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管理讀後感

  是不是還在苦惱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

  篇1

  在獲得這本書的前,一直想要看的書是“生產管理”,多少是覺得和自己的工作有關,但也擔心這本書內容並不適合我,要知道很多書的質量和內容實在是不敢做評論。重新到“噹噹網”看“高效辦公”系列書的目錄,保險點要了一本“財務管理”,或許能補充點財務管理知識吧。經過半個月的通讀,我認為自己的選擇沒錯,書裡的內容不虧“高效辦公”4個字,看的出來作者在本職工作裡利用excle解決財務管理的能力很高,尤其裡面的函式公式、圖表演示、小技巧的應用,更是有創意。雖然我看懂的比較少,有時間惡補就沒關係了,我做ERP、MRPII、OA等專案多年,遇到的使用者大都對軟體有各種各樣、稀奇古裡精怪的要求,有時搞的人火大、有時又哭笑不得,他們在那急的團團轉,我又沒辦法,很多好的專案都被-迫停下。自從來EH後,發現除了SPSS等那些高階BI系統外,EXCEL確實是很好的解決方案,不光能計算進銷存財務生產一體化的需求,還能為高層企業主管提供決策依據。加上EH裡許多虛心的鐵桿會員、技術高手、版主熱心的幫助,都使我得到了不小的進步。回到這本“財務管理”書上,我認為它可以稱的上“有用的工具書”,在你看完書後,偶爾再回過頭來看,說不定有了新的發現。另外,我15、6天就能看完它,說明這是一本通俗易懂的excel書,沒什麼難理解的地方,看到不會的地方,做一下光盤裡的案例檔案,就知道該怎麼去完成那些工作。最後我也給EH提幾個建設性的意見,供參考吧。1.封面設計要更活潑一些,財務管理這本書我覺得有點嚴肅,調動不起來人們積極學習的興致2.有一些圖例可以省略,比如用一張做好的excel表格圖例,加上裡面要填寫的一點文字,就可以說明要做的工作;看這本書的人是成人,不是初中生,沒必要多用幾張圖紙,一步一步的來教,呵呵3.這要求有點高!——以後書裡配的光碟換DVD吧,多給我們點書裡沒有的小資料,讀者大都“貪”點小便宜,嘿嘿!……高效辦公書就放手邊吧,隨時翻翻都有很大的收穫。

  其實德魯克在此書開篇不久就對對這種誤解提出了批評。他說不同於以前軍隊或者企業,體力勞動者佔多數,只需要少數管理者他稱之為知識工作者,現代社會到處都是從事腦力勞動者的機構,而且規模很大。“現代社會是個有組織的大機構社會。在每個大機構內,包括軍隊內部,重心巳轉向知識工作者,他們在工作中需要使用更多的智慧,而不是發達的肌肉或靈巧的雙手。那些受過教育的,懂得如何使用知識、理論和概念的人漸漸地取代了需要體力技能的人而成為機構裡的主力。當他們在各自的領域裡可以為機構作出貢獻時,他們往往就很講效率。”卓有成效作為對管理者的要求,也就適用這些知識工作者,而不僅僅是公司的少數高管。這和我們瞭解的情況是一樣的,在企業,如果沒有一支良好的管理者隊伍,只靠少數幾個高層,管理是難以取得高效的。

  那什麼是知識工作者德魯克認為,在當今社會,絕大多數的經理都是管理者,許多非經理的人員也正在成為管理者。如我們已經知道的。過去幾年中,一些從半腦力勞動的機構既需要“經理”,也需要能作出貢獻的“專業人才”來負責、決策和發號施令。

  在現代企業組織裡,每個知識工作者依靠地位和知識都可能成為“管理者”,他可能會被推上負責的崗位,並能為改善機構的運作能力和獲得成果作出自己的貢獻。能否成為管理者,與是否進行決策有關,而與職位無關。例如,如何從財務的角度來對某種產品進行決策,這可以是公司高階副總裁的職責。但是,年資較淺者也照樣可以作這樣的決策。在今天的大機構裡,這種情況可以說是屢見不鮮的;基層經理也可以做與公司總裁或政府機關管理者同樣的工作:即計劃,組織,綜合,調動積極性,測定工作成效。基層經理管轄的範圍也許相當有限,但在他的職權範圍之內,他確確實實就是一位管理者。同樣道理,每一位決策者所做的事與公司總裁或行政機關負責人所做的事是相同的,所不同的只是前者的決策範圍也許相當有限。儘管他的名字和管轄範圍沒有出現在機構圖表上,機構內部的電話本上也沒有他的名字,但他確實也是一位管理者。

  只要屬於管理者,都必須講究工作效率。他說,“本書討論的並不是高層人員要做什麼或該做什麼的問題。本書是為那些對促進機構有效運轉負有行動和決策責任的知識工作者所寫的,是專門為那些被我稱之為“管理者”的人所寫的。”

