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讀書筆記範文

  一個人,一場故事,一世遭遇,成就了《活著》。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大家喜歡!

  1

  一個人,一場故事,一世遭遇,成就了《活著》。富貴的苦難,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他從一個富家少爺,淪落到貧苦農民;他氣死他爹,輸光財產;他的兒女死了,妻子死了,女婿死了,外孫也死了,可他卻還活著,孤零零的活著。

  當在黃昏的田野上,富貴和他那頭老牛耕耘在田地裡,富貴對牛叨絮的那席話差點讓我憐憫的掉下淚來。我覺到了餘華的殘忍,他為什麼要讓富貴活著?沒有了親人,沒有了愛,只有大半輩子數不盡的苦難,富貴活著的意義何在?人到底為什麼而活著?

  當福貴看到賭的傾家蕩產的龍二被斃掉的那一刻,慶幸的是福貴,後怕的也是福貴。他慶幸,是因為被斃掉的人不是自己。他後怕,是因為被斃掉的人本該是自己。命運是未卜的,生命是脆弱的。敗家子的自己氣死了爹,他知道,自己害死了一個生命;當被抓去拉大炮的自己回來沒有看到孃的最後一眼,他明白,生命原來如此脆弱;當他的家人一個個死去的時候,他懂得,活著不易,活著有多好!

  種地的艱辛,讓他體會到活著的不易;公社的磨難,讓他感受到活著的美好。活著就幸福,再艱難,只要活著那也是幸福;死亡是痛苦的,再好的墓葬,那也是痛苦。當富貴的家人一個個離自己而去的時候,有痛苦,但更多的是珍惜,珍惜自己現在還具有的生命,他知道,活著有多好。

  餘華《活著》的自序:“作為一個詞‘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裡充滿了力量,他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攻擊,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這裡有一個關鍵詞時“忍受”。可見餘華筆下的富貴面對生命的苦難與絕望只是忍受,沒有反抗,更不用說蔑視。也許有人不怕死,但他一定不想死;也許有人想要死,但他一定不願意死。生命對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是一筆財富,比金錢還重要的財富。一個人富貴,他想維持富貴,一個人貧窮,他在抱怨貧窮,但沒有一個人會把這些和活著聯絡在一起,因為活著跟它們不在一個地位上,活著最重要。

  人不喜歡寂寞,不想一個人孤零零地活著,他想有個伴兒,有一個熟悉的生命在自己面前,也照耀了自己的生命。富貴的那個富貴——他的那頭牛,也就是這麼到了他的身邊,他救下了它,它感到幸福,他也感到幸福。兩個富貴在一起,創造了自己的新生活。兩個活著的生命在一起,照耀了生命的光輝。

  他們熱愛生命,所以他們喜歡活著;他們珍惜生命,所以他們一直活著。兩個“老人”在田間“玩耍”,兩個“老人”在犁上唱歌,兩個“老人”,在樹蔭下想象,講述著他們的故事,暢想著他們的未來。也許他們過去坎坷,也許他們現在平庸,但他們現在幸福,以後也會幸福。因為他們活著,他們是兩個充滿活力的生命,因為活著,他們幸福。

  一個人再好不過活著了,活著就能找到幸福,死了就一定不會有幸福。兩個富貴再貧窮,他們也幸福著,富貴的龍二再幸福,到了那個世界也一無所有。幸福不等於金錢,幸福等於生命。生活於他而言既不是荒漠,既不是沃土,他活著的本生就足以使他心裡感到充實。

  活著是一個過程,也是一個故事;活著是一道風景,也是一筆財富。擁有這筆財富的人,要珍惜這筆財富,它是我們在擁有美好生活道路上的曙光,它照耀了一切,有了它才有了希望。

  一個人,一個故事,講述著《活著》。一個故事,就是一個真理,告誡著人們。迷途的人啊,快醒一醒吧,不要再想那個世界啦,好好活著,我們尋找幸福。

  2

  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以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題記

