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除白色汙染建議書

  快餐盒、塑料袋生活中廣泛使用,由於這些塑料製品的分解需要二三百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它所造成的汙染對生態環境的破壞也就日趨嚴重。為防止和減少白色汙染對城市環境的破壞,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歡迎閱讀參考。

  篇1

  措美縣廣大青年朋友們:

  保護生態環境,構建綠色家園是我們共同的心願。生活在措美的每一個人無不希望我們的家園更加文明,環境更加優美,而日益增多的白色汙染給我們的家園帶來了許多缺憾。為此,團縣委號召全縣青年朋友,積極投身到抵制白色汙染活動中,努力創造整潔優美的生活環境。近年來,各類塑料包裝物被人們廣泛使用,由於種種原因,使用後廢棄的塑料袋不能及時清理,或懸掛在樹上,或散落在路旁,嚴重破壞了縣容縣貌,因此抵制白色汙染,已經刻不容緩。

  2010年國務院下了“限塑令”,明確規定一律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團縣委積極響應國家限塑令,號召廣大青年朋友積極行動起來,共同抵制白色汙染:

  一、廣大青年要從自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愛護環境,珍視健康,對塑料袋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少用,能重複使用就重複使用;

  二、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要帶頭拒絕塑料袋,積極加入到抵制白色汙染的隊伍中來;

  三、各超市、個體戶要儘量少提供或不提供塑料購物袋,要推廣有償使用環保布袋;

  青年朋友們,拒絕白色汙染需要大家的熱情,更需要大家的參與,為了我們的家園更加美麗,為了我們的生活環境更加美好,為了我們的子孫後代有一個乾淨的環境,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做起,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為創造綠色措美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吧!讓天更藍,讓水更清,讓地更綠!

  篇2

  xxx:

  白色汙染是人們對垃圾汙染環境的一種形象稱謂。在各種公共場所到處都能看見大量廢棄的塑料製品,它們從自然界而來由人類製造,最終歸結於大自然時卻不易被自然索消納,從而影響了大自然的生態環境。從節約資源的角度出發,由於塑料製品主要來源是面臨枯竭的石油資源,應儘可能回收,但由於現階段再回收的生產成本遠高於直接成本,在現行市場經濟條件下難以做到,這也許是產生白色汙染的原因。

  白色汙染的危害:

  一. 破壞市容環境。遺棄的塑料製品隨處可見,是造成環境髒,亂,差的一個重要原因,同時影響城市形象。

  二. 危害人體健康。遺棄的塑料製品如沾有汙染物,會成為蚊蠅和細菌生存,危害人體健康。

  三. 影響農作物成長。農田使用的塑料薄膜老化後,會破碎遺留在田間。破壞土地結構,阻礙植物吸收養分及根系生長,影響農作物生長。

  四. 危及動物安全。散落在江河湖海及田野的廢塑料碎片被動物及水生物誤吃,會導致動物生病及死亡。北京動物園的長頸鹿誤吃塑料袋致病,“國寶”熊貓因誤吃塑料袋致死的事也又發生。

  五. 若塑料被填埋,將直接佔用土地,且1000年內難以降解,影響土質結構;若被燃燒,則會產生有害氣體,汙染大氣。

  針對以上的危害,我提出以下建議:

  一. 在社群做宣傳,宣傳白色汙染的危害,教導人們愛護環境。

  二. 同學們週末在小區裡走走,發現塑料製品,應立即撿起,扔在附近的指定的垃圾桶內,做一名環保小衛士。

  三. 杜絕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在買東西時,應帶環保袋。

  四. 從自己做起,不亂扔垃圾。

  我在這裡懇請大家愛護,保護自己的家園,加強自己的環保意識。這樣才是解決“白色汙染”的最可行的辦法。

  篇3

  xxx:

  您們好!

  眾所周知,“白色”通常是純潔的象徵。但今年來,中華大地被從未有過的“白色汙染”所困擾。從城市到鄉村,從沿海到陸地,從綠蔭鬧市、廣場社群到農田渠溝、鐵道兩旁,河流中、湖面上,到處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廢泡沫塑料製品和殘缺不全的薄膜製品,對環境造成了極大的危害。

  隨著經濟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以及人們物質文化生活

  水平的不斷提高,塑料製品的用量與日俱增。塑料製品作為一種新型材料,具有輕便、防水、成本低等優點,在全世界被廣泛使用,而且呈逐年增長趨勢。商家在出售生活用品或食品時,一改過去用紙包裝的做法,普遍採用了塑料包裝袋,甚至填裝垃圾也是如此。消費者在購買熟食或小吃時,更是採用一次性餐具,於是產生了“盒飯”一說……。這對於滿足人們快捷方便的生活無疑是件好事。可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一旦這些塑料包裝物完成了它們的使命,便立即成了廢物,於是,“白色汙染”就出現了!

  據調查顯示,“白色汙染”的危害很大,有視覺危害、農業危害、環境危害,對健康更有危害。如此種種,“白色汙染”已成為“環境公害”。你們知道嗎?中國是世界十大塑料製品生產和消費國之一,1992年中國塑料原料的產量約為370萬噸,進口量近200萬噸,國內消耗量為600萬噸;1995年;原料的產量約為519萬噸,進口量近600萬噸,國內消耗量為1100萬噸……。這些龐大的資料足以向人類證明:必須要治理“白色汙染”了!

  那麼,面對這些難以處置的生產、生活垃圾,我們又該怎麼辦呢?

  我認為,我們應該尋找一條可迴圈利用塑料製品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我認為北京、上海等地主張的“回收利用”為主,縮源禁棄跟上,在有把握的情況下推出“替代物”的策略較為合理。最為積極的辦法就是儘快建立起一套適合市場經濟的制度,以利用對廢泡沫塑料進行回收、再生、利用,變廢為寶。總之呢!以宣傳教育為先導,強化管理為核心,回收利用為手段,產品替代為補充,以及生產者承擔“回收處置責任”的辦法,並要求所有生產、銷售、使用一次性泡沫塑料飯盒、農用薄膜等容易造成汙染的

  企業、個人都切實擔負起塑料垃圾減量、利用、再生的義務,嚴禁隨處棄置廢舊塑料。大家齊心合力,把“白色汙染”減縮到最小程度,並努力促使廢塑料轉化為最為重要的資源,在人類生活中發揮到更積極的作用,讓“白色汙染”這個詞永遠消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