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著名詩人杜牧是誰

  唐代詩人杜牧是誰?杜牧是歷史上著名的詩人,傑出的詩人與散文家。下面是小編為你收集整理的唐代詩人杜牧是誰,希望對你有幫助!

  詩人杜牧簡介

  杜牧,字牧之,號樊川居士,京兆萬年人,唐代傑出的詩人與散文家。

  杜牧是當朝宰相杜佑之孫,在家族中排行第十三,故被稱為“杜十三”,他的政治才華非常出眾,文采也非凡,讀書之餘對軍事也很關心,曾寫過《孫子》註解。杜牧二十歲便通讀經史,對治亂與軍事尤其感興趣,二十三歲時寫出了著名的《阿房宮賦》,二十五歲寫《感懷詩》表達對藩鎮問題的見解,彼時已頗有名氣。杜牧二十六歲考中進士,被授為弘文館校書郎,後任江西觀察使幕、淮南節度使幕、觀察使幕、膳部、比部、司勳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

  公元852年,杜牧病逝,臨死之前自撰墓誌銘,作為一代文豪寫的墓誌銘卻是平實無奇。杜牧以七言絕句著稱,以詠史抒懷為主,創造了晚唐詩歌的高峰,人稱“小杜”,與李商隱合稱“小李杜”。

  杜牧的詩

  杜牧的詩歌可以分為兩種型別,一種偏向豪邁,一種偏向香豔,前者杜牧在描繪的時候往往較為傷感,有時是弔古,有時是感懷,表達的思想感情立意奇特。後者多用清新的筆調記錄下不同的景物,詩的基調也以讚美為主。

  杜牧平生憂國憂民,又有滿腔的抱負,再加上他為人細膩情感豐富,也就成就了杜牧的詩能在峭健之中而又有風華流美之致,這在晚唐時期都是無人能及的,甚至在整個唐代都找不出第二位。

  杜牧能在日常景觀中發現獨特的美,而且能找到和眼前基調最切合的意境,並通過畫面的描述和情思的寄託,賦予詩歌生的靈性,對自然的歌頌也是杜牧自身抱負抒發的體現,詩中往往也蘊含著杜牧在晚唐真實的感受。

  在詩歌的表達上,杜牧多用率真直賦寓理於事,也正因為如此,杜牧的詩又有豪爽俊朗的風格,他的詩歌形象鮮明,極具感染力,這與他擅長用比喻、寄情於景、以景表情活用對比等手法有密切的聯絡,

  杜牧的古詩受杜甫、韓愈的影響,把敘事、議論、抒情三者融會貫通,形成自己的一派風格通過散文的形式夾雜著議論,杜牧的詩成為後人學習的目標。

  杜牧的絕句,成就非常高,享有盛譽,受人敬仰。世人對他的絕句的評價也很高,杜牧的寫景抒情,意境幽美已經超過盛唐時候絕句的水平了,杜牧善於從自然景物中美的形象中,提煉精華部分,他的絕句情景交融,含蓄精練,讀起來朗朗上口,深受人們喜愛。

  名詩人杜牧赤壁賞析

  杜牧創作的絕句《赤壁》是一首抒發自己抱負的詩,詩人借赤壁之戰談到當下國家存亡,詩人抒發自己不被重要的情思,想要為國效命的志向終究還是不能實現。

  詩的前兩句是作者在重遊赤壁時想到歷史上的赤壁之戰,折斷的武器還沒有被完全抹去存在,暗指歲月的流逝,如今已是物是人非,鏽跡斑斑的兵器,引發作者一系列聯想,讓詩人情緒萬千的罪魁禍首,他要將它磨洗親自確認,赤壁之戰的遺留之物引發詩人無限傷感之情。

  後二句是人們傳誦的佳句,這裡和歷史故事有關,要是當年東風不幫周瑜的話那麼大喬、小喬就要被銅雀臺困一輩子了。我們知道赤壁之戰是著名的以少勝多,諸葛亮借東風,用火攻擊敗曹操的船隊,而東風要是不幫周瑜,那麼這場戰爭的結果可能完全轉變。

  但是作者卻不談東風帶來如何幫助,而是從側面,通過大喬二喬的命運來說明東風的重要性,如果曹操勝利,大喬小喬必然被抓走關在銅雀臺裡,這樣讓全詩有了特別的韻味。把瀰漫硝煙的戰爭寫的很隱晦。

  《赤壁》的創作是給予杜牧的政治傾向的,杜牧在詩中通過寫銅雀臺暗喻當下,以小見大,杜牧通曉政治,對晚唐時局的變化有自己的理解,他也曾向統治這提出自己的看法,但是無奈不被採納。

  在赤壁中,杜牧不但沒有從正面也東吳如何戰勝曹軍,反而假設東吳失敗的結局,從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詩人在借歷史傾吐自己鬱郁不得志的憤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