  “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廣闊的土地袒露著結實的胸膛,召喚著黑夜的來臨。”合上書,腦海中仍是書中結尾的畫面,老人和牛漸漸遠去,老人粗啞卻令人感動的嗓音在遠處傳來,如晚風般飄揚,向每個人,講述著那苦難又真實的故事,傳誦著生命的重量與活著的意義。

  故事的主人公富貴在年輕時揮霍光了家產,當他決定和家人重頭開始努力時,又被抓去打仗。他在軍營目睹著生命的脆弱與易逝,經歷著土地改革,人民公社,等動盪的歷史,又親手無奈的埋葬一個個離他而去的親人,直到最後只剩下他和一隻同樣蒼老的牛繼續在歲月未知的洪流中前行,去揭示活著的意義。

  剛拿到這本書時,便不由得為“活著”這個詞語的沉重與力量所唏噓,甚至以為這是一本被深奧難懂的語言所充斥的哲理書。但真正讀進去,才發現恰恰相反。作者的筆觸樸素粗糲,以一種令人難以置信的平緩語調,沒有議論,沒有抒情,僅僅是貌似冷漠的人物描寫,就簡單的織就了一個簡單的故事。這個故事裡,有動盪的歷史,有無奈的生離,心酸的死別,更有單純的快樂,與平淡的幸福。在這樣一個坎坷而真實的命運面前,其實根本無需煽情,字裡行間便自有感動的力量。也許是將小鳳霞送人時留下的兩行淚水,也許是有慶為了剩鞋在雪地上光著的雙腳,也許是矮矮的墳墓旁被月光照亮的蓬蒿,無不刺痛內心深處最柔弱的地方,讓人也隨著富貴的起起落落而或喜或悲。又或許,正是這樣沒有抒情的單純描寫,才使讀者自己去窺探那些生活與我們如此不同的小人物的心靈,去主動問問自己:“何為活著?”

  活著,可以是以雲捲雲舒的慢節奏做著自己喜歡的事,也可以是以充實忙碌的步伐向自己的目標邁進,但它絕不碌碌無為,芸芸眾生;活著,也許是一夜醒來便可以看見陽光飛濺的滿足,也許是勞累一天嘴邊可口的飯菜,它可以不驚天動地,但它足夠美好幸福;活著,也許是昂揚前行去實現遠方的夢,也許歷盡風雨起落但未來依舊迷茫,它可以無奈,不滿,悲傷,但它絕對有一個在等你滿身風塵前來認取的夢想。活著,可以不偉大,但一定要有意義。渾渾噩噩不是活著,行屍走肉更不是活著,也許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所追求的喜歡的生活,餘華也說過:“生活是屬於每個人的感受,不屬於任何別人的看法。”生活正需要我們為自己而活,去享受內心的悲喜,感受那屬於每個人自己的歡樂與痛苦,活出自己的的意義。

  《活著》是一次殘忍的閱讀,每個沉重的悲劇都是痛苦的。我們活著在幸福快樂的同時,也要學會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坎坷,也許正是這些大大小小的困難與逆境,才讓我們的生命在磨礪中變得更有意義。在《活著》這本書中,有著時間的漫長與短暫,生命的動盪與寧靜。在短暫的一生中,我們也曾在黑暗的角落用淚水浸溼一個人的夜晚,我們也曾被一抔黃土與那佈滿皺紋但卻溫暖的手掌隔絕,我們也曾在困難的荊棘叢中畏懼退縮,但是,我們是否也能堅持下去,像富貴一樣,有著無法被剝奪的活著的意志與戰勝困難的勇氣?

  合上書,手心早已沉甸甸的,那是活著的意志,是生命的重量。其實,“活著”並不是只有哲學家才能去解釋的詞彙,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故事的主人公,而我們的故事,不都是對“活著”的詮釋?看,時間正翻著書頁,請我們著筆。讓我們將故事續寫出屬於自己的意義吧!

  3

  《活著》這本書其實很簡單,它就告訴我們兩個字——活著!

