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教會了我們什麼

  西遊記當真只是一部兒童劇嗎? ?下面小編就告訴大家,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哦。

  :

  似乎有這樣一個俗成,但逢到了節假日,地方臺總會飄起“嗷、嗷、嗷,當山峰沒有稜角的時候”熟悉的聲音,至於兒童臺呢,多半響起“你挑著擔、我牽著馬”。而大師兄、二師兄的形象,似乎也同熊大熊二、喜羊羊一道,成功入選了少兒心目中最具人氣的貼心童年小夥伴。

  在這齣兒童童話劇裡,如來佛祖、太上老君、太白金星們總是慈眉善目,端著一副悲天憫人的情懷,拼命地給取經四人組灌“心靈雞湯”,和聲悅色道: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終有一日,汝等皆修成正果。而故事主線也很分明,一方為正義的,一方為非正義的,或者說,好人和壞人。結構也是簡單的二元化,取經的以及支援取經的,是好人一方,而阻擾取經的妖魔鬼怪,屬於壞人一黨。

  但事實真是如此嗎?《西遊記》當真只是一出單純的兒童劇嗎?恐怕未必!

  翻來原著,浩浩蕩蕩逾八十萬字,如果只是簡單地講述正義與否的故事,作者著墨費了如此功夫,寫得未免太多艱辛。因此,《西遊記》至少是部現實題材的諷刺小說。這從出書年份大抵也可瞧出端倪。原著作者吳承恩***其實《西遊記》原作者是存在爭議的,但現在普遍認為此君***大概生活於明朝隆慶、萬曆年間。此時明朝的政治氣候,已經是相當糟糕了,皇帝不上朝,閹人把持朝政,官員也大多不作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混日子,社會風氣也比較糟糕,各階層之間的矛盾也比較尖銳。當然,這些也都折射到小說裡。譬如:在觀音禪院,得道高僧金池長老為了一己之私,不惜殺人放火;靈山腳下,如來弟子阿儺、伽葉傳經之時,仍話中有話索要小費,索取不成,故意刁難師徒四人等。這樣情節,還有很多。

  但《西遊記》所表達的,絕不止簡單的利爭。至少,還有權爭。在這部浩大的小說裡,出現有名有姓的人物不下千人***包括神仙、妖精,我們都給人格化處理***。代表的利益陣營數量繁多,比如有天庭一方,也有佛派、教派方,還有龍族、妖族、鬼族甚至人族等,每個陣營,應該都是自己的核心利益。如是,陣營之間難免利益衝突。而陣營裡的每個成員,也有自己的具體利益,利益重疊的時候,難免就有爾虞我詐。

  打個比方,即便代表所謂正義方、整體素質較高的諸多神仙,其實並非鐵板一塊。這很好理解。做個類比,在西方神話故事結構裡,諸神之間權利之爭就比較直接而明顯,比如,我們所熟知的希臘神話體系下的諸神之王宙斯,他的上位就是充滿了暴力和血腥,是踩著父親以及其他神族成員的肩膀獲取了王冠。而旗下諸神,也往往為了各自利益,翻臉、決裂、廝殺,甚至生靈塗炭。

  當然,之於西方,在神話體系的構架上,東方人比較含蓄。往往在敘事上,會有曲筆,如“春秋筆法”等,在這樣文化理念的傳承下,很多事情就不會明說,尤其是代表神話體系上層建築的神仙集團,是不太容易大張旗鼓地去揭露,去批判,但作者在字裡行間裡,往往給予暗示。這就需要我們去解讀,去挖掘,才能讀懂作者的深意。

  但可以肯定的是,神仙們也絕不像我們在電視裡看到的和和氣氣。當然,這和我們封建時代政治土壤是息息相關的。口蜜腹劍,可以作為古代政治生態的一個剪影。明面上,大家都是朋友、鐵哥們、好兄弟。背地裡,各懷鬼胎,有機會,還會踩上幾腳。至於唐僧師徒四人,取經也不單純只是簡單的修成正果這個任務,其間必然雜糅著各派的糾葛、暗戰。

  相關資料介紹:

  《西遊記》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由明代小說家吳承恩所完善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的漢族長篇神魔小說。主要描寫了孫悟空、豬八戒、沙僧三人保護唐僧西行取經,沿途遇到八十一難,一路降妖伏魔,化險為夷,最後到達西天、取得真經的故事。取材於《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和漢族民間傳說。

  自《西遊記》問世以來在民間廣為流傳,各式各樣的版樣層出不窮,明代刊本有六種,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種,典籍所記已佚版本十三種。鴉片戰爭以後,中國古典文學作品大量被譯為西文,西漸歐美,已有英、法、德、意、西、世***世界語***、斯***斯瓦希里語***、俄、捷、羅、波、日、朝、越等文種。並發表了不少研究論文和專著,對這部小說作出了極高的評價。

  《西遊記》***上下***是兩冊裝,《西遊記》的故事對人們來說是非常熟悉的,其中最精彩的章節,如孫悟空大鬧天宮、豬八戒高老莊娶媳婦、三打白骨精、火焰山借芭蕉扇等等,更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幾百年來,它以其強烈的藝術魅力,吸引著一代又一代人,抓住了無數人的眼球,從而使它成為中國人民最喜愛的古典名著之一。《西遊記》主要描寫的是孫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的故事。唐僧取經是歷史上一件真實的事。大約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僅25歲的青年唐玄奘離開京城長安,隻身到天竺***印度***遊學。他從長安出發後,途經中亞、阿富汗、巴基斯坦,歷盡艱難險阻,最後到達了印度。他在那裡學習了兩年多,並在一次大型佛教經學辯論會任主講,受到了讚譽。貞觀十九年***645***玄奘回到了長安,帶回佛經657部。他這次西天取經,前後十九年,行程幾萬裡,是一次傳奇式的萬里長征,轟動一時。後來玄奘口述西行見聞,由弟子辯機輯錄成《大唐西域記》十二卷。但這部書主要講述了路上所見各國的歷史、地理及交通,沒有什麼故事。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彥琮撰寫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則為玄奘的經歷增添了許多神話色彩,從此,唐僧取經的故事便開始在民間廣為流傳。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經詩話》,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會》等,元雜劇有吳昌齡的《唐三藏西天取經》、無名氏的《二郎神鎖齊大聖》等,這些都為《西遊記》的創作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