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成功來自勤奮案例

  成功要用理想去引路,要用創造力去開拓,要用汗水去澆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歡迎閱讀!

  1:

  1994年,61歲的樑從誡放下了從事多年的史學研究,與朋友創辦了民間環保組織“自然之友”。

  不久,他們就收到一則求助信。雲南某縣為解決財政困難,準備砍伐100多平方公里原始森林,而那裡正是滇金絲猴的棲息地。樑從誡當即找人在媒體報道,給中央領導寫信。他們的努力成功了。

  樑從誡:為無告的大自然請命1998年,美國總統克林頓訪華,樑從誡贈給他一張滇金絲猴母子照片。克林頓問:“這種金絲猴還有多少?”樑從誡回答:“不足1200只,這是靈長類中除了人類之外唯一的紅脣動物。”克林頓說:“哦,那是我的表親!”在場的人都笑了,也提醒人們要善待這些“表親”。

  20世紀90年代,藏羚羊羊絨披肩“沙圖什”是很多歐洲人追捧的奢侈品,大批藏羚羊因此被偷獵者射殺。青海省治多縣縣委副書記索南達傑組織了“野犛牛隊”,與偷獵者搏鬥,甚至獻出了生命。“自然之友”與媒體合作,宣傳“野犛牛隊”事蹟,籌款建立“索南達傑自然保護站”。英國是“沙圖什”主要經銷國,樑從誡致信首相布萊爾,請求打擊國際藏羚羊製品非法貿易。布萊爾很快回信,並在訪華期間與樑從誡見面。1999年春,國家有關部門發動了著名的“可可西里1號”行動,嚴厲打擊了盜獵分子。

  不過,事情並不總是那麼順利。一次,樑從誡應邀到某國家機關演講,前來聽講的卻只有五個人。即便如此,他也沒有放棄:“如果我能在你們五個人心中種下五顆綠色的種子,我就很欣慰了。”

  1995年,他與一位官員同去風景區。官員隨手往車窗外丟礦泉水瓶,樑從誡下車把瓶子撿回來時,官員極不耐煩:“這有什麼關係,扔的人多著呢!”

  他以一種堂吉訶德式的勇氣堅持著。1999年,樑從誡應邀參加全球500強財富論壇,他直言不諱地說:如果十幾億中國人都過上你們那種生活,中國的資源能支援得起嗎?如果現在中國要達到美國1990年的生活水平,把全世界的能源供應中國都不夠。這不僅是中國的災難,也是世界的災難……他的話鏗鏘有力,擲地有聲,然而在一些人看來,不過是荒唐、傻氣的言語罷了。

  還有一次,“自然之友”去內蒙古沙漠義務植樹。當地人每隔七八里就橫上一根木頭,攔車索要“過路費”,理由是雨天行車會軋壞他們承包的路段。他們不斷解釋是去義務植樹,改善沙漠環境,卻沒有人理會。結果,兩個半小時的路他們用了五小時,過路費花了幾百元。

  在寧夏,他看到一對姐弟在沙漠裡挖髮菜,換取幾分幾毛錢維持生計。挖髮菜對草原有致命威脅,但看著這對在嚴重缺水環境下長大、至今可能沒怎麼洗過臉的孩子,他實在不忍心責備,“與那些連基本生存都難以為繼的人談環保,我有一種負疚感”。

  樑從誡意識到,必須有一個可行方案來解決實際問題。他說,“自然之友”最大的成就不是保住了哪一座山或哪一種動物,而是為許多關注環保的人找到了一個共同發揮作用的可能性。

  “自然之友”做的都是小事情:拒用一次性筷子、不亂丟棄廢舊電池、留下洗衣服的水衝馬桶、給孩子們舉辦環保夏令營、組織觀鳥小組、到學校巡迴宣傳等。

  他首先從自己做起,過著“苦行僧”式的生活:兩室一廳的房子幾十年沒有裝修,家裡沒有一件新傢俱;每次在外吃飯,他都自帶餐具;他和“自然之友”專職工作人員的名片都是用廢紙印刷,辦公室的印表機、檔案櫃、保險櫃,都是別人淘汰下來的;連他坐的沙發也是撿來的……

