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草人讀書筆記三篇

  《稻草人》一書是由中國著名作家葉聖陶所著。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稻草人讀書筆記,希望您喜歡!

  稻草人讀書筆記篇一

  對我來說《稻草人》這則童話是很小的時候看過的,對他的記憶保留在了稻草人是用稻草紮成的一個草人。插在莊稼地裡,用來驅趕叼稻子的麻雀。他雖然不能動,也不能說話,但是心腸很好,一心想幫助那些受苦受難的人。

  如今讀完全文,我的心中卻滿是沉悶和壓抑,那個稻草人的形象一直都揮之不去,可憐的老婦人也一直在我心頭縈繞。很久也無法從悲傷中走出來。當我看到那位老婦人的麥子被啃得精光時,我的心中泛起一陣痛楚,怎麼可以這樣?!這些麥子都是老婦人一棵一棵親手種植的。而那些害蟲卻毫不費力的大膽偷吃,不付出任何代價。我似乎可以看見老人花白的頭髮和兩行混濁的眼淚。如果說老婦人的遭遇是悲慘的,那麼我想說稻草人的遭遇更是可悲。他有苦卻無法說出,老百姓的苦他都看到,但他說不出任何話也幫不上任何忙。他用盡全力揮舞扇子也趕不走那些可惡的侵略者們。他的努力得不到任何效果。他的心裡有急,有怨,有恨,有慚愧。也許最後他倒在田野裡就是因為他再也不忍心看到人們受苦了。也許是因為那麼多痛苦壓得他倒下了……

  這篇文章運用擬人、誇張、諷喻、幽默等手法,調動了豐富的想象,反映了當時的社會情況。稻草人暗喻了像葉聖陶先生一樣有心想做一個來解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的人民的人。但因為自己的力量微薄,無法成功,無奈之下他們只得眼看著人民受苦卻心有餘而力不足。

  稻草人讀書筆記篇二

  葉聖陶的《稻草人》一書,語言完美而細膩,以童話的形式,運用豐富細膩的心理描寫以及優美絕倫的景物描寫,親切、生動、自然地向我們揭示了人生的真諦,闡明瞭一些生活中的道理和哲理,讓我們窺見了事態的冷暖炎涼及社會的發展現實。幫助我們洞悉社會,瞭解生活,使我們能清晰地認識世界,正確地對待生活,是我們人生的導航,生活中的指路明燈。

  文學就是人學,兒童文學是人之初的文學。作者那些讓人深深感動的作品,將使我們終身難忘,終生受惠。文章那血肉豐滿的人物形象和動人心絃的藝術意境,以及它蘊含的情感力量、精神力量、語言力量深深地打動了我,感染了我,影響了我,它滋養了我們的心田,使我們的精神生命能健康的成長。不僅僅是對我們少年兒童,對成年人同樣具有很好的啟迪和教育意義。

  《含羞草》一文中的含羞草只所以“含羞”,原來是代替這不合理的世間而羞愧的。可惜這種草世間並不多,願他們在世間能繁殖起來,使不合理的世界可以有所覺悟,使蠶兒不致輟工,使熊夫人幼稚園亦不致停辦。我讀這些文章的時候,對於含羞草的見解覺得可敬。対於蠶兒的態度覺得可佩。對於熊夫人的困難的情形,則有更深的同情,知道不僅熊夫人的幼稚園中有這種情形,就是在我們學校的學生中,也有“虎兒”“豬兒”“雞兒”和“猴兒”,麒麟尤多而顯著。

  讀了這些童話,使我想起世間的所有不合理而醜惡的狀態。我相信我們一定另有一個十全的世界。在那世界中,,熊夫人的幼稚園將非常發達,蠶兒會讚美工作,含羞草也不復含羞。

  稻草人讀書筆記篇三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一連串的名言都在欣賞書,讚歎書。我最近也一本書《稻草人》,我被它的情節所吸引,我被它的精神所動容。

  《稻草人》一書是由中國著名作家葉聖陶所著,它是由一個個小故事串聯而出。每個小故事都有著它的寓意,都揭示著道理。我最喜歡其中一篇《蠶和螞蟻》。

  《蠶和螞蟻》講的是有一隻蠶,它不想和其它蠶一樣,永無休止地吃桑葉,而是在思考“蠶”生,它想自己的工作難道就是吃,吃,吃,永不停止地吃桑葉,然後結繭,還沒變蛾,就變可惡的人放進沸水裡煮,給他們做衣服。它想著想著爬了出去,結識了螞蟻家族們,螞蟻們帶領著它參觀各種工作,運糧食,開道路,造房屋,管孩子,又帶它參觀各種地方,隧道,禮堂,育兒室,儲藏室。螞蟻們個個都有精神,賣力氣,忙碌,可是很快樂,工作就是它們的生命。蠶明白了,工作——是我們永遠的歌聲。

  是啊,蠶的工作是什麼,吃桑葉嗎?錯。結繭嗎?錯。是結繭以後做成衣服。它的工作其實和螞蟻一樣可貴,不,比螞蟻更可貴。螞蟻工作為了什麼?是為了自己。而蠶工作為了什麼?是為了別人。有人說蠶是勇於奉獻,一生都給了別人。有人說,老師是蠶的化生,一生都為了自己的學生,奉獻著自己。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我夢想著蠶一樣的人生,夢想著蠶的化生。我夢想成為一名老師,一名兢兢業業的老師,把自己知道的知識全部傳授給學生,像蠶一樣編織著理想的絲線,像蠟燭一樣慢慢地燃燒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