  因此,並不是只有企業高管才適合讀這本書,才能從中受益。我們財務工作者,無論是財務總監、財務經理,都常常面臨決策問題,都需要講究工作效率。

  篇2

  自美國911事件和我國SARS事件以後,本來並非顯學的危機管理學科迅速走紅,成為上起廟堂之高、下至江湖之遠耳熟能詳、盡人皆知的一個熱門話題。與此同時,相關的教材和專著也如雨後春筍般迅速出版。據不完全統計,近5年來出版的這類書籍已不下於600餘部,更遑論林林種種、目不暇接的各類論文了。在這種“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的形勢下,要想再推出一部既推陳出新又雅俗共賞、既具有專著特色又符合教材標準的著作來,非需要過人的功力不可。中央財經大學危機管理學院院長董傳儀教授“五年磨一劍”寫出的《危機管理學》,正是這樣一部力作。

  從形式和語言上看,董教授的這部著作,具有一般教材的典型特徵,比如:一體系完整,適用性強。《危機管理學》全書分四篇十一章,對危機戰略管理、組織領導、危機預警、危機處理、危機恢復管理等主要知識點進行了全面梳理,基本上囊括了同類主流著作的全部內容。同時,該著作既面對現實,適應了當前危機管理學科教學培訓的需要,能夠較好地與相關的教材和課程內容銜接與協調;又面向未來,適應了未來危機管理學科發展的需要,並與其發展趨勢和發展要求相一致。二邏輯嚴密,科學性強。《危機管理學》一書的章節結構較好地體現了本門學科的內在邏輯,恰當地反映了本學科與其他學科的外在聯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闡述準確,解釋到位;基本內容、基本體系由淺入深,由簡到繁,由具體到抽象,符合科學的認識規律。三文字洗練,敘述清晰。《危機管理學》一書注意採用通俗易懂、便於理解的語言,將危機管理的基本理論闡述得津津有味,井井有條;而又不拖泥帶水,羅裡羅嗦。更不像某些作者,故作高深,故弄玄虛,將簡單的道理複雜化,將樸素的經驗神聖化。

  如果我們因此而認為《危機管理學》只是一部普普通通的教材,那就大錯特錯了。董教授的這部力作的價值不僅在於它是一本教材,為普及危機管理知識付出了可貴的努力;更在於它還是一部專著,為危機管理著作的百花園增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這部貌似平常的著作融進了作者多年觀察思索的成果,總結了作者和同道多年從事危機管理諮詢教學的實踐經驗,增添了許多新的知識元素,展示了作者獨立創新、自絕流俗的思維品格。

  首先,這部著作改變了傳統危機管理教材將危機僅僅視為一種突發事件或威脅性事件的陳舊觀念,在系統論和矛盾論的理論基石之上,將危機新定義為“系統內部及系統與外部環境之間的不平衡狀態”,將危機管理活動從一種事件的應對上升到對異常狀態的調整,從而客觀地反映了危機和危機管理活動的本質。中國工程院院士、科技部973火災專案首席科學家範維澄先生對此給予高度評價說:這“對於推動社會確立‘治於未危,轉危為安,化危為機’的危機發展觀具有重要意義,無疑是本書的一個亮點。”

  其次,這部著作將危機管理上升到戰略管理高度,認為危機管理是組織戰略的基本環節,應當與組織的制度、流程、人力資源、財務、文化管理融為一體,並具體提出了建立危機管理戰略四大系統的主張,突出強調了危機預警與危機預控的作用,從而改變了傳統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的狹隘的錯誤的危機管理觀念。這對於改進傳統的危機管理模式,推動組織更新危機管理理念、規避危機風險、減少危機帶來的災害和造成的損失,不僅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創新意義,更具有十分重要的實踐指導意義。

  再次,這部著作改變了多數危機管理作品將危機處置作為危機管理中心內容的理論架構,將危機管理視為“以預測、預警、預防為核心,以科學應對處置為策略,以事後修復完善為目標,以管理評估為基礎的系統管理工程”,突出了危機預測、預警、預防在危機管理體系中的中心地位,強調了危機預警和危機管理評估對於危機管理的重要作用,並對危機預警和危機管理評估方法作了全面介紹。這就使危機管理學的效用不僅體現在理論層面,而且延伸到實踐領域,具有了可操作性的特徵。

  最後,這部著作跳出了傳統的“就危機講危機”的狹小圈子,而以開放的學術視野,將危機管理與風險管理、應急管理、溝通管理、媒介管理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建立了具有個人獨特學術標籤意義的體系架構,拓廣了危機管理的學科視野,對重新建構當代中國危機管理理論體系、推動危機管理理論發展與危機管理工作實踐的進一步適應與深層次契合具有非常難得的標杆意義。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它預示了危機管理學科與風險管理、應急管理等學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既相互區分、又密切結合的發展趨勢。

  總的來看,董傳儀教授耗費五年心血寫就的《危機管理學》一書從重新理解危機的概念、重新界定危機的含義這個角度切入,集中討論了在我國空前的社會變革時期有關危機管理的理論和實踐問題。這部既不失理論著作的科學性嚴謹性又獨具學術作品的通俗性實用性的力作,無論對於學術界進行理論研究還是對於實務界進行實戰操作,甚至對於社會公眾,都是不可多得的一個優秀的研究學習範本,都是值得仔細研讀、認真思索的一部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