  作為政協委員,他穿著布鞋、騎著自行車去政協開會,結果被警衛攔住。“你給誰報到?”警衛問。當樑從誡說,他給自己報到時,警衛吃了一驚。

  這位將後半生獻給環保事業的老人,有著聲名顯赫的祖父和風華絕代的父母。他是近代維新派代表人物梁啟超之孫,建築學家樑思成和林徽因的兒子。

  樑從誡坦言:我們祖孫三代如果說有共同點的話,那就是社會責任感。我們生於斯、長於斯,這塊土地養育了我們,我們不能不盡我們的力量,為這個社會、為這塊土地、為這個民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回報。

  他又說,億萬人的警覺,會形成巨集偉的力量,而億萬人的無知和漫不經心,也會給地球帶來沉重的負擔,乃至巨大的災難。

  2010年10月28日,這位可敬的老人在北京逝世。

  2:

  他,15歲參軍,一邊挖煤養豬,一邊卻將諾貝爾獎作為自己追求的目標;他,曾一舉攻克漢字手寫輸入技術,成為中科院破格錄取的在職博士生。

  漢王之王劉迎建他的漢王筆,一度擁有75%的市場佔有率,是漢字手寫輸入市場上一騎絕塵的王者;現在,他面對的是亞馬遜,搶奪的是未來可能孕育出世界500強的電子閱讀器市場。

  他就是漢王科技董事長劉迎建,一個看上去仍然有著軍人氣質的企業家。

  商海洗禮

  一切源於大學時的一個夢想——1978年,十年如一日擠出時間讀書的炊事兵劉迎建,終於順利考入解放軍通訊工程學院計算機系。在對漢字編碼的研究中,他突發奇想:能不能找到一種無需繁瑣的編碼、符合中國人的習慣、甚至脫離鍵盤的輸入方法呢?

  4年後大學畢業,劉迎建被分配到總參通訊部下面的一個連隊,擔任助理工程師。2年後,他的“聯機手寫漢字識別裝置”問世,一舉拿下北京市軟體發明一等獎和國家發明專利。中科院自動化所將他破格錄取為在職博士研究生。

  1990年,一個尋找商機的臺商考察團來到了自動化所。其中一家公司看中了劉迎建的技術,委託他開發手寫識別產品,並爽快地拿出8萬美元。

  緊接著,一件突如其來的事情徹底改變了劉迎建。1992年之前,臺灣和香港都使用他的手寫識別技術。然而成立於1991年的臺灣蒙恬科技,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裡,迅速搶佔了臺灣和香港的市場。

  劉迎建震驚了。對手的衝擊讓劉迎建第一次近距離感受到市場的強大力量。

  擊退摩托羅拉

  1993年,劉迎建牽頭組建了漢王公司,公司名稱意為“漢字輸入之王”。

  1995年,劉迎建正式結束了軍旅生涯,轉業到中科院自動化所。就在這一年,漢王建成了大陸第一條電腦筆硬體生產線。1997年5月,漢王電腦筆的單月銷量突破千臺。

  然而,就在漢王筆銷量呈現上升勢頭之時,摩托羅拉旗下萊克斯公司的同類型產品“慧筆”殺入中國市場。這幾乎是一場小帆船與大軍艦的對抗,勝負似乎毫無懸念。

  仔細研究“慧筆”產品後,劉迎建找到巨人的破綻,也為漢王搶得絕地反擊的先手。劉迎建一邊在技術上也放開記憶體空間的限制,加入連筆模組;一邊搶佔零售渠道。他親赴各個省會城市的市場一線,挑選了40多家經銷商,以貨品和資金的形式入股,與他們在各個省會城市共建渠道根據地。

  摩托羅拉不甘下風,市場上很快傳出“慧筆”將推出語音識別的功能,而全球只有幾家巨頭公司掌握該項技術。

  情急之下,劉迎建想到了求援,他一連跑了3趟IBM研究所,最終痛下血本40萬美元,買來當時還不太成熟的IBM 語言識別技術,並立馬將其植入漢王筆上。推出了售價1500元的“漢王讀寫聽”,打出了“非鍵盤輸入”的概念,每個賣場的零售終端,都有漢王的促銷員一邊高聲朗讀,一邊奮筆疾書,市場反應火爆異常。

