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的勵志故事_高三學子必讀
高三的學生總是很容易迷茫,那不妨來看看這些學霸的勵志故事,或許可以幫助你走出迷茫。一起看看小編為大家整理推薦了高三學子必讀的學霸勵志小故事,歡迎收藏哦。
學霸的勵志故事篇1:“學神”也瘋狂
在清華,除了學霸,還有學神。什麼叫學霸?根據網友的描述,考試前,普通人複習到凌晨2點困了受不了就睡了,學霸複習到2點困了但還繼續看書,神一般12點左右就洗洗睡了;普通人努力了就可以成為學霸,學霸努力就可以成為學霸中的戰鬥機,神沒有努力與不努力之分??
前面提到的全球大學生數學建模最頂尖人才之一李凌,當年在清華,就是這樣一位神一樣的存在。陳俊稱之為自己唯一佩服的人,而黃超則說李凌看一天書,相當於別人看十天。 “大神”有很多膾炙人口的傳奇,比如當年他已經保送清華了,後來想想拿個狀元也挺讚的,就去參加了高考,果然捧了個浙江省高考理科狀元回來。一進清華的“摸底考試”,成績全校第一。其他榮譽如:1992、1993年全國資訊學奧賽金牌得主,1992年還獲得參賽選手最小年齡的金童獎;第二屆清華十傑鄧小平曾經摸著一位小朋友的頭說,計算機要從娃娃抓起,那位“娃娃”是第一屆的“十傑”;清華大學特等獎學金得主??
記者聯絡上了如今已遠在美國的李凌,他笑言自己確實挺愛睡覺的,一天至少要睡7-8個小時,但絕對不是那種沒有努力不努力之分的人。
“全世界可能會有幾個天才,但很多人在某件事情上做得很好,都是花了很多時間進去。對這件事有興趣,只是會讓你更願意去花時間。我上清華的時候,一直很有緊迫感,總覺得時間不太夠,想快一點畢業。我屬於做什麼都想早一點的人,定了目標之後,自己給自己加壓。當時清華是五年制,如果修夠學分,就可以提前一年畢業,我就一個學期修了十幾門課。當時每門功課的作業都是很重,我是學生幹部,熄燈以後,我還能去辦公室看書。我還找老師談,是不是可以提前給我期末考試,如果我考過了,我就不上這門課了。老師說這要教務處同意,我又去找了教務處,最後真的讓我考了,就這樣我把寫作業的時間省了出來,又可以多上點課。”
清華每個牛人在學習上都有自己的方法,比如馬冬晗是時間管理,李凌則強調專注。“那個時候看書,一般要半小時才能進入狀態,所以我學習都是規劃好整塊時間做一件事情,儘量避免這一點那一點。”
無論學霸還是學神,在清華,似乎一味死讀書的並不多。在當年,李凌除了學習最忙的事情就是社會工作,擔任了計算機系團委書記。
陳俊喜歡鍛鍊跑步和健身:“清華非常重視體育,當時有一句口號:為祖國健康工作50年,說得很實在。一般能進清華的都是精力旺盛型,讀書很猛,鍛鍊起來也很猛。每天下午操場上音樂一響起,就會有很多人出去跑步。”
黃超的愛好則非常多,自言“屬於非常不清華的清華人,不務正業又笨鳥先飛”。他專門選修過美術課,每週末去上美術培訓班;參加過全國攝影展覽,還加入了交響樂團??“畢業已經很好多年了,在社會上也工作了很長時間,現在回過頭去看,會認為有的人哪怕是書呆子,他有他的樂趣。也有很多人一天到晚四處去玩,他也有他的樂趣。人能夠全面發展當然好,生活會豐富一點,但並不代表一定會很成功;而生活單調的人,他也許會成為比爾·蓋茨、喬布斯這種業界領袖。人生並不是一個模式,只是在該用功的時候,不要用愛自由作為懶惰的藉口。”
學霸的勵志故事篇2:永爭第一
這位學子名為陳俊,當年也是位學霸級人物。
1994年,陳俊自江蘇省重點常州中學保送進了清華自動化系。剛入校,清華學子們就迎來了一場堪稱競賽級別的高難度“摸底考試”。最終學校在彙集了清華最好生源的電類系電子系、計算機系、自動化系、電機系挑選出了考試成績最優秀的學生,與國際奧賽的獎牌得主、各省高考狀元一起,組成了兩個培養高精尖人才的“實驗班”,每班30人。陳俊當時正是以全系第一名的考試成績,成為實驗班裡的佼佼者。1998年他與計算機系的李凌一起,為清華在世界上影響範圍最大的高水平大學生學術賽事“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中奪取了第一個特等獎。這也是當年全球七個特等獎中,唯一一支來自中國的參賽隊。直到11年後,清華才有第二支隊伍再次奪取這一獎項。
學霸的勵志故事篇3:馬冬晗
