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計中的關門捉賊

  關門捉賊是流傳已久的民間俗語,其義不言自明。它與另一民間俗語“關門打狗”的意思相近。後來人們把日常生活中的這種小智謀移用於戰爭,便有了不同凡響的意義。那麼下面小編向大家介紹。希望大家喜歡閱讀。

  關門捉賊的用計故事

  戰國後期,秦國攻打趙國。秦軍在長平***今山西高平北***受阻。長平守將是趙國名將廉頗,他見秦軍勢力強大,不能硬拼,便命令部隊堅壁固守,不與秦軍交戰。兩軍相持四個多月,秦軍仍拿不下飯長平。秦王採納了范雎的建議,用離間法讓趙王懷疑廉頗,趙王中計,調回廉頗,派趙括為將到長平與秦軍作戰。趙括到長平後,完全改變了廉頗堅守不戰的策略,主張與秦軍對面決戰。秦將白起故意讓趙括嚐到一點甜頭,使趙括的軍隊取得了幾次小勝。

  趙括果然得意忘形,派人到秦營下戰書。這下正中白起的下懷。他分兵幾路,指揮形成對趙括軍的包圍圈。第二天,趙括親率四十萬大軍,來與秦兵決戰。秦軍與趙軍幾次交戰,都打輸了。趙括志得意滿,哪裡知道敵人用的是誘敵之計。他率領大軍追趕被打敗了的秦軍,一直追到秦壁。秦軍堅守不出,趙括一連數日也攻克不了,只得退兵。

  這時突然得到訊息:自己的後營已被秦軍攻佔,糧道也被秦軍截斷。秦軍已把趙軍全部包圍起未。一連四十六天,趙軍絕糧,士兵殺人相食,趙括只得拼命突圍。白起已嚴密部署,多次擊退企圖突圍的趙軍,最後,趙括中箭身亡,趙軍大亂。可惜四十萬大軍都被秦軍殺戮。這個趙括,就是會“紙上談兵”,在真正的戰場上,一下子就中了敵軍“關門捉賊”之計,損失四十萬大軍,使趙國從此一蹶不振。

  袁紹圍攻公孫瓚

  公元199年,冀州袁紹包圍了幽州的公孫瓚,公孫瓚數次突圍,都被敗下陣來,只得退回城裡,為了有效抵禦袁紹的進攻,公孫瓚下令加固工事,在城牆周圍挖了10條壕塹,在壕堅上又築起10丈高的城牆。同時,他還囤積了300萬斛***音:狐,一斛約為5鬥***糧食。果然,袁紹連續幾年攻城,都無功而返。

  袁紹一怒之下,動用全部兵力加緊圍攻。公孫瓚見情況不妙,急忙派兒子殺出重圍,去搬求救兵去了。後來,公孫瓚的救兵來到,他派人送信約定:以舉火為號,然後內外夾擊袁紹。誰知,送信的人一出城就被袁紹的部下抓獲,得知公孫瓚的計謀,袁紹便將計就計:按其約定時間舉火,公孫瓚果然中計,領兵出城接應救兵,卻遭到袁紹佈下的軍士伏擊,大敗而逃回城裡。袁紹乘勝在城牆外挖地道,直達守城的中央。等一切準備充分,袁紹一聲令下,大批袁軍彷彿從天而降,對公孫瓚的軍隊發起猛烈的攻擊,公孫瓚精心設計的防備傾刻瓦解。公孫瓚見敗局已定,殺死自己的家眷後,自盡而亡。

  相關人物:

  袁紹***153-202***,字本初,漢族,汝南汝陽***今河南省周口市商水縣袁老鄉袁老村***人。出身名門望族,自曾祖父起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稱。建安四年***199***擊敗了割據幽州的軍閥公孫瓚,勢力達到頂點;建安五年***200***的官渡之戰中大敗於曹操。

  在平定冀州叛亂之後,於建安七年***202***病死封鄴侯,是東漢西園八校尉之首、十八路諸侯的盟主***其史書為十三路***,也是三國時代前期勢力最強的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