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為什麼要吃大蒜

  端午節吃大蒜的習俗,相信你沒聽說過吧,其實在很多地方,端午節一定要吃大蒜。那麼呢?下面小編為您介紹一下。

  ?

  吳江農諺有云:“端午不吃蒜,鬼從門前鑽。”端午吃大蒜,聽說可以避“五毒”,避邪驅瘟。豆腐燉大蒜,則是端午節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

  按老南京規矩,端午的中午,每家都要把整頭的大蒜放在鍋膛裡燒熟給孩子吃,一個孩子獨吃一頭,因“獨”諧音“毒”。孩子吃了燒大蒜,夏天不拉痢疾,腹內不長蟲。家家必吃莧菜,據說夏天可免腹疼。

  河南、浙江等省農村每逢端午節這天,家裡的主婦起得特別早,將事先準備好的大蒜和雞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有的地方,還在煮大蒜和雞蛋時放幾片艾葉。早餐食大蒜、雞蛋、烙油饃,這種食法據說可避“五毒”,有益健康。

  端午節吃蒸獨蒜的習俗

  端午節,也有一些地方吃“蒸獨蒜”***一棵蒜苗只長一個又圓又大的蒜頭,稱之為獨蒜***。

  蒸獨蒜做法極其簡單。將若干獨蒜剝掉外皮,洗淨,用碗裝好,撒些紅糖,在鍋裡蒸至熟爛。端上桌後,再淋一勺香油,用筷子和勻。一家大小在享用其他美味之前,人人都得遵循老規矩—先吃獨蒜。夾一個獨蒜放在嘴裡,只需輕嚼幾下,蒜蓉便軟軟地滑進了胃裡。獨蒜特有的香味與辛辣味會讓人的味覺神經高度興奮,也讓人的胃口大開。

  端午吃獨蒜的習俗據說是由初唐時期,在本縣任職的一位李縣令流傳下來的。李縣令有個寶貝兒子名叫得福。得福十歲時,得了一種類似慢性腸炎的瀉病,每天拉稀十幾次。由於縣令是個人人稱頌的好官,登門獻藥方的名醫不計其數,但沒有一個方子見效。縣令眼看自己的兒子生命垂危,他傷心得肝腸寸斷。

  轉眼到了端午那天,一位曾經得過縣令幫助的鄉野郎中聽說此事後,主動走進縣衙,對縣令說他有個民間偏方能治癒公子的病。郎中把寫好的方子拿給縣令看,只見上面寫著:“蒸獨蒜一碗”。縣令看到這個奇怪的方子心生疑慮,但還是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態在吃端午飯時給兒子蒸了一碗獨蒜。他怕兒子不吃,還特地撒了些紅糖、香油。得福津津有味地全吃完了。神奇的是,次日,得福的瀉病明顯減輕,一週後便痊癒。而縣令也覺得不可思議:“沒想到普普通通的獨蒜頭竟還能治病。”

  “獨蒜治好縣令兒子怪病”的故事傳開後,百姓們從中得到了啟發。以至於後來每年的端午節這天中午,家家戶戶都要吃一碗“蒸獨蒜”用來防病。有些聞不慣氣味的人把獨蒜切片當配料加入菜餚中。

  端午節吃大蒜,可能是與大蒜能殺菌有關,有驅邪防病的意思。醫學早就證明,大蒜確實具有解毒、殺蟲、殺菌消炎的作用,尤其是大蒜中所含的大蒜素不但能治療腸道菌群失調引起的真菌感染和慢性腹瀉,常吃還能防面板病,尤其是獨蒜。

  三類人堅決不能吃大蒜

  吃大蒜,除了下飯之外還有很好的殺菌作用。儘管如此,有三類人是不可食用大蒜的。

  1、眼病患者。中醫認為,長期大量地食用大蒜會“傷肝損眼”,因此,眼病患者應儘量不吃大蒜,特別是身體差、氣血虛弱的病人更應注意,否則時間長了會出現視力下降、耳鳴、頭重腳輕、記憶力減退等現象。

  2、肝病患者。大蒜的某些成分對胃、腸還有刺激作用,可抑制腸道消化液的分泌,影響食物消化,從而加重肝炎病人的噁心等諸多症狀。另外,大蒜的揮發性成分可使血液中的紅細胞和血紅蛋白等降低,並有可能引起貧血,不利於肝炎的治療。

  3、非細菌性腹瀉。發生非細菌性的腸炎、腹瀉時,不宜生吃大蒜。辛辣味的大蒜素會刺激腸道,使腸黏膜充血、水腫加重,促進滲出,使病情惡化。如果已經發生了腹瀉,食用大蒜更應該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