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冰架閱讀答案

  冰架是一個巨大的低溫體,據澳大利亞冰川學家在厄麥裡冰架上越冬觀測。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南極冰架》的文章閱讀以及相關的閱讀答案,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南極冰架》原文閱讀

  甲段:

  ①此次考察中,我們曾兩次沿“厄麥裡冰架”的北緣航行,有機會觀察了南極冰架的景觀。

  ②所謂冰架,是指與大陸冰蓋相連的海上大面積的固定浮冰。南極冰蓋覆蓋面積達1200平方千米,平均厚度在2000~2500米之間,最厚的有4800米,總體積達2450萬立方千米。這頂巨大的“冰帽”,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以每年1~30米的速度,從內陸高原向四周沿海地區滑動,形成了幾千條冰川。冰川入海處形成面積廣闊的海上大冰舌,終年既不破碎***外緣除外***,又很少消融,這就是海上冰架的來源。

  ③據目前考察結果,南極冰架面積達140萬平方千米,佔南極冰蓋總面積的10%,最大的兩個冰架即羅斯冰架與菲爾克的冰架,都在西南極。由於冰架表面平坦,因而是南極洲機場的選點之處,我們首次來到南極洲乘坐的“大力神”飛機就是在冰架上降落的。不少國家的南極考察站,都建造在冰架上。羅斯冰架每年向海延伸300米到760米,因此,上面的“浮動城市”也逐年向海洋中推移。

  乙段:

  ①1990年3月3日,在南極洲蘇聯和平站,中國五星紅旗與蘇聯、美、法、英、日五國國旗在寒風中飄揚。“1990年國際橫穿南極考察隊”6名成員歷時7個多月,跋涉5984千米,終於到達了終點。這是本世紀以來,人類在到達地球的兩極、登上地球之巔珠穆朗瑪峰、飛上月球之後取得的又一次具有重大意義的勝利。

  ②在考察隊裡,只有秦大河和蘇聯隊員帶有科學考察任務,因此他們比別人要付出更多的勞動。晚飯後,在其他隊員喝咖啡休息的時候,秦大河卻扛著冰鎬、斧子去進行冰川觀測、取樣。缺氧、低溫、飢餓、冰凍、疲勞……秦大河用冰鎬挖幾下就得喘半天氣。即使在患了流感的時候,他也沒停止取樣。這次南極之行,秦大河共採了800多瓶雪樣,蒐集了大量有關南極洲冰川、氣候、環境的資料,圓滿完成了從南極半島經南極點至和平站的雪層大剖面的觀測任務。

  ③***7月28日,秦大河和其他隊員們從南極半島的頂端出發,由西向東,開始了他們的艱險征途。那縱橫交錯的冰隙、積雪覆蓋的暗溝,都深達數米甚至數十米,考察隊員只能用雪杖擊冰探路,謹慎行進。一旦遇上南極的暴風雪,能見度只有10多米,隊員們一天只能前進兩三千米。

  《南極冰架》閱讀習題

  1、從文體上看甲段屬於________,乙段是________文。

  2、甲文第①段中有一個詞使用不妥,找出來更正並闡明理由。

  3、結合第②段,請找出第③語段中羅斯冰架每年向海裡延伸300米到760米的原因。

  4、給甲文第②段作內容概括。

  5、給乙文命一個題目。

  6、乙文的三個自然段的順序打亂了,請按時間順序重新排列。

  7、乙文中重點介紹的人物是誰?介紹了他的什麼事蹟?

  8、甲文中“上面的浮動城市”指的是什麼?乙文中有這樣的城市嗎?

  《南極冰架》閱讀答案

  1、說明文 記敘

  2、“觀察”,應改為“觀賞”。“觀察”與後面的景觀不搭配。

  3、這是由於南極冰蓋***冰帽***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以每年1-30米的速度,從內陸高原向四周沿海地區滑動造成的。

  4、主要介紹南極冰架形成的過程。

  5、南極考察或南極科考

  6、③②①

  7、秦大河。艱苦跋涉,艱辛勞動,圓滿完成了雪層大剖面的觀測任務。

  8、各國的南極考察站。有蘇聯和平站。

  《南極冰架》閱讀拓展

  南極冰架面積達140萬平方公里,佔南極冰蓋總面積的10%,最大威爾金斯冰架的兩個冰架即羅斯冰架與菲爾克納冰架,都在西南極。由於冰架表面平坦,因而是南極洲機場選區點之處。不少國家的南極考察站,都建造在冰架上。羅斯冰架每年向海延伸300米到760米,因此,上面的"浮動城市"也逐年向海洋中推移。

  冰架厚度的增加,主要是由降雪的堆積而造成的。近年來,澳大利亞冰川學家發現,厄麥裡冰架底部的海水也在不斷的凍結,從而增加了自身的厚度。夏季冰架外緣與南極表層溫暖的水接觸處,消融成水,並在風、浪、潮的作用下,造成斷裂,形成海上平臺型冰山。據估算,每年從南極冰蓋崩裂入海形成的冰山有50億噸,其中由冰架送出的冰山佔了84%。可見,南極冰架是南極洋上冰山的主要來源。從遠望鏡中望去,厄麥裡冰架像一條看不到頭尾的水晶堤。

  冰架是一個巨大的低溫體。據澳大利亞冰川學家在厄麥裡冰架上越冬觀測,表層100米冰層的年平均溫度低達-200℃左右。在冰架附近,一般都有一個特別寒冷的低溫水體--"冰架水團"。我們投放了"溫差深自動記錄儀"的探頭,果然測到了本航次中的最低的海水溫度記錄-23℃。生物拖網也取得了與其他海區不同種類的浮游生物。 這表明,冰架對它臨近海區的水文特徵及生物的種類分佈等都有很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