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禮儀常識

  古人說,“不學禮,無以立”。就是說一個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須從學禮開始。可見,禮儀教育對培養文明有禮、道德高尚的高素質人才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禮”,字典上的解釋是:由一定社會的道德觀念和風俗習慣形成的,大家共同遵守的禮節。“儀”是指人的容貌、舉止。“禮儀”指的就是人類社會交往中應有的禮節儀式。那麼我們學校裡的學生應該知道什麼呢?下面小編就為大家整理了關於,希望能夠幫到你哦!

  

  遵守課堂紀律是學生最基本的禮貌。

  上課

  上課的鈴聲一響,學生應端坐在教室裡,恭候老師上課,當教師宣佈上課時,全班應迅速起立,向老師問好,待老師答禮後,方可坐下。學生應當準時到校上課,若因特殊情況無法按時到校,應向班主任老師請假。遲到的同學應在門外喊報告,得到允許後在進入教室,課堂上有疑問應先舉手得到允許在發言。對老師的講述方式有異議應課後找老師交換意見。課上不許講話、不能做小動作,不能走神。

  聽講

  在課堂上,要認真聽老師講解,注意力集中,獨立思考,重要的內容應做好筆記。當老師提問時應積極發言

  一個人的穿著打扮,就是他教養和閱歷的標誌。

  服飾的功能:

  服飾的第一個功能——實用,比如說禦寒、蔽體,這是服裝最基本的作用。

  服飾潔為美。

  第三,點綴要少。做工要精。

  在實際生活中,對於我們學生來講,穿衣服有三個基本原則需要遵守:

  第一, 符合身份。

  我們每個人在日常生活和交往中,都有自己特定的身份。

  第二, 揚長避短。

  就是根據自己的形體特點和年齡來選擇適合自己的服飾搭配。如果膚色較黑或較暗就儘量不要穿咖啡色衣服,更不要穿黑色衣服。有的人脖子粗短,就要儘量選配低領衫,不要穿高領的。

  第三,區分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