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遇火災怎樣自救

  地鐵 ,通常指地下鐵路,亦簡稱為地下鐵,狹義上專指在地下執行為主的城市鐵路系統或捷運系統那麼,?

  地鐵已成為各大城市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客流量大,人員集中,一旦發生火災,後果十分嚴重。由於地鐵本身獨有的特點,一旦起火,容易造成火勢蔓延擴大和有毒濃煙的產生,不僅威脅到乘客的生命安全,更給疏散和救援工作造成較大困難;同時,由於地鐵內空間過大,大火報警和自動噴淋等消防設施配置不完善,並且一旦起火,地下電源可能會自動被切斷,通風空調系統失效,失去了通風排煙作用。

  發現火情後,應首先報警,然後尋找附近的滅火器材進行滅火,力求把初起之火控制在最小範圍內,並採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將其撲滅。如初期火災撲救失敗,應及時關閉車廂門,防止火勢蔓延,贏得逃生時間。

  逃生時,應採取低姿勢前進但不可匍匐前進,以免貽誤逃生時機,不要做深呼吸,可能的情況下用溼衣服或毛巾捂住口和鼻子,防止煙霧進入呼吸道;同時要注意選擇好逃生路線,如果發生火災,地鐵裡會有一個排風裝置、送風裝置,這個時候乘客要衝著風來的方向走,也就是說要頂著風走,迎面而來的是風而不是濃煙,有助於大家逃生。

  在逃生過程中要堅決聽從地鐵工作人員的指揮和引導疏散,決不能盲目亂躥,已逃離地下建築的人員不得再返回地下,萬一疏散通道被大火阻斷,應儘量想辦法延長生存時間,等待消防隊員前來救援。

  地鐵安全性

  雖然地鐵對於雪災和冰雹的抵禦能力較強。但是對地震、水災、火災和恐怖主義等抵禦能力很弱。由於地鐵的構造,而導致極易因為這些因素髮生悲劇。為此自地鐵出現以來,工程師們就不斷持續研究如何提高地鐵的安全性。

  地震地震可以導致行進中的車輛出軌,因此地鐵都設計有遇到地震立即停駛的功能。 為防止地鐵地道坍塌,處於地震地帶的地鐵結構必須特別堅固。

  水災由於地鐵內的系統低於地平線,而導致地上的雨水容易灌入地鐵內的設施。因此地鐵在設計時不得不規劃充分的防水排水設施,即使如此也可能發生地鐵站淹水事件。為此在發生豪雨之時,地鐵車站的防潮板和線路上的防水閘門都要關閉。一個知名的例子是臺北捷運在納莉颱風侵襲時曾經發生淹水事件。

  火災在以前,人們不太重視地鐵站內的防火設施,車站內一旦發生火災,瞬間就會充滿煙霧,而引發嚴重的災禍1987年11月18日,英國倫敦地鐵King's Cross站發生火災,導致31人死亡。產生火災的原因之一是因為倫敦地鐵內採用了大量木質建築。因此,日本地鐵部門規定在地鐵站內禁菸來避免火災。

  2003年2月28日,韓國大邱廣域市的地鐵車站因為人為縱火而產生火災,12輛車廂被燒燬,192人死亡,148人受傷。這次火災產生如此嚴重死傷的原因除了車廂內部裝潢採用可燃材料之外,車站區域內排煙設施不完善也是重要因素,加上車輛材質燃燒時產生了大量的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質,而導致不少人中毒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