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歷史期末考試試卷及答案

  期末考試是檢驗學生對於七年級下冊歷史課程的學習成果,關於七年級下冊歷史的期末考試試卷及答案有哪些內容呢?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七下歷史期末考試試卷及參考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七下歷史期末考試試卷

  一、選擇題

  1.結束西晉以來二百多年間分裂局面、使南北重歸統一的是 。

  A.隋文帝 B.隋煬帝 C.唐高祖 D.唐太宗

  2.我國封建治世最為繁榮的時期是 。

  A.文景之治 B.貞觀之治 C.開元盛世 D.康乾盛世

  3.在我國科舉制形成過程中,創立殿試的是 。

  A.隋文帝 B.隋煬帝 C.武則天 D.唐玄宗

  4.表示與唐朝已經“和同為一家”的少數民族是 。

  A.吐蕃 B.回紇 C.契丹 D.女真

  5.武則天的統治被稱為“政啟開元,治巨集貞觀”,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她是我國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她獎勵農業生產

  C.她統治期間,社會經濟繼續發展  D.她重用了一些有才能的人做官

  6.中國歷史上多次出現“盛世”局面的最根本前提條件是 。

  A.實行休養生息的政策 B.階級矛盾相對緩和

  C.國家處於大一統的局面 D.封建君主勵精圖治

  7.我國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出現於 。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8.流傳著“撼山易,撼岳家軍難”這句話是在 。

  A.遼兵中 B.西夏兵中 C.金兵中 D.蒙古兵中

  9.元朝時既是政治中心、又是聞名世界的商業大城市是 。

  A.長安 B.洛陽 C.開封 D.大都

  10.西藏正式成為我國行政區是在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清朝

  11.下列各項中,不是宋遼、宋夏、宋金之間“和議”共同點的是 。

  A.結束了雙方大規模的戰爭狀態 B.客觀上有利於雙方和平相處

  C.趙宋王朝都需要給對方“歲幣” D.導致了南北對峙局面的形成

  12.宋代海外貿易擴大的直接原因是 。

  A.當時已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B.宋代造船技術先進

  C.宋代時,出現了最早的紙幣交子 D.宋代絲織業和制瓷業發達

  13.下列關於宋元時期科技成就的表述,錯誤的一項是 。

  A.唐朝末年,火藥開始用於軍事 B.北宋開始用陶活字印刷書籍

  C.南宋時,指南針開始用於航海 D.元朝時,火藥和火藥武器傳入歐洲

  14.元朝的統一,促進了我國民族融合的進一步發展。這主要表現在 。

  ①漢族大量遷居到邊疆地區 ②邊疆各族大量遷入中原和江南 ③黃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同漢族不斷融合 ④形成了一個新的民族──回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5.元朝時,負責管理西藏地區行政事務的機構是 。

  A.中書省 B.行中書省 C.宣政院 D.理藩院

  16.我國回族的形成開始於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17.依四書五經、行八股文體的科舉考試開始於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18.建立後金政權的少數民族傑出首領是 。

  A.阿保機 B.阿骨打 C.努爾哈赤 D.皇太極

  19.下列對清朝設定臺灣府的評價,不正確的是 。

  A.加快了臺灣開發 B.強化了閉關鎖國的狀態

  C.鞏固了祖國東南海防 D.鞏固了統一多民族國家

  20.發生在17世紀末,被英國學者赫德森評為“在中國與歐洲國家的首次戰爭中,獲勝的是中國人”的戰役是 。

  A.戚繼光抗倭 B.鄭成功收復臺灣

  C.雅克薩之戰 D.平定大小和卓叛亂

  二、填表題

人物分類

人物

生活時代

代表作或主要活動

史學家

 

 

 

 

 

 

戲劇家

 

 

 

 

 

 

醫學家

 

 

 

 

 

 

著名高僧

 

 

 

 

 

 

民族英雄

 

 

 

 

 

 

  三、配伍選擇

  A.“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蘇軾

  B.“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杜甫

  C.“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李白

  D.“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英雄人物。” 白居易

  E.“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 戚繼光

  F.“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辛棄疾

  G.“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 文天祥

  四、判斷辨析題

  下列說法正確的請打“?”,錯誤的請打“×”,並說明理由。

  1.“玉璽不緣歸日角,錦帆應是到天涯。”唐·李商隱如果不是傳國的玉璽落到李淵的手裡,隋煬帝的龍舟將遊遍天涯海角。

  2.“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神童詩》這句詩說明科舉制實行後,讀書人只要寒窗苦讀,就有一舉成名、當官從政的希望。

