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色菖蒲花的花語

  菖蒲花是玉蟬花的變種,它端莊秀麗、品種多樣,是現代綠化中常用的花卉。今天小編就來告訴你,歡迎閱讀。

  :信仰者的幸福;我信任你

  花菖蒲不是菖蒲花,菖蒲花是劍蘭的一個名稱,而花菖蒲則是玉蟬花,玉蟬花是鳶尾科的一種,花色有有黃色、鮮紅色、藍色、紫色等,色彩斑斕而受人喜歡。花菖蒲花大而美麗,色彩也斑斕,葉片青翠似劍,觀賞價值高。

  而他那翹首的斑斕的花朵,就像期盼愛的姑娘一樣。讓人愛不惜手。花菖蒲也常在園林中叢栽、盆栽佈置花壇栽植於淺水區、河浜池旁,也可佈置專類園,也可植於林蔭樹下作為地被植物。是受歡迎的花卉植物之一。

  菖蒲花的簡介

  菖蒲花水菖蒲、大葉菖蒲、白菖蒲

  菖蒲是我國傳統文化中可防疫驅邪的靈草,與蘭花、水仙、菊花並稱為“花草四雅”。菖蒲先百草於寒冬剛盡時覺醒,因而得名。菖蒲“不假日色,不資寸土”,“耐苦寒,安淡泊”,生野外則生機盎然,富有而滋潤,著廳堂則亭亭玉立,飄逸而俊秀,自古以來就深得人們的喜愛。

  著名的藤原定家,就曾在他的作品拾遺愚草中歌詠菖蒲,由這一點就可以證明,日本人從很早很早以前,就十分喜歡這種花了。

  當從一個神祕之人那兒收到一封「仰慕的信」時,你一定不會馬上把它撕掉吧!我相信,大部份的人都會好好地儲存下來,自始至終,一生都會加以珍惜。

  菖蒲是代表端午節氣的花,可以利用它直線的葉片,表現出初夏的清涼感覺。拿它當禮物時,不妨選擇三~四枝顏色清晰鮮豔的,紮成花束。它的香味在雨中會更加濃郁。

  菖蒲的形態特徵

  菖蒲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莖橫走,稍扁,分枝,直徑5-10毫米,外皮黃褐色,芳香,肉質根多數,長5-6釐米,具毛髮狀鬚根。葉基生,基部兩側膜質葉鞘寬4-5毫米,向上漸狹,至葉長1/3處漸行消失、脫落。葉片劍狀線形,長90-100-150釐米,中部寬1-2-3釐米,基部寬、對褶,中部以上漸狹,草質,綠色,光亮;中肋在兩面均明顯隆起,側脈3-5對,平行,纖弱,大都伸延至葉尖。花序柄三稜形,長15-40-50釐米;葉狀佛焰苞劍狀線形,長30-40釐米;肉穗花序斜向上或近直立,狹錐狀圓柱形,長4.5-6.5-8釐米,直徑6-12毫米。

  花黃綠色,花被片長約2.5毫米,寬約1毫米;花絲長2.5毫米,寬約1毫米;子房長圓柱形,長3毫米,粗1.25毫米。漿果長圓形,紅色。花期2-6-9月。

  菖蒲的栽培技術

  行距

  露地栽培,選擇池邊低窪地,栽植地株行距小塊20m、大塊50m,但一定要根據水景佈置地需要,可採用帶形、長方形、幾何形等栽植方式栽種。栽植的深度以保持主芽接近泥面,同時灌水1-3釐米。盆栽時,選擇不漏水的盆,內莖在40-50釐米,盆底施足基肥,中間挖穴植入根莖,生長點露出泥土面,加水1-3釐米。

  施肥

  菖蒲在生長季節的適應性較強,可進行粗放管理。在生長期內保持水位或潮溼,施追肥2-3次,並結合施肥除草。初期以氮肥為主,抽穗開花前應以施磷肥鉀肥為主;每次施肥一定要把肥放入泥中泥表面5釐米以下。越冬前要清理地上部分的枯枝殘葉,集中燒掉或漚肥。露地栽培2-3年要更新,盆栽2年更換分栽1次。

  土壤

  栽培以富含腐殖質的壤土最佳,砂質土壤生育亦良好。栽培處宜擇半蔭處,避免強烈日光直射,若能接受50%-60%光線,生育自能旺盛而葉色柔美。性好潮溼喜氮肥,施肥以腐熟豆餅水或氮、磷、鉀,速效1、2號等,每20-30天少量施用1次,氮肥比例多,能促使葉片繁茂。培養土需經常保持溼潤,小盆栽盆底可墊1水盤,以保持水分。室內擺飾擇窗緣光源射入處,若生長勢轉弱,應即時移出室外,充分灌水,並接受柔和的陽光能恢復生機。性喜溫暖至高溫,生育適溫約18-28℃。久植過於擁擠時應強制分株,換土後再栽植。

  儲藏

  栽後3-4年收穫。早春或冬末挖出根莖,剪去葉片和鬚根,洗淨晒乾,撞去毛須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