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地理備課組總結

  尋求新的教學策略,採用最適合自己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是備課組的重要任務。下面是小編為您帶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

  本學期我們九年級9個班有兩位地理老師承擔。其中有教學經驗豐富老師、有學校的骨幹老師、有富有朝氣銳氣進取的老師。這是一個團結合作和諧並進的集體。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八年級語文上期三次月考成績,一次比一次有進步,基本消滅了30分以下的底分層。

  在同年級各科里名列前矛。

  今就本期工作總結如下:

  一、推進新課程改革實驗的方法、經驗和成果

  1、充分發揮了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1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我們同年級的教師同心合作,共同鑽研,積極轉

  變觀念更新知識,書報刊物,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

  2在開學初,全體地進教師就一起認真地鑽研教材,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並且積極開發課程資源,充分利用好多媒體教學平臺、網上瀏覽等形式把生動有趣的氣氛帶進課堂。

  靈活運用各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

  3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利用《考試報》、學校圖書館等有利條件,指導學生擴寬課外閱讀面。組織學生利用好預習本、複習本、記錄預習中的重、難點,記錄複習中的薄弱點,並鼓勵其及時分析查漏補缺,及時進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 4採用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注意輔導後進生,儘可能地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

  2、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

  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教材,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注意薰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於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

  二

  本期我們初中地理組由三位教師組成,負責24個班級的地理教學及其相關工作。在已經結束的這一學期裡,我們地理組老師在教育教學第一線的崗位上兢兢業業,盡心盡力,勤奮踏實,較好地完成了各項教育教學工作任務,併力爭做好每一項工作。現將本學期所做過的工作作一小結。

  一、加強集體備課,統一教學思路:充分利用每週四的教研活動和集體備課,有計劃、有針對性地研討、分析教材,做到組內統一備課、統一進度、統一教案、統一作業、統一練習題。並瞭解學科最新動態,提高理論水平和修養,高質量的完成了地理課的教學任務。

  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做到課堂教學的完全公開,在本備課組內開展教學研討,逐步形成了互相觀摩、積極研討的好氛圍。教師每聽一節課,都互相交流意見,肯定優點、指出缺點,使教師得到了迅速地成長,教師在上好每堂課的基礎上,面對學生厭學,不重視地理學科的學習現狀,努力思考,尋找突破口,尋求新的教學策略,採用最適合自己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二、試行小組合作探究式方法進行地理教學。我們經過商討決定,在一些簡單點的章節中,在適當的時機,讓學生自由討論,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來解決一些簡單問題,起到初步培養學生能力的作用,把傳受知識、技能和發展智力、能力結合起來,在知識層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發揮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讓學生的各種素質都得到有效的發展和培養。

  三、做好考試質量分析,加強教學反思。每次階段性考試之後,組內第一時間探討考試反饋情況,分析其中得失,利用集體備課認真分析箇中原因,懲前毖後,查漏補缺,絕不諱疾忌醫。

  四、團結組內成員,打造和諧團隊:多聽公開課,不但要絕對參加文綜組的公開課,我們組內也經常相互聽課,一起聽的課做到一起評課。虛心向校內外的各位老師學習,利用一切空餘時間,不僅聽還評課,回來交流,吸取經驗及好的教學方法。所有教師都認真學習了教育理論和新課程標準,鑽研教材,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和網際網路,分頭尋找資料,分工合作,做到了資源共享,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激發了學生興趣,而且有利於本學科資料的積累和補充。

  一起研究課標和教材,探索適應學生的教學手段,有學生主體意識,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養成意識和公平競爭意識,給自己加壓,努力提高自身素質,以適應時代要求。

  五、完成學校領導交與的其他任務。本期,我們主要承擔並出色地完成如下這些工作:1.本校新教師培訓;2.縣新教師培訓的示範課活動;3.縣新教師培訓的新課標解讀工作。這些工作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各級領導的認可和表彰。

  我們在取得一些成績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急需解決:學生不重視地理的現象還比較普遍,我們要增添措施,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學技能還需進一步提高;教學理念還需更新。

  在下學期中,我組將繼續以積極姿態投入到教育教學中,爭取更大的成績。

  三

  一學期的教學工作即將結束,我們地理組的每位老師在教育教學第一線的崗位上兢兢業業,任勞任怨,盡心盡力,圓滿的完成了各項教育教學工作任務,併力爭做好每一項工作。現將本學期所做過的工作作一小結。

  一、研究新課程,實施新課程。

  本學期是我校實施地理新課程標準,使用新教材的第二學年。如何實施新課程,這是擺在全組老師面前的一大課題。新課程體系在課程功能、結構、內容、實施、評價和管理等方面都較原來的課程有了重大創新和突破。此次課程改革所產生的深刻的變化將反映在我們教師的教育觀念、教學方式、教學行為的改變上。開學時,組織全組老師對新課程教學進行精心安排,使全組老師初步把握新課程的基礎理念,理解新教材的基本內涵,老師們通過認真閱讀新教材,發現新教材的實用性,不但使用課本中的案例,還增加有說服力的案例,便學生理解和自學,更有助於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課堂上,各位教師注重科學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尤其是適合地理學科的“直觀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等。

  充分利用每一週一次的備課活動時間有計劃、有針對性地研討、分析教材,逐步做到組內統一備課、統一進度、統一教案。所有教師都認真學習了教育理論和新課程標準,刻苦鑽研教材,充分利用教學專業報刊和網際網路,大家互相學習製作電子課件技術,分頭尋找資料,分工合作,做到了資源共享,每節課都製作了ppt,利用多媒體進行課堂教學,在現代教學技術手段的運用方面有了較大的收穫和提高,並且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激發了學生興趣,而且有利於本學科資料的積累和補充。並瞭解學科最新動態,提高理論水平和修養,高質量的完成了地理課的教學任務。

  教學形式疑問化和開放化。該教學模式通過創設教學情景,設計程式式的問題,讓學生在教師的誘導下逐步進行探究發現,讓學生感受、理解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設定一些新問題,向學生介紹問題的條件,指導學生觀察、分析,而不把結論直接告訴學生,讓其自己去思考探索,以自己的思維方式得出結論,教師及時點評小結,指出最佳途徑,揭示正確的規律和一般方法。這有利於展開學生思維,形成勤于思考,勇於探索的習慣,通過案例學習促進學生形成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的培養及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教學內容地圖化。地圖影象及各種圖幅是實現該教學模式的重要手段,要把地理資訊通過圖片、影象、音像等多媒體技術根據教學需要突現給學生,學生可以形象、直觀、地獲得一些難以直接觀察、難以用語言表達的地理資訊,從而能較快感知認識地理現象和地理規律。

  二、加強學習,完善自我。

  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做到課堂教學的完全公開,在本備課組內開展教學研討,逐步形成了互相觀摩、積極研討的好氛圍。教師每聽一節課,都互相交流意見,肯定優點、指出缺點,使新教師得到了迅速地成長,教師在上好每堂課的基礎上,面對學生厭學,不重視地理學科的學習現狀,努力思考,尋找突破口,尋求新的教學策略,採用最適合自己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以上是我組一學期來的工作小結,在取得一些成績的同時,我們也面臨著一些問題和挑戰,這裡我們提出幾個思考:如何讓我組老師更新知識以適應時代的要求?如何讓我組教師儘快地轉變觀念以適應新課程的要求,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探究能力?在下學期中,我組將繼續以積極姿態投入到教育教學中,爭取更大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