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是什麼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夏至的簡介,一起來看一看吧。

  夏至的簡介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每年公曆6月21日或22日。夏至這天,太陽執行至黃經90度夏至點,目前處在雙子座,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迴歸線,此時,北半球各地的白晝時間達到全年最長。對於北迴歸線及其以北的地區來說,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陽高度最高的一天。

  在北京地區,夏至日白晝可長達15小時,正午太陽高度高達73°32′。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陽光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將近一倍。 天文專家稱,夏至是太陽的轉折點,這天過後它將走“回頭路”,陽光直射點開始從北迴歸線逐漸向南移動,北半球白晝將會逐日減短。夏至日過後,北迴歸線及其以北的地區,正午太陽高度角也會逐日降低。同時,夏至到來後,夜空星象也逐漸變成夏季星空。

  夏至的養生方法

  在中醫養生理論中,夏至是陽氣最旺的時節,這一時節的養生保健,一方面要順應夏季陽盛於外的特點,注意保護陽氣;另一方面,夏至也是所謂“陰陽爭死生分”的時節,俗話說“夏至—陰生”,也就是說,儘管天氣炎熱,可陰氣已開始生長。

  夏至後入伏有初伏、中伏、末伏之分,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最炎熱的時期,容易中暑、生病。因此,舊時在這時多驅鬼以求安,同時也講究中午歇晌,講究吃補食。此外,還要特別注意防暑。儘管如此,夏天對人體的消耗也是較大的,因為吃不好、睡不實,受到炎熱的煎熬,因此稱為枯夏。北方有一個風俗,即定期為小孩稱體重,看看他的體重是否增加或減少,以觀察兒童的生長情況。

  1、起居養生

  起居嵇康《養生論》中說:“更宜調息靜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熱亦於或心少減,不可以熱為熱,更生熱矣。”意念中存想心中有冰雪,便不會感到天氣極其炎熱了。為順應自然界陰陽盛衰變化,一般夏季宜晚睡早起,儘量保持每天有7小時左右的睡眠時間。

  夏至宜晚睡早起 不宜夜晚露宿

  起居調養,以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衰的變化,宜晚睡早起。夏季炎熱,“暑易傷氣”若汗洩太過,令人頭昏胸悶,心悸口渴,噁心甚至昏迷。安排室外工作和體育鍛煉時,應避開烈日熾熱之時,加強防護。合理安排午休時間,一為避免炎熱之勢,二可恢復疲勞之感。每日溫水洗澡也是值得提倡的健身措施,不僅可以洗掉汗水、汙垢,使面板清潔涼爽消暑防病,而且能起到鍛鍊身體的目的。因為,溫水沖澡時的水壓及機械按摩作用,可使神經系統興奮性降低,體表血管擴張,加快血液迴圈,改善肌膚和組織的營養,降低肌肉張力,消除疲勞,改善睡眠,增強抵抗力。另外,夏日炎熱,腠理開洩,易受風寒溼邪侵襲,睡眠時不宜扇類送風,有空調的房間,室內外溫差不宜過大,更不宜夜晚露宿。

  2、運動養生

  夏至運動宜在清晨或傍晚

  夏季運動最好選擇在清晨或傍晚天氣較涼爽時進行,場地宜選擇在河湖水邊,公園庭院等空氣新鮮的地方,有條件的人可以到森林、海濱地區去療養、度假。鍛鍊的專案以散步、慢跑、太極拳、廣播操為好,不宜做過分劇烈的活動,若運動過激,可導致大汗淋漓,汗洩太多,不但傷陰氣,也宜損陽氣。在運動鍛鍊過程中,出汗過多時,可適當飲用淡鹽開水或綠豆鹽水湯,切不可飲用大量涼開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衝頭、淋浴,否則會引起寒溼痺證、黃汗等多種疾病。

  3、飲食養生

  夏至飲食宜食苦酸鹹

  飲食調養,有夏時心火當令,心火過旺則克肺金之說五行的觀點,故《金匱要略》有“夏不食心”的說法。根據五行夏為火、五成夏為長、五臟屬心、五味宜苦的相互關係,味苦之物亦能助心氣而制肺氣。夏季又是多汗的季節,出汗多,則鹽分損失也多,若心肌缺鹽,心臟搏動就會出現失常。中醫認為此時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鹹味以補心。《素問·臧氣法時論》曰:心主夏,“心苦緩,急食酸以收之”,“心欲耎,急食鹹以耎之,用鹹補之,甘瀉之”。就是說藏氣好軟,故以鹹柔軟也。從陰陽學角度看,夏月伏陰在內,飲食不可過寒,如《頤身集》所說:“夏季心旺腎衰,雖大熱不宜吃冷淘冰雪,蜜水、涼粉、冷粥。飽腹受寒,必起霍亂。”心旺腎衰,即外熱內寒之意,因其外熱內寒,故冷食不宜多吃,少則猶可,貪多定會寒傷脾胃,令人吐瀉。西瓜、綠豆湯、烏梅小豆湯,雖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鎮食之。按中醫學的髒與髒之間的關係講“腎無心之火則水寒,心無腎之水則火熾。心必得腎水以滋潤,腎必得心火以溫暖”從中不難看出心、腎之間的重要關係。