馬冬晗會成為“學霸”,源自剛入校就感受到壓力山大,這也是很多優秀學子剛入清華的同感。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電子和計算機工程系教授李葆春曾回憶說:“剛到清華上學的時候,喜歡攀比學習。無意發現排學號的演算法是同時‘參考’高考分數和生源地區,來自北京的同學都在班上排到前列,我的更是排到第一,比北京第二的一個鄭同學多了三分,不禁得意溢
於言表。這一切在一兩個學期之後迅速變成了美好的回憶,因為兩個原因。第一是知道了很多牛人壓根就沒有參加高考,直接保送清華了,還隨便愛上什麼系就上什麼系。第二知道了這些人實在不是吃素的,凡是跟數學有關的課程成績都根本無法追隨其後,就像玩賽車遊戲時發現自己的車實在太爛,技術再好都沒戲。賽車比賽變成了觀賞性的比賽專案,看看這些牛人之間誰贏誰出局。當然這些牛人考試都接近滿分,完全分不出高低來。”
“清華年年都有學生跳樓。原來一直都是最優秀的,一進清華必然要分出名次,有些人就接受不了。第一、第二學期,我記得最清楚的一句話,就是輔導員跟我們強調要擺正心態,找準自己的位置。”陳俊回憶說。
本科保送清華、博士畢業於普林斯頓的黃超也說:“清華的學生給人感覺稜角小一點,不是那麼才氣外露,這是因為清華不但有很多牛人,而且在各個方面都有牛人。也許你本來還挺沾沾自喜的,一到這種氛圍,自然而然會變得老實一點,知道要去努力,造就了清華非常務實的學風。”
而馬冬晗對自己的評價則是“適應能力差”。大一上機械製圖課,她自言自己是那種空間想象能力特差的人,給一個立體的一面讓想象它的其他幾面,她就想象不出來了,一度擔心自己這門課的考試會掛掉。微積分也是一開始就學得很懵,常常望著一黑板的板書不知所云。大一上學期,她在全年級150人中,考了第26名,這讓一向要追求最好的她受到了很大打擊,非常迷茫。當時正好馬冬昕在《社會工作概論》課上學來了用計劃表做時間管理的方法,讓她受到很大啟發。
和馬冬晗不同,陳俊恰恰是李葆春口中那種“牛人”。他進清華以後一直是班裡學習最好的學生,每次考試數學、物理都是滿分,從來沒有感受過壓力,但在學習上一樣努力。“進清華的智商都不差,最後誰更突出,在於誰在某件事情上更投入。大部分學習成績好的人,自我管理能力都不錯,不是進了清華才表現出來,而是一以貫之,從小已經養成了追求卓越的習慣,永爭第一的心態。我上初中起就每天早晨4點鐘起床看書。進了清華以後,基本上活動範圍就是宿舍-教室-圖書館-食堂四點一線,一連幾個學期都沒出清華門。那時候還沒有應急燈,熄燈後,還要打著手電筒學東西,一直看到累為止。”據他說,當年熄燈後打著手電苦讀的絕對不止他一人:“清華學生分為三類,極少數可能因為從小家裡管得很嚴,中學成績很好,到了大學這個自由的環境裡就沒動力了,天天打遊戲。一心出國型的,拼命在英語上下功夫,其他功課不太在意;但絕大部分的同學都是進了清華之後依然很努力。” 關於清華學風,網上流傳一個很出名的勵志帖:《清華人都如此努力,那我們呢?》,大意是說清華的學生有的也不是那麼喜歡學習的,但是清華的要求極為嚴格,四年之間只要一科不及格就取消推研資格,三科不及格就退學了,所以大家都要瘋狂地學習。曾經有堂課,網帖作者上了兩個小時課,學了計算機的VHDL語言。下課老師要求在週五之前編出一個主頻30M的CPU來,做不出來就不及格。所有的人都瘋了,因為根本就不知道老師在說什麼,而在其他大學的電子系這門課要學一個學期。於是大家就瘋狂地跑到圖書館借書,回去廢寢
忘食地看,最終在巨大的壓力之下把程式搞定了。類似就算老師講的是個毛線,學霸也能把它織成毛衣。
然而記者採訪的幾位清華老學霸,共同認為“這個帖子不靠譜”。
“我們實驗班的課程有些確實非常難。比如物理系有位很出名的老教授教我們電磁學,通常這門課應該從電磁學基本方程式開始,慢慢過渡到相對論。他是反過來,一上來先講相對論,再推導到電磁學基本方程,造成了理解上的難度。有一次期末考試他出了6道題,前三道比較基本一點,後三道非常超前,結果我前三道題一分沒丟,後三道題一分沒得,實在太難了。數學課也是,老師是從國外回來的,隔一兩週會出一些題給我們做,一個班能有兩三個人做出來他就很高興了。但這僅限於實驗班,一般系裡的教育不會這麼超前,清華的學生基本上也沒有考試不及格的擔憂,大家這麼勤奮,更多的是想爭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