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落石出的典故

  水落石出: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顯露出來。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供大家學習參考,希望大家喜歡。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是名文學家蘇洵的長子。神宗當皇帝的時候,採用王安石的變法政策,蘇軾因不贊成新法,和王安石辯論。那時王安石很為神宗所器重,蘇軾敵不過他,被貶到湖北當團練副使,他在黃州的東坡地方,建築了一間居住,所以又稱蘇東坡。自號東坡居士。

  蘇東坡喜歡山水,時時出去遊玩。赤壁是三國時東吳和蜀漢聯軍大破曹操的地方;但赤壁在湖北有三處,一在漢水之側,竟陵之東,即復州;一在齊安之步下,即黃州;一在江夏之西南一百里,今屬漢陽縣。江夏西南一百里之赤壁,正是曹公敗處,東坡所遊之赤壁在黃州漢川門外,不是曹公失敗的地方,東坡自己也知道,他先後做了兩篇赤壁賦,只是借題發揮而已,名同地異,因他的才思橫溢,文筆流利,寫得唯妙唯肖,使後人對於赤壁這地方,都懷有嚮往的心情,在後赤壁賦中,他有這樣幾句“...於是攜酒與魚,復遊於赤壁之下,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識矣。…”

  “水落石出”蘇軾的賦中,本來是指冬的一種風景,但後人把這水落石出四字,用做真相畢露被悉破的意思。也有人把一件事情的原委弄清楚以後,等到真相大白,也叫做水落石出。

  【拼音】 shuǐ luò shí chū

  【釋義】水落下去,水底的石頭就露出來。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顯露出來。

  水落石出造句:

  1. 你必須把這件事情搞個水落石出。

  2. 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3. 目前你蒙冤受屈,但終有水落石出的一天。

  4. 不過我卻關心著另外一件事情,倒很想把它弄得一個水落石出。

  5. 追根究底:對問題不追究到水落石出,絕不罷休。

  6. 這件事很快就被公安叔叔們查了個水落石出。

  7. 這件事,我們一定要搞個水落石出,不能混淆是非,顛倒黑白。

  8. 這事別有蹊蹺,我非得把它弄個水落石出不可。

  9. 多與知情者協作,一定能將懸而未決的事查個水落石出。

  10. 一個巴掌有多大?能一手遮天,讓實情永遠不能水落石出嗎?

  11. 由於我的誤會讓你招受了很大的委屈,現在事情都水落石出了,我特地負荊請罪來了。

  12. "水落石出"原是描寫長江的景象,形容江水下落,被淹沒的石頭就顯露出來。

  13. 對方的詭計圖窮匕見,事情終於水落石出。

  14. 如果你這麼說,我就有責任把事情搞個水落石出。

  15. 這件無頭公案,經過一番調查,事情真相總算水落石出了。

  16. 似乎不可能確切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但是我想一切都會水落石出的。

  17. 任何事情都會有水落石出的一天。理智的對待它吧,這就是你不夠誠實的真相。

  18. 這件事一定要搞個水落石出。

  19. 事實既已水落石出,謠言當然不攻自破。

  20. 你既然是無辜的,將來事情一旦水落石出,就會還你清白,何必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