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氏的來源介紹

  宣氏或是典型的漢族姓氏,但屬於多源流姓氏群體,有出自姬姓、子姓、諡號等說法。宣氏族人早期主要在河南、陝西、山東等地居住,隨著戰亂和遷徙等原因,宣氏族人逐步在東南沿海地區播遷。以下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你喜歡。

  宣氏源出

  一、出自姬姓,以諡號為氏。據《風俗通義》載,周厲王之子靜,繼位後為王四十六年,死後諡號為"宣",稱為周宣王。其支氏子孫有以"宣"為氏者。

  二、出自子姓。以諡號為氏。春秋時宋國君主名力,在位十六年,死後諡號為"宣",其後亦有宣氏。

  三、據《通志·氏族略·以諡為氏》所載,為春秋時魯國大夫叔孫僑如之後。僑如諡"宣伯",其支孫以諡為氏。

  四、源於職業技能,源於職業,出自春秋時期駕御車輛之官,屬於以職業技能為氏。

  五、源於職業稱謂,出自春秋時期專業制玉工匠,屬於以職業稱謂為氏。

  六、源於地名,出自秦、漢時期古宣州,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

  宣氏遷徙分佈

  宣氏出自古代君王、貴族的諡號。“宣”在古代世帝王和諸侯較常見的諡號,如周宣王、宋宣公等,他們的後代都以先祖諡號為姓氏。其中比較著名的是周宣王的後代,取宣字為姓,是宣氏最早的起源。春秋時期,魯桓公的五世孫,魯國大夫孫僑如死後諡號也為“宣”,他的後代用諡號為姓氏,也稱宣氏。宣氏早期主要在河南、陝西、山東等地居住,漢朝以後在東郡治***中國河南濮陽***、始平郡***中國陝西興平***形成望族。隨著戰亂和遷徙等原因,逐步在東南沿海地區播遷,在浙江寧波、嘉興、諸暨,安徽天長,江蘇江陰等地均有分佈。

  宣氏姓氏文化

  郡望

  東郡:東郡始建於秦始皇五年***庚申,公元前242年***,取原魏國之地置東郡,包括河北大名府、山東東昌府、及長清縣以西一帶地區。西漢時期因之,治所在濮陽縣***今河南濮陽***,其時轄地在今河南省南部僕陽縣及山東省東西部一帶地區。東漢初其平中嘗治武陽,臧洪為太守,又治東武陽。西晉朝時期廢黜,東晉朝復置,在今河南滑縣東部。北魏王朝徙治至滑臺***今河南滑縣***,隋朝初期廢黜,後曾以兗州為東郡,此兗州是由滑州***今河南滑縣***改名而成,並非今山東省之兗州。南朝宋國再置東郡,在河南陳州府境。

  濮陽郡:濮陽古為帝丘;春秋時期衛國軒都,因地在濮水之北,故名,地在今河南省濮陽西南,古黃河南岸。秦、漢之際為濮陽縣,屬東郡,其時轄地在今河南省濮陽縣。漢、魏時期為東郡治所。晉朝時期改東郡置國,西晉末期改郡,並分濟陰郡之一部分給濮陽郡,治所均在古濮陽。北魏時期移濮陽郡治所於鄄城***今山東省鄄城北***。隋朝時期改為濮州,其時轄地在今河南省渭縣、濮陽市、範縣、山東省濮州縣、郭城縣一帶地區。唐朝時期濮州濮陽郡治所均在鄄城。五代後梁、後晉夾河苦戰,晉王李存助建德勝二城。其後德勝北城為濮陽,就在黃河邊上。濮陽一帶是黃河河道變動頻繁之處,宋、金之際,黃河主流南趨,濮陽便遠離黃河。

  始平郡:西晉時期置郡,治所在槐裡***今陝西興平***,其時轄地在今陝西省興平市一帶地區。

  宣城郡:即古宣州,是秦、漢時期的吳國地名。宣城郡始建於晉朝,西晉朝太康二年***辛丑,公元281年***從原丹陽郡中分出來置為郡,治所在宛陵***今安徽宣城***,轄十一縣。轄境包括今繁昌、南陵、青陽、池州、石臺、太平、涇縣、寧國、廣德等地。南宋孝宗趙昚***趙慎***乾道二年***丙戌,公元1166年***,改升宣州為寧國府。民國元年***壬子,公元1912年***改為宣城縣。1952年1月,宣城專區撤銷,轄縣併入新成立的蕪湖專區。1980年2月,蕪湖地區改名宣城地區。1982年4月,行署機關移駐宣城。1987年8月15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宣城縣,設立宣州市。2000年6月25日國務院批准:撤銷宣城地區和縣級宣州市,設立地級宣城市;宣城市設立宣州區,以原縣級宣州市的行政區域為宣州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疊嶂中路。2000年12月,正式撤市設區。2001年2月正式掛牌成立。

  堂號

  始平堂:以望立堂。

  東郡堂:以望立堂。

  濮陽堂:以望立堂。

  宣城堂:以望立堂。

  宣氏家族名人

  宣珍之:唐朝狀元,浙江義烏暨陽善溪宣氏宗譜之第一代祖,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為唐貞元年間狀元學生宣珍之寫過文章,稱讚他之為人。宣氏家族於唐宋兩朝多人中進士為官,曾與柳宗元、曾鞏、歐陽修、王安石、蘇軾、文天祥等同朝為僚,他們都為吾族祖先寫過傳。

  宣俠父:原名堯火,號劍魂,浙江諸暨人。民國九年*** 1920 年***在臺州浙江省立甲種水產學校畢業後,赴日本留學,入北海道帝國大學習水產專業,著有《西北遠征記》、《入伍前後》。

  宣贊:男,原是宋代蔡京手下的一名武官。樑中書在大名府向蔡京告急,宣贊推舉關勝領兵前往圍剿梁山,宣贊和郝思文為副將。關勝被捉住,宣贊、郝思文也被捉住,三人一同歸順梁山。宣贊排梁山好漢第四十位,居馬軍小彪將兼遠探出哨頭領第三。隨宋江征討方臘時陣亡。

  宣溫:字彥學。明朝會稽人。勤奮好學,精通經史,洪武中被詔,上詢以治國之道,被授之為四川參政。

  宣永光:筆名“瘋話老宣” ,三十年代,四川的李宗吾與北京的老宣,可謂中國文壇的兩位奇人怪傑,是中國現代文壇的春秋魔筆,現代史上的瘋妄鬼才。當年一部《妄談》,曾令讀者譁然,掀起軒然大波;緊接《瘋話》又出,半月內一連四版,售出萬冊,一時洛陽紙貴。民國時期有三部奇書引起軒然大波,即《妄談瘋話》、《百弊放言》、《宗吾臆談》,部部行銷數十萬冊,國人爭相傳閱,以讀此三部奇書為時尚。 宣永光 是 繼魯迅之後中國最著名的雜文作家之一, 1960 年去世。

  宣秉:字鉅公;馮翊雲陽人,著名東漢大臣。

  宣虎:著名漢朝將領。因功勳卓著,封南安侯,逝世後諡號為“嚴”,史稱嚴侯。

  宣鼎:字子九、又字素梅,號瘦梅、又號邋遢書生、金石書畫丐;安徽天長人。著名晚清小說家、戲劇家、詩人、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