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的汽車保養方法
司機在汽車保養上還是會犯很多常識性錯誤,這8種錯誤做法,下面是小編給大家精心挑選的,希望大家喜歡!供你參考和閱讀!
8種錯誤做法汽車保養方法
1、烈日下洗車
烈日下洗車,陽光打在車身上,以及通過水珠聚焦,會損傷車漆,這也是為什麼洗車後要將車身擦乾淨的原因。另外,洗車時一定要保持汽車空調外表的乾爽,如果汽車空調不小心被弄溼,會影響到汽車空調的壽命。
2、打蠟用圓圈方式
很多人給車身打蠟都習慣性地以圓圈方式進行,這是不正確。正確的打蠟方式是以直線方式,橫豎線交替進行,再按雨水流動的方向上最後一道工序,這樣才能達到減少車漆表面產生同心圓狀光環的效果。
3、機油加的過多
當發動機油底殼中的機油不足時,軸承與軸頸等摩擦會因機油的量少而潤滑不良,加劇磨損程度,甚至引發燒瓦軸事故。但是,如果機油太多,發動機在工作時曲軸柄、連桿大端會產生劇烈的攪動,不僅增加了發動機內部功率損失,而且還會使濺到缸壁上的機油增多,產生燒機油故障。因此,發動機油底殼中的機油應控制在機油尺的上、下刻線之間為好。
4、螺栓過緊
汽車上用螺栓、螺母聯接的緊韌體很多,應保證其有足夠的預緊力,但也不能擰得過緊。若擰得過緊,一方面將使連線件在外力的作用下產生永久變形;另一方面將使螺栓產生拉伸永久變形,預緊力反而下降,甚至造成滑扣或折斷現象。
5、風扇皮帶太緊
夏季氣溫過高,有的司機認為提高風扇皮帶的緊度,可以提高發動機冷卻效果,因此便一個勁地提高風扇皮帶的緊度,造成風扇皮帶過緊,殊不知這樣的做法是不對的。風扇皮帶應該保持鬆緊適當,因為過緊會使軸承負荷過大,磨損加劇,功率消耗增加,同時也會使水泵軸彎曲,皮帶拉長變形,壽命縮短。
6、認準進口輪胎
有些人買輪胎特別喜歡強調“進口”。但是,國外推的新款輪胎對國內的使用者來說有一個最致命的缺陷就是不適用。相反,一些國外品牌的輪胎在國內合資生產後,都根據國內道路狀況在輪胎側面增加了一層簾子布,從而大大增強了胎側的抗衝擊力,合資生產的輪胎從效能上講完全能夠替代進口貨。
7、新蓄電池不充電
蓄電池的首次充電稱為初次充電,初次充電對蓄電池的使用壽命有極大的影響。若不充電,即加“水”直接使用,蓄電池的容量不高,壽命將縮短;若直接充電,也會縮短壽命。通常蓄電池的初次充電是在加註完電解液後,用小電流充電大約1小時左右即可安裝使用。
8、長期停車不用
有的人買車之後不捨得用,只有放假時才開車出去玩,其實這樣的用車方式也是很傷車的。引擎與變速箱等傳動機件表面會因常處於與空氣直接接觸的狀態而生鏽,電瓶也會因為長期的自然放電影響到使用壽命。最好的方法是每隔幾天就跑一次車,跑個三四十分鐘。另外,總是短途用車也會傷車,車隨時在動但都開不遠,是傷車的重要原因。
保養週期究竟由什麼決定?
很多人都知道常見保養的專案包括:發動機機油、變速箱油、機油濾清器、空氣濾清器、燃油濾清器、空調濾清器、火花塞、制動液、發動機正時皮帶、發動機冷卻液、轉向助力液、制動器、電瓶、輪胎等等,而以下三個原因或多或少會影響保養週期的時間間隔。
1、汽車生產技術選擇更好的配件,採用更好的裝配工藝和更合理的發動機、變速箱管理系統能有效減少零部件之間的磨損,延長保養間隔。
2、配件技術配件技術的提高,能有效延長配件的使用期限。保養間隔有公里數的要求,大家可能都能理解,這是因為配件會根據實際使用量而磨損,用得越多磨損得也就越多。但即使沒開多少公里,為什麼3個月或者半年也得更換呢?有時間限制的主要原因在於各種油液。油液與空氣接觸後會被氧化,氧化會導致失效。
3、駕駛習慣和使用條件良好的駕駛習慣且大部分是長距離行駛,保養間隔可以更長。駕駛習慣不好,加上經常短途行駛,則應該採用稍微短一點兒的保養間隔。這裡所說的稍微短一點兒,最短也是廠家推薦的保養間隔。
保養間隔究竟誰說了算
1、在質保期內,汽車廠家說了算汽車廠家在汽車推向市場時就已經做過最嚴酷的實車試驗。根據實車試驗制定出了適合當地市場的最保守的保養間隔。同時規定,如果不按照保養手冊規定進行保養,將不享受質保。所以在質保期內,建議按照廠家推薦的各種配件和保養間隔,結合每次保養前的檢查結果選擇保養專案進行保養。這樣既不必擔脫保的風險,也沒有過多的花冤枉錢。
2、出了質保期,視汽車實際情況而定出了質保期的汽車,反正也不能指望廠家會再免費更換什麼配件了。就從實際情況出發吧,可以採用長效機油,這樣可以延長保養間隔。每個配件都是可以檢測出實際質量的,包括機油、制動液、電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