  飲食夏季氣候炎熱,人的消化功能相對較弱,因此,飲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雜糧以寒其體,不可過食熱性食物,以免助熱;冷食瓜果當適可而止,不可過食,以免損傷脾胃;厚味肥膩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熱生風,激發疔瘡之疾。

  在這裡,還要向大家隆重推薦一種食材—生薑。有俗話說:“飯不香,吃生薑”、“冬吃蘿蔔,夏吃薑”、“早上三片姜,賽過喝參湯”,都是對生薑所具有的營養價值和醫療作用所做的精闢的概括。夏季暑熱,多數人食慾不振,而生薑有利於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對於防暑度夏有一定益處。另有“男子不可百日無姜”的說法。夏季萬物生長,陽極陰生,心旺腎衰,因此,適量進補對男子性功能的保護和提升還是很有好處的。

  4、精神養生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曰:“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洩,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就是說,夏季要神清氣和,快樂歡暢,心胸寬闊,精神飽滿,如萬物生長需要陽光那樣,對外界事物要有濃厚的興趣,培養樂觀外向的性格,以利於氣機的通洩。與此相反,舉凡懈怠厭倦,惱怒憂鬱,則有礙氣機通跳,皆非所宜。嵇康《養生論》對炎炎夏季有其獨到之見,認為夏季炎熱,“更宜調息靜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熱亦於吾心少減,不可以熱為熱,更生熱矣。”即“心靜自然涼”,這裡所說就是夏季養生法中的精神調養。

  夏至吃什麼水果好

  1、火龍果

  火龍果是五、六月份的時令水果,果實碩大、多肉多汁,因為在栽培過程中病蟲較少,幾乎可以不使用任何農藥就自然生長,理論上是一種無毒、無汙染的綠色食品,是炎炎夏日裡的饋贈。不過,事實上,更可貴的是火龍果的內在,排毒解毒抗衰老、養顏補血降血脂,應季而生,能夠幫助我們防備和解決溼熱帶來的不少問題。

  火龍果還有一個最大的特點便是老少皆宜,在食用的時候機會沒什麼特殊的禁忌,只是對於一些體質比較虛弱的人群不能過量食用。成熟的火龍果顏色越紅越難儲存,因此購買後最好是能立即食用,這樣才能充分吸收其中的營養物質。

  2、哈密瓜

  哈密瓜,性寒味甘,含蛋白質、膳食纖維、胡蘿蔔素、果膠、糖類、維生素A、維生素B、維生素C、磷、鈉、鉀等。食用哈密瓜對人體造血機能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可以用來作為貧血的食療之品。如果常感到身心疲倦、心神焦躁不安或是口臭,食用哈密瓜都能有所改善。

  哈密瓜雖然不是是夏天消暑的水果,但是能夠有效防止人被晒出斑來。哈密瓜中含有豐富的抗氧化劑,而這種抗氧化劑能夠有效增強細胞抗防晒的能力,減少面板黑色素的形成。另外,每天吃半個哈密瓜可以補充水溶性維生素C和B族維生素,能確保機體保持正常新陳代謝的需要。

  3、西瓜

  西瓜確實是個好東西,特別在夏季,有特殊的作用,可清熱解暑、補鉀等,口感也甘甜可口。西瓜不僅水分多,營養也很豐富,含有蛋白質、糖、鈣、磷、鐵、鉀、果糖、維生素A、維生素C,還含有人體必需的氨基酸。西瓜還是天然的美容聖果。西瓜汁含瓜氨酸等多種具有面板生理活性的氨基酸,容易被面板吸收,滋潤面部面板、防晒、增白。

  為了解暑,不少人常常把西瓜從冰箱裡取出後直接開吃,實際上,冰西瓜最好放置半小時再吃。西瓜屬於生冷食品,冷藏會增加它的涼性。如果貪涼多吃,胃腸突然受到刺激,容易出現收縮痙攣,導致食慾不佳、消化不良及胃腸抵抗力下降,引起腹脹、腹瀉等。

  4、李子

  正值吃李子的好季節。李子的藥用歷史已久,古人認為李子有美容養顏的功效。中醫認為李子有生津、養肝、清熱、利尿的功效,孫思邈說“肝病宜食之。”李子裡面含有豐富的糖分,具有緩瀉的作用,可用來治療便祕。而其中所含的礦物質吃了有淨血與造血的作用,可以強化肝臟和腎臟功能,可以治療高血壓與生理不順。

  發熱、口渴、虛癆骨蒸、肝病腹水者,教師、演員音啞或失音者,慢性肝炎、肝硬化者尤益食用。李子含高量的果酸,多食傷脾胃,過量食用易引起胃痛,潰瘍病及急、慢性胃腸炎患者忌服。多食易生痰溼、傷脾胃,又損齒。故脾虛痰溼及小兒不宜多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