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曹操觀滄海有感
《觀滄海》是一首宣揚曹操個人進取精神並且蘊含豐富哲理的詩作。那大家讀了什麼來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一起來看看。
篇1
首二句“東臨碣石,以觀滄海”,寫詩人於揮師北伐之際登上碣石山,俯視大海,舉目所及只見一望無垠的大海波濤洶湧,海中的島嶼高高矗立。這是多麼遼闊,多麼壯觀的景象!詩人不禁嘆道:“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詩人居高臨下,望著水天相逢的滄茫大海和海中矗立的島嶼,想到北方統一即將實現,心情是何等激奮!這是詩人眼前的島嶼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樹木百草,生長十分繁茂,一陣蕭瑟的秋風掠過,海面上湧起滾滾的波濤。儘管蕭瑟的秋風給人以悲涼之感,但是疾風勁草,方顯英雄本色;波濤洶湧,愈見其生命不息!這是對自然環境的真實描繪,也是詩人主觀感受的具體寫照。於是詩人嘆道:“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篇2
《觀滄海》是我國詩歌寶庫中不可多得的非凡之作、大家手筆。它最大的成功是通過對雄奇壯麗的自然景觀的描寫,表現了作者對社會發展程序的深刻思考和樂觀進取、自強不息的人生態度,這是此詩永恆的魅力所在。
曹操生於東漢末年世宦之家,年輕時也想做一名能臣報效朝廷,但現實卻令他倍感失望,先是黃巾起義,閹黨之爭,繼而董卓之亂,漢王朝危若覆卵。為維護漢王朝的統治,曹操曾挺身而出,清剿黃巾,刺殺董卓,不可謂不忠、不勇。但他更清醒地看到,漢王朝的毀滅已是不可挽回。於是他獨樹旗幟,挾天子以令諸侯,希望完成統一大業。這首詩就是他在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北征烏桓得勝回師所寫。面對經過浴血奮戰取得的勝利,他不會忘乎所以,更不會失意消沉,在他看來,困難與奮發都是人生歷程中所必不可少的,動盪與***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之路,關鍵是要有一個正視困難、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和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詩言志,字裡行間,我們不是能夠強烈地感受到作者的這種思想和態度嗎?
篇3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這樣的詩,給予人的是說不出來的恢巨集、博大之感,是決不可以—一字一句地解說的。只有能夠一個人大呼大喊的場合,才可以誦讀這樣的詩。
這是一個講究”靚“ ”酷“ ”斃“的時代,這個時代藝術的口號是”生產快樂“,而我卻覺得,在男生女生不易區分的時代,應該提倡讀一下這樣的詩要自強,中國青年應該有一種大海的氣魄,不反對“愛” “玩” “搞笑”,但是也應該有那麼一點點時間讀讀曹操的《觀滄海》,長長陽剛之氣。 這可以說是中國第一首純粹的寫景詩,也是中國最有氣勢的一首寫景詩。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海與山,樹與草,風與浪,全是在作者的俯瞰之下,連日與月的行走,也是在詩人的腳下,這真是雄大得讓宇宙也得降服的氣魄。
充盈詩中的是蒼涼與憂患,但是又絕無哀愁與無奈,在這蒼涼和憂患與海、山、樹、風、日、月的對話之中,讓我們感覺到的是躍躍欲試的征服慾望,這是對著強大者宣戰時高聲的呼喊,面對困難一往無前的英雄氣概。這樣的歲月,讓人激情燃燒。
- 讀曹操觀滄海有感
- 幼兒園教師職稱工作鑑定
- 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金錢的魔力
- 冬季馬鈴薯的高產種植要點有哪些
- 美術生自我鑑定
- 商務道歉信的格式範文
- 小學生成長手抄報
- 施工方進行工程索賠的意向書範文
- 簡單快速有效祛痘有什麼方法
- 武術是培養孩子的好方法
- 壓縮性骨折吃什麼
- 我國甜葉菊種植的前景分析_種植甜葉菊防治病害方法
- 建材交流研討會邀請函
- 盤點喀納斯深秋旅遊好去處
- 真正男子漢第三季什麼時候開播
- 紅燒草魚要怎麼做
- 浙江中考生物試卷真題及答案
- 孩子做家務活的益處和好處
- 木槿的主要價值和栽培技術
- 有關護士節演講稿優秀範文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