  此役勝負已分。1998年漢王筆銷量達到5萬臺,猛增了150%。1998——2000年,漢王年銷售額從幾千萬元上升到1億多元。與之形成對比的是,“慧筆”連續3年虧損,萊克斯公司最終被摩托羅拉砍掉。

  下沉之險

  自2000年起,劉迎建開始駕著“漢王”號四面出擊。作為一名技術專家出身的企業家,彼時的劉迎建商業構想極其簡單:突破一項技術,打造一個產品,攻克一個市場。貪大心切的後遺症很快顯現:有的技術由於無法得到優勢資源***比如資金、人員等***遲遲無法攻克難關;有的技術轉化成了產品,卻由於前期市場判斷有誤,不為市場接受……43個專案中,大部分事與願違地以失敗而草草收場。

  最為慘痛的教訓是“智慧電話” 專案。當時手機價格比較貴,普及率遠不如座機電話,而且很多老年人也沒有手機,更不會發簡訊。如果把手寫識別植入座機電話,讓座機電話也能夠像手機一樣收發簡訊,那麼這種“智慧電話”必將掀起一場座機電話的升級革命。

  劉迎建認定,這又將是一個可以使漢王加速前進的漩渦,於是毫不猶豫地指揮“漢王”號衝了進去。

  但是,市場發展的演進與預期大相徑庭。

  2006年,眼看著遲遲不見回報的“智慧電話”快要把公司拖垮,劉迎建無奈之下,只好剝離了這個曾經被他視為一柄尖刀的團隊。

  電紙書的佈道者

  經過幾番波折,2008年7月,劉迎建的第一款漢王電紙書問世。它的廣告語也十分生猛:讓讀書人狂喜,讓印書人跳樓!

  緊接著,連續3個月,每月砸下七八百萬元的廣告費,尤其是讓漢王電紙書搭載神舟七號飛船上天,賺足了消費者的目光。空中奇兵的狂轟濫炸,讓漢王迅速成為市場焦點,而漢王的地面部隊也順勢兵分三路掩殺而來。

  第一路是基於傳統IT產品渠道的升級。劉迎建推動漢王原有渠道的再次細分,由分割槽域分產品線的獨家經銷制,改為分割槽域分產品的獨家經銷制,讓每個經銷商更專注於一種或幾種產品,尤其是電紙書。於是,漢王電紙書在1000多個銷售終端,開始接受消費者投來的驚奇眼光。

  第二路是一條特別的銷售渠道——新華書店。經過談判團隊3個月奔波於各地的談判,漢王終於在湖北新華書店集團開啟缺口,2008年9月,漢王電紙書進入武漢市場。

  這第三路,劉迎建瞄準了政府採購。政府辦公講究節約、高效、環保,但會議多、資料多、檔案多,導致紙張費、列印費相當高。漢王電紙書正好可以解決這些問題。此外,劉迎建巧妙藉助了國內時下“學國學,讀經典”的熱潮,購買了1000本正版經典圖書的版權,將其預裝進漢王電紙書裡,使得漢王電紙書更受政府機關的歡迎。

  三路出擊,頗有斬獲。

  一條完整而強大的產業鏈戰線,已經逐漸拉開。在這條戰線的整體推進中,漢王電紙書的銷量節節攀升。

  2009年9月,漢王電紙書銷量超過索尼的電子閱讀器,成為排在亞馬遜Kindle之後的全球第二大電子閱讀器品牌。2009年末,漢王電紙書國內市場佔有率達到95%,年銷量近50萬臺,按照平均每本2000元的價格推算,年銷售額近10億元,將漢王的年總銷售額強勢拉昇至10億元以上!

  在這個變幻莫測的漩渦世界裡曲折迂迴10多年,57歲的劉迎建似乎正在將“漢王”號引進理想中的巨大漩渦。此時此刻,他已經看見下一年的兩條激流,一是漢王科技上市;二是電紙書年銷量突破200萬臺。另外,他還遠眺著那個追尋已久的彼岸——世界500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