,無法逃脫。甕城外還築有拱衛甕城的小城,古稱羊馬城。古時候大城門的啟閉有規定時間,關閉城門後尚未回城的人可連同自己牽的羊、趕的馬等,進入羊馬城以及今環城公園地帶歇息,等候開城門再進城。
好了各位朋友,我的講解到此結束,謝謝大家對我講解工作的支援!祝您在襄陽古城旅途愉快!
三:
各位遊客朋友: 大家好!我是大家此次的導遊員羅麗,大家稱我小羅就好了。 俗話說的好:相逢既是緣!各位朋友,我們能夠從13億人口中相聚在這裡,這定是上天莫大的恩賜。相信大家定能珍惜這難得的緣分,在接下來的時間裡,相互幫助,相互體貼,共同完成我們此次的快樂之旅。 "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相信各位朋友一定很熟悉王維的這首《漢江臨泛》,那麼我們今天呢將要參觀的便是此詩所描繪的襄陽古城。 據酈道元《水經注》載:"壘城載縣北,城北枕沔水,即襄陽之故城也","城在襄水之陽,故曰襄陽也"。楚國曾與此地置北津戍;漢時置縣,漢獻帝十三年公元208年置襄陽郡;東漢末年,荊州刺史劉表把州的制所從湖南漢壽遷到襄陽,使其成為轄兩湖、兩廣及貴州、河南一部大片土地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為州、郡、路、道、府的制所。
史載,至漢末,襄陽盛況空前。襄陽古城不僅以其歷史的厚重而為世人矚目,且以其依山臨水,山青水秀而飲譽中外,我們熟悉的金庸先生更以一個郭靖守襄陽的故事,使其聲名遠播。 好了,各位遊客朋友,聽了我對襄陽古城簡單的介紹,大家對它的興趣是不是更濃了呢?現在九請緊跟我的步伐,讓我們一睹古城的風采吧!大家請看,眼前的這便是襄陽古城牆了!它是我國眾多的古城牆中儲存最好的,始建於漢朝,當時是用土夯築而成,到了宋朝才改建為專城。整個城牆四周略呈長方形,全長7322米,歷史上曾有6座城門東門曰陽春,南門曰文昌,西門曰西城,小北門曰臨漢,大北門曰拱宸,長門曰震華。每座城門都設有甕城或子城,城的四隅設有角樓,城牆沿線設有警鋪,城牆上有垛堞4000多處。城牆最低處7米,最高處可達11米多。城牆北段尚保留著拱宸、震華、臨漢三座城門。
環繞著古城牆的有一條河流,它便是襄陽護城河了。襄陽護城河平均寬280米,最寬處250米,是我國最寬的人工護城河,被稱為"華夏第一城池"。我們可以看到護城河河面寬闊如湖泊,碧波盪漾,綠柳垂陰,風景秀美,它好似一天綠色的巨龍環繞著古城,更保護著我們襄陽古城。 沿著護城河向前走,我們便到了一個城牆拐角。大家請看這座城牆上有一女子像:她面容姣好,白衣勝雪,衣袂飄飄。您可知道她是誰?在古代能夠得到百姓的擁戴,並塑像紀念,流芳百世的女子可不多!相信我們很多遊客定有耳聞吧!那麼哪位遊客願意在此為我們講這一段歷史趣事呢?......好了,非常感謝這位遊客朋友,正是這樣的,這位女子呢便是韓夫人,它是保護我們襄陽的一個功臣,為了紀念這位巾幗英雄,襄陽百姓就立了這座塑像,這座城牆呢後來也被人們尊稱為"夫人城"。
從這裡東行300米就是臨漢門了,我們沿著城牆邊走邊講。臨漢門上有一建築,它始建於唐,重修於清,為歇山式三開斗拱磚木結構。整個建築沒用一顆釘子,且外表裝飾精美,輪廓清晰完整,頗能顯現當年荊楚建築特色。站在臨漢門上,我們可以清楚的觀察到襄陽古城的險要地勢:它東北面以漢江為天塹,西南以群山為屏障,東、南、西三面又被寬闊的護城河所緊緊環繞。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在1800多年前的冷兵器時代,襄陽古城以其險郡的地勢,守城將領的精誠團結,想要攻破它是很難很難的,因此歷史上素來就有"鐵打的襄陽"之稱。 進臨漢門向南,我們便走進了古色古香的襄陽北街了。北街長及千米,兩邊是仿明清式建築。這條街呢彙集了我們各種各樣的襄陽地方特色,大家可以在這條街上選購自己喜歡的東西。在大街南端式巍峨雄偉的昭明臺,它是為紀念昭明太子蕭統而修建的。
各位遊客朋友,我們今天的襄陽古城之旅到此就要告一段落了,大家就在北街自由活動,再次感受一下襄陽古城的獨特魅力。半個小時以後,我們昭明臺集合,繼續遊覽參觀,前面的風景更精彩!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