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父母溝通議的論文
在家庭交往中,與父母不必太計較。以下是有關描寫和父母溝通的議論文,歡迎大家參閱!
1
與父母的一次談心學期結束了,當我把《素質報告單》遞給媽媽看時,他們的臉上都露出了欣慰和讚賞的笑容。我也忍不住心中的喜悅,和父母談起了這學期的學習和生活。父母除了關心的學子生活外,也很關心我們班其他同學的學子情況。我告訴她們,我們班有不少的同學在學習上開始突飛猛進,但也有些同學在學習上下跌了。說到學習 ,難免就要談到學習中存在的競爭問題。
父母用探究的眼光望著我,對我說道:“你覺得你現在面臨的競爭激不激烈?你怎樣看待學習中同學之前的競爭?現在你總是拿不到全班第一,你不覺得你不聰明嗎?你能承受學習中的的壓力嗎?”我不假思索地答道:“競爭當然激烈了。你看,班上高手雲集,你追我趕,競爭已趨向日化了,而且還要面臨其他班的競爭對手,你們說,競爭能比激烈嗎?”接著,我和父母就這個話題,各抒己見,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我認為一定的競爭可以激勵我們,大家好好加油,為新一年的開始做好充分的學習方法。
2
像我這麼大的人,也許都比較叛逆吧,當然,我也不例外。自從上了初中,我總與家人合不來。有時,我甚至為了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和父母大吵一番。以前總認為家是避難港灣的我,現在卻認為家是受難的地方,因為有事無事都要和爸媽鬧一鬧。我是寄宿生,每當週末都要回家。一方面又希望和爸媽在一起,一方面又不想聽他們嘮嘮叨叨的。
那天正好是寄宿生回家的日子,老師把我們上次考試的卷子發了下來,讓我們帶回家給家長簽字。卷面上那可憐巴巴的分數正張牙舞爪的向我示威。“哎!”想著等會兒媽媽見到卷子,我不由得嘆了口氣。夕陽的餘暉撒在我沉沉的書包上,似乎顯得更沉了。我雙手插在口袋裡,心事重重的向家蹭去。
“媽,我考砸了。”我回到家,對正在做飯的媽媽說。她愣了一下,並沒有說什麼,只是把鍋碗瓢盆弄得噼裡啪啦的亂響,來發洩心中的不滿。“你不要這樣好不好!你以為我不煩麼?我也想考好啊!”媽媽仍然在賭氣,沒有說話。我氣沖沖地衝進我的房間,把書扔到地上使勁踩。這也許是我當時最好的宣洩方法。鬧夠了,我便一下子倒在了床上。一滴淚,滑過我的眼角,末入髮際。原來我連幾個阿拉伯數字拼成的分數都不如。我越想越傷心,就把頭埋在枕頭裡嗚嗚地哭了起來。
3
從小,我習慣了獨立,只靠自己,後來長大後,因為有很多很多的困難纏繞著我,我不得不向父母求救,就自然而然養成了以來的習慣,與小時候不一樣了,只知道爸爸媽媽會在我完成之前幫我完成,我久而久之對獨立起了反感,我不會在自己一個人做事一個人當,把事情看成最最簡單的,不用自己完成,這對我來說何嘗不是好事呢?
直到那次,爸爸找來了我做了談話。
爸爸:“女兒啊,你現在也長大了,什麼事你自己也要有主見,你總不能依賴爸爸和媽媽一輩子,你長大後也會有當家的時候,所以現在你不能總是養成習慣,你要靠自己,不能依賴爸爸媽媽,如果長時間下去,你要是把自己看成那種要動手也要懂腦筋的人,你和別人一樣,別人既然能夠解決困難,那你又何嘗不行呢?你總是怕嘗試,你總是害怕傷害,那要是爸爸媽媽有一天突然沒有了,那你要靠誰呢,到時候,你也要學會動腦,為什麼不現在試試呢,就算結果是失敗,嘗試多次以後,等待你的只有成功了。你自己要學會加油,學會自主。”
我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因為的卻是自己做錯了。
我從此發誓我會按照爸爸的意思自己去獨立完成,成為爸爸媽媽心目中的好孩子!
4
小時侯,我們對父母依附。崇拜。進入青春期後,我們有了自己的思想,開始獨立行事,渴望從家長那裡拿到“解放證書”,渴望父母像對待大人那樣對待我們,甚至挑戰父母的權威。而在父母的眼裡,我們總是長不大的孩子,沒有生活經驗,沒有豐富的閱歷,卻有自己的主意。父母責怪我們越來越不服管教,越來越不懂事,而懷念我們小時侯的乖樣子。他們對我們的關愛之心沒有變,只是要求更加嚴格,免不了多叮囑幾句,在我們聽不進時,就覺得家長嘮叨。羅嗦。於是,我們與父母之間就產生了矛盾。
望子成龍。望女成風,是天下父母共同的心願。我們與父母的衝突,往往基於父母對我們的高期待。嚴要求。這種在我們看來有些苛求的“嚴”,反映出父母對於我們的愛。我們要理解。體諒父母的一片苦心。
與父母發生衝突,如果以強硬的態度頂撞,以粗暴的舉止反抗,或者對他們不理不睬。冷淡相對,或者由對某事的分歧遷移到對父母本人的惡感,甚至採用極端的辦法來處理,都是錯誤的,會造成極大的危害。
在家中,父母與我們之間容易產生矛盾和代溝,對此不能否認,不能漠視,但也不能誇大。積極的做法是從中架起溝通的橋樑。溝通是雙方的事。我們做子女的,要走近父母,親近父母,努力跨越代溝,與父母攜手同行。
在家庭交往中,與父母不必太計較。即使父母錯了,也要多原諒,不要非與父母爭個高低上下。有時即使爭贏了,也不一定給自己帶來快樂,給家庭帶來幸福;我們認了錯,也不會丟面子了,反而讓我們丟掉包袱,得到更多的愛和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