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多餘的做法打一成語

  作為漢語詞彙的重要組成部分,成語不僅是語言單位,而是包含著的漢民族特有文化的語言材料。,你們知道答案是什麼嗎?如果不知道,跟著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畫蛇添足

  畫蛇添足的詞語解析

  [釋義] 畫蛇時添上腳。喻指徒勞無益;多此一舉。

  [語出] 漢·劉向《戰國策·齊策》:“楚有祠者;賜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謂曰:‘數人飲之不足;一人飲之有餘;請畫地為蛇;先成者飲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飲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畫蛇;曰:‘吾能為之不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奪其卮曰:‘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遂飲其酒。為蛇足者;終無其酒。”

  [正音] 添;不能讀作“tiǎn”。

  [辨形] 添;不能寫作“填”。

  [近義] 徒勞無功 多此一舉

  [反義] 畫龍點睛 恰到好處 恰如其分

  [用法] 用來形容不應該做的多餘的事。含貶義。一般作賓語。

  [結構] 連動式。

  [辨析] ~和“弄巧成拙”;都可表示“自以為做得好;結果壞了事”的意思。但~偏重在“做多餘的事”;“弄巧成拙”偏重在“想做得好些;巧妙些”。

  [成語故事]

  古代楚國有個貴族,祭過祖宗以後,把一壺祭酒賞給前來幫忙的門客。門客們互相商量說:“這壺酒大家都來喝則不夠,一個人喝則有餘。讓咱們各自在地上比賽畫蛇,誰先畫好,誰就喝這壺酒。” 有一個人最先把蛇畫好了。他端起酒壺正要喝,卻得意洋洋地左手拿著酒壺,右手繼續畫蛇,說:“我能夠再給它添上幾隻腳呢!”可是沒等他把腳畫完,另一個人已把蛇畫成了。那人把壺搶過去,說:“蛇本來是沒有腳的,你怎麼能給它添腳呢!”說罷,便把壺中的酒喝了下去。 那個給蛇添腳的人終於失掉了到嘴的那壺酒。

  畫蛇添足造句

  1、畫蛇添足的故事,出自《戰國策·齊策》。

  2、我們不要幹畫蛇添足那樣的蠢事。

  3、明明是件好事,經他畫蛇添足地描述後,反而成了壞事。

  4、本來一場成功的演講,就敗在結尾那畫蛇添足的笑話。

  5、最後,他又加了幾句,自認為是點睛之筆,沒想到到了老師眼裡卻成了畫蛇添足。

  6、每次考試他總要畫蛇添足般多寫很多無用的話,讓原本簡潔明瞭的作文顯得冗雜累贅。

  7、他本來就很羅嗦,畫蛇添足也非意外。

  8、這簡直是畫蛇添足,多此一舉。

  9、多寫上這一句,不但沒增強表現力,反而成了畫蛇添足。

  10、明明是件好事,經他畫蛇添足地描述後,反而成了壞事。

  11、這篇作文字該結束了,你怎麼又加上最後這段話,豈不成了畫蛇添足。

  12、在作文時,我們一定要詳略得當,絕不能添枝加葉,畫蛇添足。

  13、你們這是把時間浪費在畫蛇添足上。

  14、他認為這樣做並無大礙。實際上,這是畫蛇添足。

  15、切勿刻意求工,以免畫蛇添足,喪失了自然。

  16、你這樣畫蛇添足,豈不是多此一舉嗎?

  17、發表意見應精簡有力,切忌畫蛇添足。

  18、這件事明明完成了,你又去找些岔子來,真是畫蛇添足,多此一舉。

  19、作者在文章的末尾硬加上一段不必的議論,這就是畫蛇添足,多此一舉。

  20、別再給娃誕蛋糕加裝飾品了,那會畫蛇添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