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大寒的習俗以及食俗大全

  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在1月19-21日之間,太陽位於黃經300°。這時中國大部分地區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時期。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希望能幫到大家!

  大寒飲食習俗

  大寒節氣全國各地農活依舊很少,北方地區老百姓多忙於積肥堆肥,為開春作準備;或者加強牲畜的防寒防凍。南方地區則仍加強小麥及其他作物的田間管理。廣東嶺南地區有大寒聯合捉田鼠的習俗。因為這時作物已收割完畢,平時見不到的田鼠窩多顯露出來,大寒也成為嶺南當地集中消滅田鼠的重要時機。除此以外,各地人們還以大寒氣候的變化預測來年雨水及糧食豐歉情況,便於及早安排農事。如“大寒天若雨,正二三月雨水多”廣西、“大寒見三白,農民衣食足”江西、“大寒不寒,人馬不安”福建、“大寒白雪定豐年”貴州、“大寒無風伏乾旱”河北等。

  迎灶神

  常用的灶神聯上也往往寫著“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之類的字句。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還要與諸神來人間過年,那天還得有“接灶”、“接神”的儀式。所以俗語有“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來”之說。在歲末賣年畫的小攤上,也賣灶王爺的影象,以便在“接灶”儀式中張貼。影象中的灶神是一位眉清目秀的美少年,因此我國北方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說法.以示男女授受不親。也有的地方對灶王爺與灶王奶奶合祭的,便不存在這一說法了。

  食臘八粥

  小寒之後過15天就是大寒,也是全年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此時天氣雖然寒冷,但因為已近春天,所以不會像大雪到冬至期間那樣酷寒。這時節,人們開始忙著除舊飾新,醃製年餚,準備年貨,因為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春節就要到了。其間還有一個對於北方人非常重要的日子——臘八,即陰曆十二月初八。在這一天,人們用五穀雜糧加上花生、栗子、紅棗、蓮子等熬成一鍋香甜美味的臘八粥,是人們過年中不可或缺的一道主食。

  大寒迎年

  大寒節氣,時常與歲末時間相重合。因此,這樣的節氣中,除順應節氣幹農活外,還要為過年奔波——趕年集、買年貨,寫春聯,準備各種祭祀供品,掃塵潔物,除舊佈新,準備年貨,醃製各種臘腸、臘肉,或煎炸烹製雞鴨魚肉等各種年餚。同時祭祀祖先及各種神靈,祈求來年風調雨順。舊時大寒時節的街上還常有人們爭相購買芝麻秸的影子。因為“芝麻開花節節高”,除夕夜,人們將芝麻秸灑在行走之外的路上,供孩童踩碎,諧音吉祥意“踩歲”,同時以“碎”、“歲”諧音寓意“歲歲平安”,討得新年好口彩。這也使得大寒驅凶迎祥的節日意味更加濃厚。

  喝雞湯

  到了寒冬季節,南京人的日常飲食多了燉湯和羹。大寒已是農曆四九前後,傳統的一九一隻雞食俗仍被不少市民家庭所推崇,南京人選擇的多為老母雞,或單燉、或新增參須、枸杞、黑木耳等合燉,寒冬裡喝雞湯真是一種享受。到了臘月,老南京還喜愛做羹食用,羹餚各地都有,做法也不一樣,如北方的羹偏於粘稠厚重,南方的羹偏於清淡精緻,而南京的羹則取南北風味之長,既不過於粘稠或清淡,又不過於鹹鮮或甜淡。南京冬日喜歡食羹還有一個原因是取材容易,可繁可簡,可貴可賤,肉糜、豆腐、山藥、木耳、山芋、榨菜等等,都可以做成一盆熱乎乎的羹,配點香菜,撒點白胡椒粉,吃得渾身熱乎乎的。

