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過春節作文

  每個地方過春節都是不一樣的,那麼,在重慶是怎樣過春節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範文一

  重慶是一座火辣辣的城市,有著火辣辣的天氣,有著火辣辣的人民,就連過春節,也是火辣辣的呢!

  過年前幾天,大街小巷到處張燈結綵,燈火通明,把重慶打扮得如同天上的街市。霓虹燈閃爍著,就像那天上的繁星,把黑夜照得如同白晝一般。濱江路上掛滿了彩燈,彷彿一條長龍在江邊穿梭。除夕那天一大早,家家都貼上了對聯和窗花,門上還倒貼著一個“福”字,意味著“福到了”。傍晚,長輩們像變魔術般變出雞鴨魚肉,利落地做起年夜飯來。不一會兒,一桌豐盛的菜餚就呈現在我們面前。

  今天,是一年一次的,而且很隆重的——春節。

  春節的習俗有很多,如貼春聯,吃團圓飯,放煙花炮竹,剪剪紙,掛燈籠……今天我們就把春聯給貼上了。這個習俗還得從古時侯說起,據說,以前有一個叫“年”的怪物,喜歡來在農曆正月初一的一天來欺負老百姓們,所以大家就想出了這個辦法,用紅色的東西來嚇唬“年”!!

  年夜飯吃得越久,這一年的運氣和福氣都會更好。飯桌上,我們頻頻舉杯,對長輩送上最衷心的祝願。他們還要行酒令、猜拳,那豪爽的聲音,幾乎要把窗玻璃震碎。吃完年夜飯,我們便開啟電視機,吃著花生、瓜子,看起春節聯歡晚會來。大人們往往會端來牌桌,邊打麻將邊看電視。我們幾個小孩兒,便趁著這個時候下樓買菸花燃放。看著一發發禮花升上天空,又如仙女散花般墜落下來,真是漂亮極了。

  我們去給大人拜年,大人們也會把一張張紅色的百元大鈔塞給我們。別小看壓歲錢,還包含著長輩對晚輩的祝福和一片心意,希望小孩能健康成長。

  正月十五之後,這種熱鬧場面也就結束了,火辣辣的春節也就此銷聲匿跡了......

  範文二

  過年了,年前的大雪凍不住大街小巷裡熱鬧的鞭炮聲,人們的臉上都盪漾著愉快的笑容。說起過年,免不了提到吃。對於吃,重慶人更是妙“手”生“花”。大年三十夜,重慶人家裡一般都備有幾隻口彩吉利的菜蔬,比如豬大腸叫做常常順利;魚圓肉圓稱為團團圓圓;鯗頭煮肉就是有想頭;春餅裹肉絲暗指銀包金絲;黃豆牙叫如意菜;落花生叫長生果;黃菱肉、藕、荸薺、紅棗四物並煮美其名曰有富,重慶話藕的諧音為有,黃菱肉形似元寶,音形相加等於有富。吃完年夜飯,來看看重慶人過年的活動吧:重慶過年的娛樂活動大致有鑼鼓、紙鳶、龍燈和花爆4種。所謂鑼鼓又稱年鑼鼓,在大鑼大鼓之外,加上脆鼓、小鑼和竹板。年鑼鼓在正月初五之內,多為商家所用,另外,年鑼鼓還有為其它娛樂活動喧染助興的功能。重慶人對各式年鑼鼓有自己的說法:只聞其聲不聞其詞的取名為元宵鼓、招財鼓、雨夾雪和七五三;既聞其聲又聽其詞的叫做十番、風雲會和絲絃鑼鼓;既無節奏又無言詞的重慶人統稱為亂劈柴。所謂紙鳶就是“鷂兒”。鷂兒用細竹為骨,製成飛禽形狀,用紙或絹粘在上面,穿上線迎風放飛。重慶人向來心靈手巧,鷂兒的形狀多彩多姿,有蜈蚣形、蝴蝶形、美人形、月亮形、星形等等;還有以竹為笛,把它綁在鷂兒的頭上,使風聲入笛,其聲如箏,這種型別的鷂兒才是風箏。另外,過去重慶人還別出新裁地用很長的紙條,粘在小竹圈上,套線上中,等到鷂兒放到高處,將竹圈和紙條附線迎風而上,被重慶人稱作燈鷂。龍燈的涵義比較寬泛,說小了它是用紙或絹蒙成各種形狀,能夠為燃燭避風的燈罩;說大了它就是正月十五或八月十五燈會的統稱重慶的春節作文6篇作文。原先重慶的船燈,一般以細木為骨,紮成船的形狀,再蒙上皮紙或嵌上玻璃;還有馬兒燈,用細竹紮成馬的形狀,但沒有四條腿,用紙糊上,分為前後兩截,每截當中點燃一支蠟燭,分別系在兒童前後身上,象騎馬的樣子;再有走馬燈,燈中豎以麥秸,秸下插在細釘當中,燈的上面是紙製的風車,四邊掛著紙剪的人和馬,用燭煙驅動風車,旋轉燈上的人馬。走馬燈和船燈,只能懸掛不能行動,而其他形狀的燈則可以隨龍燈大隊一起喧鬧於大街小巷之間。花爆就是煙花和爆竹的總稱。最大的稱煙火,要在空曠處搭架引放,以看煙花流熒為主;其次是花筒,小大由之,老少咸宜,點燃後既聽其聲又觀其形;再次是炮杖,尤為少兒所喜,燃放後只為聽其驚心動魄的一響。那時候重慶百姓燃放的花爆,多為花筒,比較著名的有在木盆中施放的金盆鬧月、在池塘河溪中施放的水老鼠,以及不受地形限制,各到各處都可施放的九龍取水、二龍戲珠、白鵝生蛋、老鸛彈霞等等。一方水土釀就一方習俗。老重慶的過年習俗,反映了重慶人隨緣、達觀、仗義、機敏、幽默以及熱愛生活、知書識禮、樂趣自取的一方民風,這實在是重慶人的福氣。

  範文三

  你們知道我的家鄉重慶過年的習俗嗎?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

  臘月一開始,家家戶戶都會殺年豬,醃臘肉,灌香腸。做好了這些,最後再拿去薰,薰好了一看,就會發現臘肉和香腸被薰得黑乎乎的,但此時卻時不時發出一陣誘人的香味。不僅如此,在這一天,大家都會大掃除,把每個角落都打掃得一塵不染。

  臘月二十六開始,自己人開始吃團圓飯了。外出的人都會趕回家。大伯家吃了吃二伯家,輪流著吃,每家都少不了魚,表示年年有餘。

  臘月的最後幾天,人們會抽空趕集購買各種各樣的年貨:糖果、餅乾、水果……會吃到平常吃不到的美味零食。

  除夕這天,人們都會放下手中的活兒,盡情地玩。下午,人們會貼春聯、年畫,晚上要守歲。到了除夕的最後一刻,人們都會放鞭炮迎接新年的到來。

  大年初一,小孩要給長輩拜年,就會得到一筆豐厚的壓歲錢

  人們早上必須吃湯圓和雞蛋,雞蛋一定是兩個,代表二紅喜。早餐後,一定要給去世的祖先拜祭,給他們報平安。中午的菜裡一定會有豬頭上的東西:豬舌頭、豬嘴巴、豬耳朵。初二一定是給外公外婆拜年。

  十五元宵節,中午一定要吃豬尾巴,初一吃豬頭,元宵節吃尾巴,代表這一年有頭有尾。晚上還要吃湯圓,預祝家人團團圓圓,還要猜燈謎呢!

  瞧,這就是我家鄉過年的習俗,跟我過年去吧!

  
的人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