  3.“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唐·劉禹錫這句詩說明隨著科舉制度的完善,那種依靠門第出身世代為官的現象不復存在了。

  4.“太宗皇帝真長策,賺得英雄盡白頭。”唐·趙嘏唐太宗的做法很有遠見,科舉制的完善使很多知識分子為了求取功名富貴而耗盡了畢生精力。

  5.“西出陽關無故人”唐·王維,“春風不度玉門關”唐·王之渙,說明陽關和玉門關以西被稱為西域的地區,不是唐朝的行政區域。

  6.“賴有嶽於雙少保,人間始覺重西湖。”清·袁枚因為有了嶽王墳、于謙墓,才大大提高了西湖在人們心目中的品位。

  7.最能反映明朝君主專制不斷加強的是廠衛特務機構的設定。

  五、材料解析題

  材料一 上宋高宗諭大臣……曰:“廣南市舶,利入甚厚……庶蕃商肯來,動得百十萬緡,皆寬民力也。”

  材料二 永樂二年1404年正月,禁民下海。時福建瀕海居民,私載海船,交通外國,因而為寇,郡縣以聞,遂下令禁民間海船,原有海船悉改為平頭船,所在有司有關部門防其出入。

  材料三 順治元年1644年,清政府下令將北起山東、南至廣東的沿海居民內遷三四十里,並且將所有沿海船隻悉行燒燬,寸板不許下水。

  材料四 夷貨非衣食所急,所謂中國不缺耶。絕之,則內外隔而構之釁無由生矣,夷雖欲窺伺我也,何可得哉!

  請回答:1同宋元時期相比,材料中反映的明清時期的海外貿易政策有何變化?這種變化說明了什麼?

  2明清統治者實行“閉關鎖國”政策的根源是什麼?又出於哪些現實考慮?

  3如何認識和評價明清“閉關鎖國”政策的影響?

  六、論述題

  班級準備舉行有關評價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的辯論會。請就某一歷史事件或某一歷史人物提出自己的觀點,並列出支援自己觀點的相關資料。

  七下歷史期末考試試卷答案

  一、選擇題

  1.A 2.C 3.C 4.A 5.C 6.C

  7.A 8.C 9.D 10.C 11.D 12.B

  13.C 14.D 15.C 16.C 17.D

  18.C 19.B 20.C

  二、填表題

人物分類

人物

生活時代

代表作或主要活動

史學家

司馬遷

西漢

著有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

司馬光

北宋

著有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鑑》

戲劇家

關漢卿

元朝

代表作為《竇娥冤》

湯顯祖

明朝

代表作為《牡丹亭》

醫學家

孫思邈

唐朝

醫學著作為《千金方》

李時珍

明朝

醫學著作為《本草綱目》

著名高僧

鑑真

唐朝

東渡日本,傳播唐朝文化;設計唐招提寺

玄奘

唐朝

前往天竺研究佛學;著有《大唐西域記》

民族英雄

戚繼光

明朝

在東南沿海抗倭

鄭成功

清朝

從荷蘭殖民者手中收復臺灣

  三、配伍選擇

  D蘇軾 B杜甫 A李白

  C白居易 G戚繼光 E辛棄疾

  F文天祥

  四、判斷辨析

  1.√ 2.× 3.√ 4.√

  5.× 6.√ 7.√

  五、材料解析題

  1宋元時期,政府鼓勵對外貿易;明清時期,嚴格限制甚至禁止海外貿易。

  這種變化表明:到了明清時期,統治者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封建制度已開始沒落。

  2明清統治者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其根源在於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同時,又有隔絕大陸與海外反清勢力聯絡、防範西方殖民主義侵略等現實考慮。

  3明清統治者實行的“閉關鎖國”政策,雖然對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動起過一定的自衛作用,但也人為地阻斷了中外經濟文化交流,使國人既看不到世界形勢的變化,也未能適時地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使中國在世界上逐漸落伍了。

  六、論述題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