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移宮案的結果是什麼
明末的移宮案與梃擊案、紅丸案,並稱“晚明三大疑案”,那麼你瞭解明末移宮案嗎?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明末移宮案的結果,讓我們一起來了解。
明末移宮案的結果
移宮案是發生在明朝統治末期的一樁奇案,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兩黨之間競爭激烈,勢力錯綜複雜,趁著皇帝年幼兩個黨派都想借此機會把持朝政大權,移宮案結果也因此成為了專家們探討的問題。
後來移宮案中李選侍被大臣們趕出了乾清宮,大臣們在移宮案見到小皇帝時就三呼萬歲,並且由武藝高強的太監保護,把皇帝安頓好之後大臣們就開始集體對李選侍進行口誅筆伐,最後李選侍抵擋不住大臣們所施加的壓力,之後抱著剛生下來的公主住到了偏遠的冷宮中去,從此李選侍在冷宮中度過了一生。
移宮案結果很明顯是官員們獲勝了,當時的情形對於大臣來說非常有利,因為李選侍身邊只有鄭貴妃和魏忠賢這兩個人支援她,李選侍在當時朝廷當中的名聲並不好,再加上年幼的天啟皇帝也曾親口承認說李選侍凌辱過他,所以大臣們對李選侍非常痛恨,再加上移宮案御史的煽風點火,李選侍自然成為眾矢之的。
所以在移宮案一開始李選侍就從權力的頂峰跌落到了底層,被大臣們聯合趕出了乾清宮,在她出走乾清宮之後她的同夥魏忠賢也沒有再想起這個女人。其實,移宮案結果對於明朝末期的統治是十分有利的,後代專家曾說,如果當時移宮案中李選侍成功獲勝,能夠懷抱著八公主繼續住在乾清宮控制皇帝,那麼明朝的統治將會更加混亂,百姓的日子將會不堪設想,因為歷史上的李選侍是個愚蠢的後宮女人,並沒有很多政治手腕兒,她想做的只是當上皇太后享受尊榮罷了。
總的來說李選侍在移宮案發生之後被大臣們趕出了乾清宮,也被正式排擠出了權力中心,3個月之後,李選侍所住的冷宮,還曾經失火,但是當時朝廷政局已經穩定,沒有人想起這個在後宮中的悲慘女子。
明末移宮案的目的
移宮案是發生在明朝統治末期的一樁奇案,移宮案目的就是黨派爭權奪利,移宮案發生於明朝萬曆48年7月份,主要的內容是當時明光宗朱常洛即位,但是他的寵妃李選侍因為照顧皇長子朱由校就因此住進了乾清宮。
不過明光宗朱常洛不到一個月就死了,他的兒子朱由校順理成章成為皇帝,而李選侍就想借著皇長子年幼的藉口把自己奉為皇太后。當時的大臣們據理力爭,非常不同意李選侍的做法,在乾清殿外振臂高呼,把李選侍趕出了乾清宮,這就是移宮案的來源。
移宮案一直是歷史學家所探討的熱點問題,其實移宮案目的歸根到底就兩個字——權利。當時明末黨派之爭非常激烈,朝中各種勢力非常複雜。當時李選侍和大閹黨魏忠賢鄭貴妃是一夥兒的,朝中御史是另一派,兩黨之間的關係複雜交錯,在年幼的皇長子一即位之後,兩黨的勢力就開始激烈交鋒,當時朝中的大臣不同意李選侍成為皇太后,而李選侍想把國家大權控制在自己手中,由此爆發了移宮案。
其實移宮案爆發還有一個導火索,那就是魏忠賢,魏忠賢是中國歷史上臭名昭著的大太監之一,他在當時已經嶄露頭角,跟李選侍來往非常密切,李選侍想利用皇帝年幼把國家大權把持在自己手中在很大程度上受了魏忠賢的挑唆。
明末移宮案的背景
明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至九月一日,萬曆、泰昌兩帝相繼而亡,新帝即位之事關係著國家的命運,成為當時朝野關注的焦點。
天啟皇帝朱由校由於其父泰昌帝朱常洛不得萬曆皇帝的寵愛,他自幼也備受冷落,直到萬曆帝臨死前才留下遺囑,冊立其為皇太孫。朱由校的生母王才人雖位尊於李選侍之上,但因李選侍受寵,她備受李選侍凌辱而致死,臨終前遺言:“我與西李***即李選侍***有仇,負恨難伸”。而朱由校從小亦受李選侍的“侮慢凌虐”,終日涕泣,形成了懼怕李選侍的軟弱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