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將軍李廣是個什麼樣的人

  李廣與李陵都是漢朝傑出的將軍,李廣素有飛將軍之稱。但是李廣是個什麼樣的人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李廣是個什麼樣的人,希望對你有幫助!

  李廣是個什麼樣的人

  首先,李廣是個驍勇善戰,智謀雙全的人。

  李廣曾在漢文帝年間、漢景帝年間、漢武帝年間任職,先後率領士兵平定過吳楚七國之亂,在雁門、代郡等地打擊匈奴。據不完全統計,李廣曾率兵征戰七十多回,並立下多次戰功。李廣曾率領數百個騎兵用智謀矇騙了上千匈奴大軍,並且全身而退。匈奴人一聽到李廣的名字,都十分害怕,連匈奴單于都很敬佩李廣的才智與謀略。

  其次,李廣還是位持之永恆,敢於追求夢想的人。李廣的祖先是秦朝名將李信,所以李廣在小時候就樹立了遠大的志向,即要成為一名驍勇善戰的將士,為保衛國家而努力。因此,李廣從很小時候起便練習射箭,無論嚴寒酷暑,李廣總能堅持不懈的練習。功夫不負有心人,李廣精湛的射箭技術終於練成,併成為西漢時期著名的神箭手。

  除去上述的優點,李廣還是個什麼樣的人呢?事實上,李廣還是位心胸狹隘,錙銖必較的人。李廣為人比較小氣,如果別人得罪了他,李廣一定會想辦法報復回來。比如,李廣殺霸陵尉一事中,就可以看出李廣報復心比較強。李廣在貶謫期間遭到了霸陵尉的奚落,等他再次受到重用時,毫不猶豫地便殺掉了霸陵尉,足以看出李廣是位心胸狹隘的人。

  李廣與李陵關係

  李廣與李陵都是漢朝傑出的將軍,雖然李陵最終被匈奴勸降,但是其中的緣由也是隻有自己清楚;李家三代將門,是大漢王朝的堅決實力,在漢武帝收復匈奴的戰鬥中,李廣和李陵以及李家軍都發揮出重要作用;李廣一生戎馬,最終因為在征討匈奴過過程中迷失路線,害怕貽誤軍隊戰機,最終選擇以死謝罪,一生與匈奴交戰七十餘場,出色的軍事天賦讓其在戰鬥中連連告捷,同時也贏得匈奴的尊重,被稱之為“飛將軍”。

  李廣與李陵屬於爺孫關係,在李廣的教導下,李陵自幼習武,棍棒槍法也是精通,成年之後,李陵就開始參軍,作為李家軍的一員,李陵在實戰中表現突出,被封為“中郎將”;北方匈奴進犯,漢武帝則命令年輕的李陵為先鋒官出征北伐,作為一名沒有實戰經驗的將軍,在北方惡劣的環境下,李陵以及李家軍誤入敵人的圈套,在副將的拼死保護下,李凌殺出包圍,但是還是被匈奴的左前鋒生擒。

  李廣與李陵都是漢武帝賬下實用的武將,其中李廣還輔佐過文帝,是文帝時期的御林軍總管,多次救駕有功;二人的結局都不是太好,但是二人在戰場上確實表現出一個軍人的行為,是華夏統一的關鍵,二人死亡之後,漢武帝都深感悲痛;後人對二人也是十分尊敬,在其故鄉,也就是現在的甘肅天水處為其搭建石像,以供軍魂。

  飛將軍李廣簡介

  據歷史記載,飛將軍李廣身長八尺有餘,而且體格健壯,是習武的奇才。而李廣自小也喜愛練舞,不論是棍棒還是刀槍,小小年紀的李廣已經耍的有模有樣了。而李廣也出生於將相之家,祖祖輩輩都是保家衛國,躊躇滿志的英雄,在朝中有些舉足輕重的地位,連當朝聖上也要忌憚他們家三分,其勢力可見一斑。據悉,李廣最厲害的便是他的弓箭法,不僅百發百中,而且相當有力量,令人驚奇。

  盧綸在《塞下曲》中就對李廣的箭法有所讚揚。據歷史記載,當時的李廣與將士們喝完酒之後,趁著月色皎潔,便背上弓箭,騎著駿馬出去打獵了。途徑一個草叢,李廣聽聞草叢中有窸窸窣窣的聲音,還有一個龐大的軀體,以為是一隻大老虎,便拔出弓箭向其射去。待弓箭射中之後,眾將領紛紛騎著馬前去觀看,不料卻只見一支弓箭插在石頭上,並沒有什麼老虎。但李廣射穿石頭的故事也在民間流傳起來,眾人紛紛對李廣敬仰不已。李廣作為一名將領,有勇有謀,對屬下情深意重,實在是令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