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勢利導的成語典故

  因勢利導,成語,因:循;勢:趨勢;利導:引導。順著事情發展的趨勢,向有利於實現目的的方向加以引導。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善戰者,因其勢而利導之。下面是。

  成語故事

  戰國時期,魏惠王看到商鞅把秦國變強大了起來,於是也學秦孝公的樣,想找一個像商鞅那樣的人才。那時候,孫臏和龐渭是同學,拜軍事奇才鬼谷子為師,一起學習兵法。當聽到魏國國君以優厚待遇招求天下賢才到魏國做將相時,龐涓再也耐不住深山學藝的艱苦與寂寞,決定下山,謀求富貴。

  龐涓的確有本領,不久便把魏國周圍的諸侯小國一一征服。宋、魯、衛、鄭的國君也紛紛來到魏朝賀,表示歸屬。不僅如此,龐涓還領兵打敗了當時很強大的齊國軍隊,這一仗更提高了他的聲威與地位,龐涓開始自以為是、泱泱得意了。

  後來,魏惠王也聽到孫臏的名聲,有一次跟龐涓說起孫臏。龐涓派人把孫臏請來,跟他一起在魏國共事。可不久,龐涓就在背後在魏惠王面前誣陷孫臏私通齊國。魏惠王十分惱怒,把孫臏辦了罪,在孫臏的臉上刺了字,還剜掉了他的兩塊膝蓋骨。

  幸好齊國有一個使臣到魏國訪問,偷偷地把孫臏救了出來,帶回齊國。到齊國後,孫臏被田忌推薦給齊威王。威王很器重孫臏的軍事才能,任他為軍師。有一次,魏國派龐涓與韓國一起進攻趙國,趙國向齊國求救。齊王派田忌為,孫臏為軍師,帶著軍隊前去幫助趙國。

  孫臏對田忌說:“現在魏國把精銳的兵力都拿去攻趙國,國內大多是些老弱殘兵,十分空虛。咱們不如去攻魏國大梁。龐涓聽到了,一定要放棄邯鄲,往回跑。我們在半道上等著,迎頭痛擊他一頓,準能把他打敗。”

  果然,龐涓得到本國的告急文書,只好退兵趕回去,齊國的兵馬已經進魏國了。孫臏見龐涓被引誘回來,就對田忌說:善戰者因其勢而利導之,大意是魏國軍隊強悍,看不起齊國,總以為咱們的軍隊膽子小。善於指揮作戰的人就要順著這一趨勢往有利的方面來引導。於是,孫臏建議現以假裝敗退,採用逐日減灶的計策,好讓敵人產生誤解。田忌命令部隊修灶做飯,第一天修十萬個灶,第二大修五萬個灶,第三天減少到三萬個灶。

  魏國發動大量兵力,由太子申率領,抵抗齊軍。這時候,齊軍已經退了。龐涓察看一下齊軍扎過營的地方,發現齊軍的營盤佔了很大的地方。他叫人數了數做飯的爐灶,足夠十萬人吃飯用的。龐涓嚇得說不出話來。第二天,龐涓帶領大軍趕到齊國軍隊第二回紮營的地方,數了數爐灶,只有能夠供五萬人用的了。第三天,他們追到齊國軍隊第三回紮營的地方,仔細數了數爐灶,只剩了兩萬人用的了。龐涓這才放了心,笑著說:“我早知道齊軍都是膽小鬼。十萬大軍到了魏國,才三天工夫,就逃散了一大半。”他吩咐魏軍沒日沒夜地按著齊國軍隊走過的路線追上去。

  孫臏估計追兵夜晚可以趕到地勢險要的馬陵,就選定一棵大樹,颳去樹皮,寫上“龐涓死於此樹下!”幾個大字,並且讓一些射手埋伏在大樹周圍的亂草叢中,約定見到火光時,一齊放箭。果然,龐涓在夜裡趕到了馬陵。當他派人點著火把辨認樹上的字跡時,無數飛箭一起朝火光射來。頓時,魏軍大亂。龐涓這時才知中了圈套,走投無路,只好自殺了。

  這就是歷史上“孫龐鬥智”的故事。成語“因勢利導”就是由孫臏所說的“善戰者因其勢而利導之”簡化來的。“因”是順著、按照;“勢”是趨勢;“導”是引導。整個成語的意思是要順著事物發展的趨勢和規律來很好地加以引導。

  孫臏小傳

  孫臏,戰國時期傑出的軍事理論家和軍事指揮家,齊國人,據傳少年時貧窮孤苦,年長後去深山跟自號鬼谷子的王栩學習兵法。因學習勤奮,精心鑽研,深為老師所喜愛,但卻遭到了同學龐涓的妒嫉,被龐涓暗算除去膝蓋骨。後由齊國使者祕載歸國,被齊國大將田忌收留。在一次賽馬中,助田忌贏了國君,才華初露,被齊威王封為軍師。後來,孫臏和他的弟子們一道對自己的作戰經驗進行了總結,寫成了偉大的軍事著作《孫臏兵法》。

  典故溯源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善戰者因其勢而利導之。”

  【原文】 後十三歲,魏與趙攻韓,韓告急於齊。齊使田忌將而往,直走大梁。魏將龐涓聞之,去韓而歸,齊軍既已過而西矣。孫子謂田忌曰:“彼三晉之兵素悍勇而輕齊,齊號為怯, 善戰者因其勢而利導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五十里而趣利者軍半至。使齊軍入魏地為十萬灶,明日為五萬灶,又明日為三萬灶。”龐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齊軍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過半矣。”乃棄其步軍,與其輕銳倍日並行逐之。孫子度其行,暮當至馬陵。馬陵道狹,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樹白而書之曰“龐涓死於此樹之下”。於是令齊軍善射者萬弩,“夾道而伏,期曰“暮見火舉而俱發”。龐涓果夜至斫木下,見白書,乃鑽火燭之。讀其書未畢,齊軍萬弩俱發,魏軍大亂相失。龐涓自知智窮兵敗,乃自到,曰:“遂成豎子之名!”齊因乘勝盡破其軍,虜魏太子申以歸。孫臏以此名顯天下,世傳其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