  書中的主人公福貴有著一個坎坷的命運,從年少時的少爺,再到後來的落魄,看著親人一個又一個地離開自己,直至最後與一頭老牛相依為命,面對著這些悲傷,主人公堅持活了下來。

  在一開始的部分中,主人公變成了一個農民,地位的變化懸殊並沒有使他放棄生命,他逐漸適應了貧窮而又辛苦的生活,用自己的雙手養活自己。其實在現在的社會中,經常有人會因為企業破產倒閉而終此一生,但是失敗衰退又能怎樣呢?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這句話說得好,古人對於生命的珍惜熱愛從中而出。生命,其實是這個世界上最珍貴的東西,即使世界上有著無數的生命,即使地球上有幾十億人類,即使你只是其中最不起眼的那些人中的一員,也不要看輕自己的生命。對於生命的熱愛,應是來自於內心深處的吶喊,是靈魂的呼喚!

  作者為了寫出“活著”的思想,為了寫出對於生命的熱愛,不僅設定了重重的苦難,還添加了許多與福貴相對比的人物來突出生命的重要。在戰場上,主人公小心翼翼,唯恐被打死打傷,而很多士兵都戰傷,但那些把他們運到後方陣地的人,只是把他們扔到地上,不給於救治。這就是對於他人生命不敬,是對生命的褻瀆與輕視,是一種最可恨的行為,由此,我們在意識到生命重要性的同時,也不能僅僅自私地保護自己的生命,還要尊敬別人的生命,在有能力的情況下儘可能挽救別人的生命。因為生命是等價的,挽救了別人一條命,就等於自己救了自己一命。但在書中,當家珍對想輕生的春生說出:“你還欠我們一條命,你就拿自己的命來還吧。”時,她在勸誡春生要活著,但是他還是上吊死了。確實,所帶來的苦難是人難以承受的,畢竟在那個、沒有公平正義的年代裡,人的生命在那些瘋狂的“革命者”眼裡沒有什麼太大的價值,有很多的著名作家和科學家都自殺在那個悲傷的年代,如老舍先生。但是也如食指在《相信未來》中訴說的那樣:朋友,堅定地相信未來吧,相信不屈不撓的努力,相信戰勝死亡的年輕,相信未來,熱愛生命。在逆境中,我們更要珍愛生命,相信終有一天真理終會站到自己這一邊。真理可能會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而如果連命都沒有的,哪能看到太陽升起的時刻!

  另外,作者書中所用的語言也很有地方特色,帶有山東地方特色的粗獷,文中的語言更加貼合實際,讀起來更加真切逼真,讓人感受到一股撲面而來的地方特色,感受真真切切的農村氣息,這對於描述一個農村的背景擁有著巨大的作用。

  當我們看完,合上書時,心中就不由自主地升起了一種悲傷感,對於福貴坎坷命運的悲憫之情是由內心發出的,而在旁人看來的無比悲痛,在主人公眼中和言行之中只能隱約透出一絲懷舊的憂傷。

  他就那樣孤獨,憂傷地活著,活著。

  4

  餘華在《活著》寫到:“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裡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是啊,福貴就是其中的一個代表。

  正如王安憶認為的:餘華的小說是塑造英雄的,他的英雄不是神,而是世人,而《活著》的主人公福貴便是這樣一位世人。福貴在感嘆著祖上的兩百多畝地到他手上竟折騰光了;感嘆著戰火紛飛、子彈無形的日子已消失;感嘆著原本不該死去的親人終究都死去了;感嘆著他最後竟跟老牛一起存活下來……這一切的厄運一個個地將他逐進了傷心絕望的深淵,但是接連的災難並沒有把福貴打倒,他活著,與一頭名叫福貴的牛好好地活著。

  是啊,活著作為一種人類最基本的生存要求,是再自然不過的一件事情。餘華用一種平淡而又自然的筆觸將福貴的一生經歷娓娓道來,這樣的平淡與自然更能凸顯出生活於福貴而言是殘酷與無可奈何,但同時也是一種活著的態度,真正體現生命的張力與無限可能。也正如作者餘華所說的:“活著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的任何事物而活。”福貴有很多個離開這個人世的理由,但他卻仍然從容淡定地活著。

