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冰里加鹽降低溫度

  冰是水的固態形式,溫度一般是零度,但是如果往裡面加鹽的話就會降低它的溫度,為什們呢?

  冰和鹽,在融化時,都會從周圍吸取熱量,也就是說,正是它們的這種吸熱作用才使溫度下降的。為了使冰融化,就必須要有熱量,而冰在融化時,又不斷地吸取周圍的熱量。

  因此,在冰的旁邊,人們會感到涼意。還有,此時如把食鹽加入由冰融解而來的水中,會使溫度降得更低,因為鹽在溶化時也要吸收周圍的熱。除鹽之外,還有許多物質具有這樣的吸熱性質,如海波用於洗相片的藥品,其吸熱作用特別強。當然,各種物質的吸熱作用是不同的。如果把冰和鹽按3∶1的比例混和在一起,就成為所說的冷凍劑,它可以使溫度降至-21.3℃。


 

  冰情觀測

  對冬季河流凍結作冰情觀測,是水文工作者的日常工作。河水在凍結過程中會出現多種多樣特殊的冰情,記載並研究這些冰情,對於防治河冰災害有重要意義。一條河流,從開始結冰,河面封凍,一直到解凍,有哪些主要的冰情呢?

  冰凇——漂浮在水中的針狀或薄片狀透明的冰晶,在水面或水中形成。冰晶多半聚整合鬆散易碎的團塊。

  棉冰——落在水面的雪聚集而成,好像浸溼了的棉花,一點點或一片片漂浮著。

  岸冰——河流兩岸凍結成的固定冰帶,分為初生岸冰,固定岸冰和沖積岸冰三種。

  水內冰——水中生長的冰,可以在水面、水中和水底同時生成,是一種海綿狀或飯糰狀多孔而不透明的冰體,有些近似於浸透了水的雪。

  冰花——浮在水面的水內冰。

  冰礁——固結在河底的小冰島,由水內冰堆積,或者與棉冰,冰凇和冰花等結合而形成,能迅速地從河底增長到水面。水內的冰礁不結實,長到水面後就凍結得很緊密。

  流冰——河中漂流著的冰塊,春季流冰對水上建築物威脅很大。

  冰壩——流冰在河道狹窄或淺灘處堆積起來,阻塞住整個河流斷面,象一座用冰塊堆成的堤壩。冰壩往往使河流發生嚴重阻水,抬高水位,對河堤造成威脅。

  冰堆——由冰擠壓而凍結在一起的冰塊,有時分佈在冰層表面,有時出現在岸邊。

  冰裂——氣溫和水位的劇烈變化,使冰蓋上出現的裂隙。

  冰塞——封凍冰層下面的河道,被冰花和碎冰臨時阻塞。冰塞縮小了河流過水斷面,使上游水位被迫提高,甚至高於洪水位,也會造成嚴重事故。

  清溝——凍結的河道中的一段沒有凍結的河段。清溝是由於暖的地下水或汙水排人、或急流處不易封凍而形成的。小的清溝好像裸露的洞穴,所以也稱為冰穴。清溝下能生成大量的水內冰。

  冰丘冰錐——封凍冰層中發生裂縫,河水從縫中冒出來凍結而成。冰丘的冰也叫冒水冰。

  連底凍——河流斷面全部凍縮。

  冰層浮起——岸邊融冰或水位暴漲時,封凍冰層不碎裂而浮於水面。

  冰滑動——封凍河流開河前冰層向下遊滑動-段距離後又停滯下來,往往給河床堤岸以很大的破壞。

  冰凌堆積——春季淌凌時河道斷面被冰凌區域性阻塞。冰凌堆積嚴重,往往形成冰壩,對河堤有相當危害。

  根據一條河流的冰情觀測資料,就能夠繪製出該河的冰情圖來,這是河流水文的基本資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