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保育員教育隨筆

  在組織集體活動尤其是戶外活動時,老師一定要時刻關注著孩子,隨時點數孩子,不能讓一個孩子掉隊,避免孩子丟失,真正做到一個都不能少!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挑選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前幾年我調入幼兒園工作,成為了一名保育員,剛調入幼兒園那會兒,我以為保育員就是做好班級的衛生消毒工作及一些雜碎的日常事物。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教師的工作壓力非常大,有些工作需要保育員的配合,而保育員的日常工作也需要教師的協助才能完成。通過學習,我知道了幼兒園的工作不是單純的教育與保育,而是需要保教配合,保教共育。 我所在的班級是中班,我園中班的幼兒年齡比較小,多為三歲半的幼兒,因此,幼兒新入園時不是很適應,需要老師耐心細緻的關心和愛護。以前,接待新生都是老師的事,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孩子對我這個保育員也非常依賴與信任,於是,我也參與到了接待新生入園的。幼兒園教育隨筆不帶班的時候寫嗎?

  這一天下來,孩子們常跟著其他班跑了。 崩潰的自信心 時間過得真快,牛牛就像是被催眠一樣從地上爬了起來,一邊哭喊一邊又抓又咬,應接不暇。”只見牛牛乖乖地點點頭,微笑著抱住了孩子。劉老師讚許地說,讓我感悟很深,再轉移注意力,才會跟著老師走,說,最後索性躺在地上打起滾來。” 想起園長常跟我們說的那句話“不要急躁。我連拉帶抱也弄不起來他,我又該怎麼回答。孩子們聽到這些話後果然不哭了、劉老師就是我的後援軍。過了一會兒,我又有一些擔心,並輕聲和他說著什麼,喜歡他們:“看看誰的飯粒撒出來了;戶外運動的時候,園長領著牛牛的小手走進教室,開學以來是第一次?怎麼才能安撫他們的情緒,根。

  篇二

  今年我帶了兩個中班,一個是我以前的班級中一班,還有一個是中二班。一開學,中二班孩子們看見我就會叫我"阿姨早”、"阿姨好”的,不知什麼時候,我發覺他們跟中一班的孩子們一樣,喜歡叫我"小萬阿姨早”"小萬阿姨好”了。這個稱呼似乎有了一種親切的感覺,也不知不覺地拉近了我和中二班孩子們之間的距離。一個多月來我和孩子們也有了感情,早上看到孩子們很有禮貌地和我打招呼,臉上還帶著甜蜜的微笑,讓我感覺很充實。平時,孩子們遇到困難也喜歡和我說說他們的事,我是孩子們的一份子,我喜歡和孩子在一起。中午,我進教室盛飯菜的時候,孩子們喜歡聽我告訴他們今天吃什麼,然後再由老師告訴孩子們今天吃。

  篇三

  《寶貝入睡了》今年,我帶新入園小班。這些孩子最大的只有四歲,最小的也只有三歲半。剛到幼兒園的時候,有的孩子還帶著奶瓶,每天他們在擺滿玩具的課室裡尋找的不是玩具、同伴,而是媽媽、奶奶。於是,課室裡哭聲彼伏,任我好話說盡,百般呵護都不管用。然而,設身處地地為孩子們想想,他們這麼小,從溫柔的家庭來到陌生的幼兒園,看到的是陌生的環境、陌生的人,怎能叫他們不焦慮、不害怕呢?於是,我就儘量用抱一抱、摟一摟、親一親的方法與他們進行交流。有的孩子脾氣很倔,晚上不肯睡覺,常常我的左手抱一個,右手摟一個,眼睛和嘴還得照顧著另外幾個。 記得洋洋來幼兒園時,年齡也比較小。入園前一直由媽媽。請幫助幼兒園裡朋友多,小朋友們多快樂!並向家長提供一些正確的保育方式資訊,我能熱情對待每一位家長。接送孩子時和家長聊上幾句,一定要家長的配合,認真聽取家長建議。讓家長正確瞭解幼兒保育方面的內容,家長都感覺非常溫暖在家園共建方面,我們知道要搞好班級工作,建立了和-諧信任的家園關係,瞭解孩子的一日生活。我通過各種方式及時向家長反映幼兒在園生活,瞭解一下幼兒在家的表現或關心一下幼兒的身體情況,一起探討一些現實中的棘手問題。平時、學習情況,注意和家長溝通。

  篇四

  面對來自不同的幼兒,我覺得應用多種不同的教育方法來教育幼兒。 一次,戶外活動結束後回到教室,準備和孩子們學習健康課時,我突然發現空著一個座位,"這是誰的座位"?一個小朋友說是桐樟。桐樟哪去了?我正要出去找,桐樟推開門進來了。"桐樟,你去哪兒了?怎麼沒一塊回來呀。"他紅著臉說:"我、我去小便了,去的時候忘了告訴老師了。"看著他緊張的表情,我心中有一絲絲歉意,如果我在回來前點數一下孩子,就不會有此插曲了。"對不起,是老師的原因,以後老師不會丟掉你了。"桐樟開心地笑了。

  通過這件事也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在組織集體活動尤其是戶外活動時,老師一定要時刻關注著孩子,隨時點數孩子,不能讓一個孩子掉隊,避免孩子丟失,真正做到一個都不能少!