  面對各種各樣的苦難,福貴在活著,其實是對活著最好的詮釋,但讓人感到難受而不禁淚下。在我的認知中眼淚是痛苦或喜悅的宣洩,而《活著》卻是寓於這種宣洩後的沉思,上升到生命意識的高度。從主人公身上,我看到生命在苦難與幸福之前與之後,永遠都是飽含著對希望、幸福、美好的追求;福貴是芸芸眾生的一員,他平凡,在他的身上我們或多或少能找到自己的影子,但他又是不平凡的,他面對苦難所展現的堅忍和抗爭正是常人所不能及,我為他的不幸與堅忍而感動。縱使淚水照耀不了前進的道路,但我們可以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著,這也是一種哭過後的堅強和淚水洗滌過的幸福。作家餘華正是以犀利的筆調將人類的苦難赤裸裸地展現在讀者眼前,讓讀者不得不有所“畏懼”,同時也真正地感受到命運的殘酷和生命的脆弱。

  活著,便是以最簡單、最平凡的方式,去展示生命中最頑強、最動人的精神力量。用作者自己的話來說“活著就要忍耐,面對所有逆境苦難,包括最殘酷的,每個人都應該嘗試著去克服它、度過它。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著。”

  所以讓我們忍受此時的苦難,享受此時的幸福,因為我們正活著!活著已經是一種難求的幸福,而能快樂地活著,那便是人生莫大的追求了!不管生命賦予了我們怎樣的一種責任,我們的任務就是盡力、儘量、盡心、盡意地完成它。走進餘華,讀完《活著》,我收穫了對人生的另一種深層感悟......

  5

  夏日午後,一位老人,一頭老黃牛,兩個進入垂暮的生命將那塊古板的田地耕得嘩嘩翻動,猶如水面上掀起的波浪。活著就好。

  從驕奢淫逸的紈絝子弟到白髮蒼蒼種田為生的老人,從家庭圓滿到身邊只有老牛相伴,這幾十年到底經歷了什麼,只有福貴知道。

  當人們期待著的一件好東西到來的時候,它往往來的既遲緩又艱難,而且它還附帶著一切人們在幻想裡沒有顧及到的現實的灰塵。“雞養大了變成鵝,鵝養大了變成羊,羊養大了又變成牛,日子還得好好過下去。”在福貴的眼裡未來的日子總是美好充滿希望的,可是現實呢,母親妻子因病而死,兒子為了救女校長抽血抽死了,女兒產後大出血死了,二喜被兩排水泥板夾死了,孫子因為吃了過多的豆子活活撐死……悲劇接踵而至,令人無法喘息。幻想在現實中一次又一次的破滅,最終只剩下一頭老牛與福貴相依為命。福貴在死亡的伴隨下活著,沒有抱怨,只有希望。

  如果福貴在年輕的時候能夠珍惜他原有的生活,他的一生又會怎樣,福貴不知道,我們也不知道……張愛玲曾經說過:“在這個光怪陸離的人間,沒有誰可以將日子過的行雲流水。但我始終相信,走過平湖煙雨,歲月山河,那些經歷劫數、嚐遍百味的人,會更加生動而乾淨。時間永遠是旁觀者,所有的過程和結果,都需要我們自己承擔。”殘酷其實是我們宿命的一部分,但殘酷和希望從來就是孿生兄弟,生離死別的殘酷現實沒有將福貴擊垮,在大風大浪之後他依舊頑強的活著,為了心中永遠不滅的希望。我願意相信,有一天,福貴會過上好日子。

  《活著》本身沒有什麼華麗的語言,有的只是樸實平淡的自述,一個平凡人物的一生卻蘊含著無窮無盡的力量。小說中的每一個人物都讓我們感動:始終相信“人只要活的高興,窮也不怕”的母親、對福貴不離不棄的家珍、勤勞的鳳霞、善良的二喜……生命中最困難的時刻曾經有過他們的陪伴,福貴是幸運的。

  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生活不易,活著就好。

  炊煙在農舍的屋頂嫋嫋升起,在霞光四射的空中分散後消隱了。

  兩個福貴的腳上都沾滿了泥,走去時都微微晃動著身體。笑著,唱著。這日子還得好好過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