  尾牙祭

  按我國的風俗,特別是在農村,每到大寒節,人們便開始忙著除舊佈新,醃製年餚,準備年貨。在大寒至立春這段時間,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和節慶。如尾牙祭、祭灶和除夕等,有時甚至連我國最大的節慶春節也處於這一節氣中。大寒節氣中充滿了喜悅與歡樂的氣氛,是一個歡快輕鬆的節氣。尾牙源自於拜土地公做“牙”的習俗。所謂二月二為頭牙,以後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牙”到了農曆十二月十六日正好是尾牙。尾牙同二月二一樣有春餅南方叫潤餅吃,這一天買賣人要設宴,白斬雞為宴席上不可缺的一道菜。據說雞頭朝誰,就表示老闆明年要解僱誰。因此現在有些老闆一般將雞頭朝向自己,以使員工們能放心地享用佳餚,回家後也能過個安穩年。

  大寒節氣風俗

  按我國的風俗,特別是在農村,每到大寒節,人們便開始忙著除舊佈新,醃製年餚,準備年貨。在大寒至立春這段時間,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和節慶。如尾牙祭、祭灶等。都知道只要大寒這個節氣一到就是奔春節,為什麼,因為下一個節氣是立春,應該劃分在另一個年頭,但是立春往往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在年前立春,一種是在年後立春,所以大寒是春節前的最後一個節氣,一般都這麼認為,所以叫大寒迎年。

  在這樣的節氣中,除順應節氣幹農活外,還要為過年奔波——趕年集、買年貨,寫春聯,準備各種祭祀供品,掃塵潔物,除舊佈新,準備年貨,醃製各種臘腸、臘肉,或煎炸烹製雞鴨魚肉等各種年餚。同時祭祀祖先及各種神靈,祈求來年風調雨順。舊時大寒時節的街上還常有人們爭相購買芝麻秸的影子。因為“芝麻開花節節高”,除夕夜,人們將芝麻秸灑在行走之外的路上,供孩童踩碎,諧音吉祥意“踩歲”,同時以“碎”、“歲”諧音寓意“歲歲平安”,討得新年好口彩。這也使得大寒驅凶迎祥的節日意味更加濃厚。

  尾牙源自於拜土地公做“牙”的習俗。所謂二月二為頭牙,以後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牙”到了農曆十二月十六日正好是尾牙。尾牙同二月二一樣有春餅南方叫潤餅吃,這一天買賣人要設宴,白斬雞為宴席上不可缺的一道菜。據說雞頭朝誰,就表示老闆明年要解僱誰。因此現在有些老闆一般將雞頭朝向自己,以使員工們能放心地享用佳餚,回家後也能過個安穩年。

  廣東佛山民間有大寒節瓦鍋蒸煮糯米飯的習俗,糯米味甘,性溫,比普通大米含糖份高,食之具有禦寒滋補功效。而富貴人家在大寒飲食上的講究更加細緻。因大寒與立春相交接,所以大寒進補的食物量逐漸減少,多新增些具有升散性質的食物,以適應將來春天萬物的升發。

  飲食變化

  大寒節氣,時常與歲末時間相重合,2009年春節就包含在大寒節氣裡。因此這樣的大寒節氣裡,除幹農活順應節氣外,還要為過年奔波――趕年集、買年貨,寫春聯,準備各種祭祀供品,掃塵潔物,除舊佈新,準備年貨,醃製各種臘腸、臘肉,或煎炸烹製雞鴨魚肉等各種年餚。同時祭祀祖先及各種神靈,祈求來年風調雨順。此外,舊時大寒時節的街上還常有人們爭相購買芝麻秸的影子。因為“芝麻開花節節高”,除夕夜,人們將芝麻秸灑在行走之外的路上,供孩童踩碎,諧音吉祥意“踩歲”,同時以“碎”、“歲”諧音寓意“歲歲平安”,求得新年節好口彩。這也使得大寒驅凶迎祥的節日意味更加濃厚。

  又因為大寒與立春相交接,講究的人家在飲食上也順應季節的變化。大寒進補的食物量逐漸減少,多新增些具有升散性質的食物,以適應春天萬物的升發。廣東佛山民間有大寒節瓦鍋蒸煮糯米飯的習俗,糯米味甘,性溫,食之具有禦寒滋補功效。安徽安慶有大寒炸春捲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