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二則課後反思
《寓言兩則》是國標本蘇教版語文教材三年級下冊中的一篇課文,看似短小的故事中蘊藏著深刻的寓意,可以給孩子們深深的啟示。下面是為大家準備的,希望大家喜歡!
範文1
1.教學中要突出以讀代講的特點。文言文的教學和現代文一樣,仍然要堅持以讀為主,重在感悟,尤其是課本中提供了譯文,對照譯文學生學習起來並不困難。但是,文言文的讀法與現代文略有不同,如果讀句過程中停頓的地方有錯誤,就會給理解句子的意思帶來困難。因此,教學中我在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之前,首先帶領學生解決朗讀問題。
2.教給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教學中我先讓學生結合譯文理解重點字的意思,再嘗試著理解句子的意思,直到將整個故事連成一段通順的話。特別是在教學第二則寓言時,我基本上是放手讓學生自己學習的。
3.我認為教學寓言時,總會出現這樣的問題:當學生能用自己的話講出寓言故事的內容,講故事中揭示的道理,教師會以為他們已經理解的很好了,可是,結合生活實際舉例、談感受時,卻常常說的那麼牽強。這是因為他們不理解故事的寓意呢?還是因為他們的生活經歷太少呢?而難以恰當地表述相對應的例項呢?這需要教師們進一步思考。
範文2
《寓言兩則》是蘇教版第六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講述了古時候有個人盼望自己的禾苗長得快些,就將禾苗一棵一棵往上拔,結果禾苗都枯死了.這篇課文的內容比較淺顯,主要通過指導學生朗讀來領會課文內容,把握故事內容,結合生活實際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做,不可急於求成
一,匯入
寓言是三年級的學生首次遇到的新的體裁,所以一上來,我覺得有必要讓學生理解什麼是寓言,讓學生知道在這則小故事中包含著一個道理.並讓學生說說平時看過或聽過的寓言故事,讓學生從現實的例子中真正理解寓言二字的含義.即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然後通過學生說的例子中匯入我們要學習的一則寓言《揠苗助長》.學貴有疑,我大膽地讓學生針對題目去質疑,然後幫助學生歸納出要解決的問題,並打上問好,讓學生做到心裡有數。
二,以讀感知,以演促演
這則故事很精彩,通過演的方式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能讓學生通過真實的演來掌握道理.但是要能演好卻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因為只有讓學生掌握了文中人物的心情,語氣,動作,把自己當做文中的農夫,才能很好的通過演出再現課文的內容.所以在整堂課的學習中,我反覆讓學生進行朗讀,每一次都有不同的要求,真正做到了在讀中理解課文,在讀中感悟課文.在閱讀中與文字對話,在對話中師生交流,在交流中共同成長.
例如:"宋國有個農夫,他巴望著自己田裡的禾苗長得快些,就天天到田邊去看.可他總覺得禾苗一點兒也沒有長,心裡十分焦急."在這一小節中我主要想通過反覆的讀讓學生自己理解農夫那時候的心情,然後讓學生自己通過自己的朗讀來想象農夫會怎麼看,會怎麼想,會怎麼說,為最後的表演做一個鋪墊,讓學生在表演中有話說.每一小節都能這樣讀演結合,以讀促演
這樣一次一次的閱讀與小表演的結合,讓全體學生都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學生真正地成了學習的主人.《大綱》中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他們在實踐中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學生自主學習,既避免了教師的煩瑣講解,又培養了他們獨自發現並解決問題的能力,使教學活動真正建立在學生活動,自主探索的基礎上
三,重視字詞教學
這是一課時的教學,所以識字,寫字也十分重要.這堂課,我充分藉助現代化教學手段來豐富識字教學.讓學生自己來為生字找"朋友",真正的把生字運用到生活中去
四,不足之處
課堂中難免有不足之處,比如對於學生的回答評價語言少,總感覺到只有那麼幾句可可以表揚的話,還有在讀的層次設計上要有所把握
整堂課我就是從以上幾方面引導學生積極地投入學習,讓學生真正地做學習的主人。
範文3
寓言故事學生雖然有所接觸,但還理解不深。從讀懂寓言內容到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是閱讀理解的提升,也是寓言教學的難點。於是我先引導學生了解寓言本身的內容,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加深對寓言的理解,同時剖析寓意,讓學生理解寓言的本質,最後將它的寓意延伸到學生的實際生活中來,引導學生對例項中人物的行為作出正確判斷。
比如:學習了《亡羊補牢》後,你覺得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有哪些事亡羊補牢還不晚?有的說“當我們犯了錯誤時,我們亡羊補牢還不晚。”還有的說“當我們現在學習成績不太好時,我們亡羊補牢,努力學習現在還來得及。”也有的說“當我們得了一些小病時,我們要趕緊引起重視,免得小病引起大病。”看來學生對寓意已經理解透徹並能運用了。寓言是用一個淺顯的故事蘊含一個深刻的道理。目的就是讓學生從這個深刻的道理中學會怎樣做人怎樣做事。
看了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