  幼兒園工作中,教育孩子的工作固然重要,但幼兒保健工作也不能忽視。只有一個乾淨的環境,孩子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才能愉快地學習和生活。所以,我班教師在注意了教育教學工作的同時更注意了保育工作的落實,嚴格按照安全、衛生制度,每天堅持教室的通風及室內外環境的清潔,定時消毒。其實只要做好衛生和預防工作,加強自身的鍛鍊,"手足口病"並不是那麼可怕的。於是我們非常注重做好幼兒保健工作。首先做好班級衛生清潔工作、消毒工作。於是班級每天教室用紫外線定期對幼兒的睡具、玩具、用具進行暴晒、清洗、消毒等。其次開展幼兒衛生保健教育活動。通過講故事等形式,讓幼兒懂得預防"手足口病"的方法是要講衛生、勤洗手、不去人多的地方等,而且每天都要監督幼兒戶外活動後、飯前、便後洗手情況,初步學會自我保護的方法,再次增強幼兒體質,鼓勵幼兒早入園進行晨練活動。總之,今後我將不斷努力,不斷學習理論與實踐探索,轉變教育觀念,爭取再更上新臺階!

  篇五

  自開學到現在雖說不是很長,但對每個孩子性格的瞭解我覺得還是一個不小的工程。表面上看,許多孩子在幼兒園表現得活潑、可愛、好動、愛說,或者內向、斯文、不主動等等性格,但其實少數極個別的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和她本來的性格有著很大的“兩面性”。我們班的胡昕言小朋友就是其中一例。

  剛接手這個班,我對孩子做了大致的瞭解,熟悉她的老師說言言比較內向,平時不愛表現,也很少與人交流。開學前家訪時碰巧她和她的媽媽出去了沒見著。但家長會上她的媽媽和我說言言其實是個很愛講話、很愛表現自己的,在家裡就她一個人說起來沒個完。帶著對言言“兩種反差很大的表現”這個疑問,在一個週末我們三位老師去她家作了詳細瞭解和觀察,結果正如她媽媽所說的,她是個愛說愛笑,鬧個不停的孩子,一點沒有對我們老師戒備的那種心理表現,和在幼兒園的那個言言相比真是判若兩人。她和我們說起在上海動物園看各種動物的事,還向我們表演學動物叫聲,興奮得誇誇其談,把在幼兒園學的歌大聲地唱給我們聽,還講一些特別幼稚的話逗得我們大笑……

  讓我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孩子性格的“兩面性”是由什麼原因造成的?這麼小的孩子難道還能長時間的抑制自己“本來就很開朗活潑”的性格嗎?我想在以後的班級活動和日常教學中對言言再仔細觀察引導。

  篇六

  最近一週,我值大班午睡,一群調皮的孩子讓我感到頭痛。每天午飯後,一走進休息室,孩子們就津津樂道的談論著話題,嘻嘻哈哈,說說笑笑,甚至緊挨著的孩子還打打鬧鬧,一會兒告狀聲此起彼伏,休息室裡一片混亂,不管我怎麼喊,怎麼教育都不起作用。於是我就認真反思,尋找解決問題的原因,結果我發現,飯後休息,在孩子們看來,他們一旦睡下,就沒有自由暢談的機會,因此利用睡前說完想說的話,做完想做的事情。

  找到問題的根源,我立即採取了措施,對孩子們說:“現在老師給你們10分鐘的時間,讓你們暢所欲言,痛快的說話,時間一到,我們就閉緊嘴巴,好好的休息,好嗎?”我話音剛落,休息室裡就嘰嘰喳喳起來,可熱鬧了,小嘴巴你一言我一語,互相談論著:“六一節目排好了嗎?你上臺演出嗎?我可喜歡跳舞了,我喜歡《彩虹的約定》……

  看著孩子們滿面笑容,天真可愛的樣子,我不禁去想,我是否瞭解我的孩子,滿足我的孩子了嗎?作為幼兒教師,不管什麼時候,我們都應該設身處地的為孩子著想,多留一些時間和空間給孩子,讓他們有更多的自由活動時間 ,那麼,他們一定會配合老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