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科技之春的黑板報素材

  當今世界各國都十分重視科技的發展,努力提高本國的科學技術,所以許多國家迎來了的科技之春:科技行業井噴式發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用。

  關於科技之春的黑板報欣賞

>

  科技知識之如何降低直升機噪聲的影響

  美國聯邦航空局***FAA***於2013年5月建議提高直升機的飛行高度,並改變直升機在經過城鎮附近時的飛行路線,以減輕噪聲影響。另外,FAA正在和當地政府一起試驗一些由公眾建議的,在太平洋海岸高速公路和克倫肖***Crenshaw***公路上空的飛行路線,以使直升機噪聲“淹沒”在路面交通的噪聲當中。芝加哥直升機快車公司也提出了類似的策略,沿著高速公路和鐵路,設計直升機旅遊觀光路線,同時將直升機的飛行高度設在600m以上,以進一步降低噪聲的影響。

  FAA於2004年釋出了一個“非軍用直升機的城市噪聲研究”報告,引用了大量研究,結論是可以用提高飛行高度的方式降低噪聲對地面的影響。這是一個由飛行員管理的政策,並借用倫敦直升機機場的經驗,政策要求直升機的飛行高度要在300m以上,並要在河道上飛行。

  根據美國直升機協會***HAI***“友好飛行指南”公佈的資料,當直升機飛行高度或直線距離增加一倍時,噪聲會減少6~7dB.為了滿足直升機在飛越噪聲敏感區域時的實際噪聲不高於65dB的標準,要求輕型/小型直升機的飛行高度應該不低於300m,而中型直升機則不低於600m.在一個安靜的臥室中噪聲應在40dB以下,在嘈雜的辦公室中的噪聲應在約60dB,如果噪聲高於65dB則會對語言交流產生較大影響。

  儘管提高直升機的飛行高度可以明顯地降低地面噪聲,但這也帶來了飛行安全的問題。例如,在洛杉磯盆地地區共有138個直升機場,如果要求在那裡飛行的直升機都提高飛行高度,就不免會在已經很繁忙的空域與固定翼飛機的航線產生衝突。

  航天知識

  中國航天事業自1956年建立以來,經歷了艱苦創業、配套發展、改革振興和走向世界等幾個重要時期,迄今已達到了相當規模和水平:形成了完整配套的研究、設計、生產和試驗體系;建立了能發射各類衛星和載人飛船的航天器發射中心和由國內各地面站、遠端跟蹤測量船組成的測控網;建立了多種衛星應用系統,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建立了具有一定水平的空間科學研究系統,取得了多項創新成果;培育了一支素質好、技術水平高的航天科技隊伍。

  中國航天事業是在基礎工業比較薄弱、科技水平相對落後和特殊的國情、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發展起來的。中國獨立自主地進行航天活動,以較少的投入,在較短的時間裡,走出了一條適合本國國情和有自身特色的發展道路,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中國在衛星迴收、一箭多星、低溫燃料火箭技術、捆綁火箭技術以及靜止軌道衛星發射與測控等許多重要技術領域已躋身世界先進行列;在遙感衛星研製及其應用、通訊衛星研製及其應用、載人飛船試驗以及空間微重力實驗等方面均取得重大成果。

  空間技術

  1、人造地球衛星。中國於1970年4月24日成功地研製併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獨立自主研製和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截至2000年10月,中國共研製併發射了47顆不同型別的人造地球衛星,飛行成功率達90%以上。目前,中國已初步形成了四個衛星系列——返回式遙感衛星系列、“東方紅”通訊廣播衛星系列、“風雲”氣象衛星系列和“實踐”科學探測與技術試驗衛星系列,“資源”地球資源衛星系列也即將形成。中國是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衛星迴收技術的國家,衛星迴收成功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中國是世界上第五個獨立研製和發射地球靜止軌道通訊衛星的國家。中國的氣象衛星、地球資源衛星主要技術指標已達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期的國際水平。近幾年來,中國研製併發射的6顆通訊、地球資源和氣象衛星投入使用後,工作穩定,效能良好,產生了很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2、運載火箭。中國獨立自主地研製了12種不同型號的“長征”系列運載火箭,適用於發射近地軌道、地球靜止軌道和太陽同步軌道衛星。“長征”系列運載火箭近地軌道最大運載能力達到9200千克,地球同步轉移軌道最大運載能力達到5100千克,基本能夠滿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自1985年中國政府正式宣佈將“長征”系列運載火箭投入國際商業發射市場以來,已將27顆外國製造的衛星成功地送入太空,在國際商業衛星發射服務市場中佔有了一席之地。迄今,“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共實施了63次發射;1996年10月至2000年10月,“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已連續21次發射成功。

  3、航天器發射場。中國已建成酒泉、西昌、太原三個航天器發射場,並圓滿完成了各種運載火箭的飛行試驗和各類人造衛星、試驗飛船的發射任務。中國航天器發射場既可完成國內發射任務,又具有完成為國際商業發射服務和開展其他國際航天合作的能力。

  4、航天測控。中國已建成完整的航天測控網,包括陸地測控站和海上測控船,圓滿完成了從近地軌道衛星到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從衛星到試驗飛船的航天測控任務。中國航天測控網已具備國際聯網共享測控資源的能力,測控技術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