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矛盾就是對立統一優秀教案

  高中政治教案是為貫徹教學大綱,準確把握課程的基本內容和精神實質,實現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中政治矛盾就是對立統一教案

  [教學目標]:

  1、知識方面:理解哲學上的矛盾,對立、統一、基本含義。

  2、能力方面:培養抽象思維能力,初步瞭解掌握“具體——抽象——具體”的科學方法。

  3、覺悟方面:運用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的原理,認識到無論個人成長,社會進步,國家發展等都必須發揮主觀能動性,努力創造條件,促使矛盾向著有利的方向發展。

  [學生情況分析]

  哲學概念一般比較抽象,學生理解困難,並且學生容易把哲學上的矛盾與生活中的矛盾混同起來,要提高學生的興趣,幫助學生學好這一知識應該多舉學生身邊的例子,深入淺出,從具體到抽象,從特殊到一般,提高教學效益。

  [教學重點]:矛盾的含義

  [教學難點]:矛盾概念的理解

  [教學方法]:多媒體

  [教學過程]:

  A、創設情境匯入:

  1、 先請幾位同學向全班介紹說明自己所找的關於矛盾的事例,教師簡單評述。

  2、 教師播放一段中國與阿曼足球隊世界盃小組賽的比賽錄影,並啟發設問:“誰來幫我分析一下,足球賽中包含了哪些矛盾現象?”學生討論回答,教師點評:“攻與守,強與弱,勝與負,快與慢、、、等。引出課題。

  B、新授:

  一、矛盾的定義

  師:我們先來學習矛盾的含義***螢幕顯示***

  讓我們一起看螢幕上顯示的這塊磁鐵。它包含著N極和S極,這是兩種相反方向,但是N和S卻又相互吸引著統一於磁體中。一切事物都包含著兩個方向,這兩個方向是不同的,相互對立的,同時又是相互依賴,相互統一的。磁鐵是一個矛盾統一體。在這個統一體內,存在著N、S兩極,N、S兩極相互排斥,相互鬥爭,在哲學上叫對立;N、S兩極相互依存,雙方共處在一個統一中,在哲學上叫統一。

  ***1***對立

  師:下面我們先來了解哲學上的“對立”是什麼?

  教師播放一段戰爭影片的片斷,然後設問:“相互排斥,相互鬥爭,是否就是這樣的矛盾雙方你死我活的對立?”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小組討論,教師講解歸納,哲學上的對立“鬥爭”不能等同於日常生活中的對立

  對立:是指矛盾雙方互相排斥,相互鬥爭的意思

  生物體的新陳代謝 學校教學***螢幕顯示***

  先物體在新陳代謝過程中,同化作用貯存能量,異化作用釋放能量,它們是兩種相反的作用,是相互排斥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是啟發與傳授,學生的學是領悟與接受,兩個方面是相互區別的。

  師:請同學們舉出身邊存在著哪些對立鬥爭著的矛盾的雙方。

  學生舉例略。

  師:大家舉的這些例子都非常不錯,但是許多同學總是習慣把對立理解為僅僅是好與壞,你死我活的對立,實質上從大家舉的這些例子當中我們可以看出:哲學上講的“鬥爭”是對一切具體矛盾雙方互相排斥,相互鬥爭的概括和抽象,是對一切具體矛盾鬥爭的共性反映,具有廣泛的意義,內容十分豐富,形式無限多樣。因此,我們不能把哲學上講的鬥爭、對立和日常生活中特別是政治用語中的“對立”“鬥爭”混為一談。那麼哲學上的“統一”又指的是什麼?

  ***2***統一

  “統一”指兩種情形

  第一,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為前提。雙方共處於一個統一體中。***螢幕顯示***

  師:請同學看課本那幅漫畫,大家說她敢剪嗎?

  啟發學生圍繞漫畫展開分析,然後針對學生分析教師進行點評,講解,重點扣住:“不敢前的理由,”加深對第一種情形的理解。再引導學生討論“議一議”加深對第二種情形的理解。

  二、理解矛盾概念的注意點

  1、矛盾的對立和統一,始終是不可分割的。

  師:統一離不開對立。矛盾雙方的“依存”離不開對立。“依存”中很重要的一點是:一方的性質依賴另一方的性質規定,也就是通常說的相比較而存在。同化作用和異化作用對立,所以它們存在於新陳代謝過程中。矛盾雙方的“轉化”也離不開對立,轉化是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向自己的對立面轉化。然而對立也離不開統一。事物的排斥,對立、鬥爭必須有一個共同的基礎,有一個場所才能顯現出排斥的傾向,才能鬥得起來。同化和異化的排斥,鬥爭是生物體這一統一體中。離開了這一共同基礎、場所,是鬥不起來的。

  師:請同學們討論一下“要自由就不能有紀律,講紀律沒有自由。

  學生討論***略***

  2、矛盾存在於事物內部和事物之間。

  學校教育 社會經濟 學校教育 社會經濟

  3、不能把哲學上講的辯證矛盾和邏輯矛盾混為一談。

  投影出示一幅自相矛盾的成語故事圖片,引導學生展開分析。

  C、知識小結:讓學生回憶知識提綱,教師整理。

  D、課堂練習:***投影出示***

  高中政治教學方法

  一、營造民主、和諧的氛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不再是高不可攀的權威者,而是學生學習中的引導者與參與者。教師一定要放下架子,時刻關注學生的發展,做學生的良師益友,相信每一位學生都是可造之材,用積極、辯證的態度與眼光看待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加強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設計,並且鼓勵學生積極表達自己的觀點與建議,對學生提出的觀點與建議進行評價與肯定,和學生之間建立民主、平等、信任、和諧的師生關係,營造良好的教學氣氛,培養學生的政治思維,進而提高學生的政治成績。

  二、加強理論與實際的聯絡

  高中思想政治課程的內容和實際生活以及時事問題之間有著密切的關係,因此,在教學中,一定要加強其和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絡,通過熱點問題的引入,讓學生深入瞭解生活,關注國內外的一些大事件,並且利用所學的政治知識進行相關的分析與研究。這樣就可以將政治知識理論變得更加活躍,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比如,在學習“市場經濟缺陷”這一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播放一些假藥、假酒等事件,通過真實、慘痛的教訓,在情感上引起學生的共鳴,之後進行提問:“導致這些現象的原因是什麼?造成此種結局的原因又是什麼?”這樣就可以引發學生的思考,進而對相關內容展開學習,提高學生的政治水平。

  三、因材施教,分層教學

  高中學生具有一定的個體差異性,因此,在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一定要對其進行綜合分析,採取分層教學的方式,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這樣才可以保證學生的政治能力都得到提高,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