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繡的歷史介紹
編者按:但蜀繡之形成專業比官方勸工局更早。道光年間***1830年***,民間組織的三皇神會成立。這是一個由鋪***店主***、料***領工***、師***工人***組成的刺繡業的專門行會。這種正式垂版立行,建立行規,確定專業分工,維持行業內部各方***如生產、銷售等***的利益,表明蜀繡已從家庭逐漸進入市場,形成廣為社會所需的規模生產。
作為專門技藝,歷史上刺繡常為朝廷官府控制,如宋朝廷始設文繡院,招納繡工專為皇室繡制御服及裝飾品,元代在全國各地設有繡局,明代設內廷作坊專管各項工藝製作,清代同類機構叫造辦處。這些官方機構除了督造朝廷政府所需,對刺繡行業的正規確立,提高其社會經濟地位也起到積極作用。如清政府於光緒二十九年***1903***在成都成立四川省勸工總局,內設刺繡科,聘請名家設計繡稿,同時鑽研刺繡技法。當時一批有特色的畫家如劉子兼的山水、趙鶴琴的花鳥、楊建安的荷花、張致安的蟲魚等入繡,既提高了蜀繡的藝術欣賞性,同時也產生了一批刺繡名家,如張洪興、王草廷、羅文勝、陳文勝等。張洪興等名家繡制的動物四聯屏並獲巴拿馬賽會金質獎章。張洪興繡制的獅子滾繡球掛屏又得清王朝嘉獎,授與五品軍功,為蜀繡贏得很大聲譽。
蜀繡
但蜀繡之形成專業比官方勸工局更早。道光年間***1830年***,民間組織的三皇神會成立。這是一個由鋪***店主***、料***領工***、師***工人***組成的刺繡業的專門行會。這種正式垂版立行,建立行規,確定專業分工,維持行業內部各方***如生產、銷售等***的利益,表明蜀繡已從家庭逐漸進入市場,形成廣為社會所需的規模生產。那時成都的刺繡手工作坊在九龍巷、科甲巷一帶有八九十家,到官方勸工局成立,蜀繡業更加興盛。如三皇神會時的刺繡主分三類:穿貨***生產禮服、霞披、挽袖及其它實用品***、行頭***劇裝***、燈綵***紅白喜事用的圍屏、採帳等***,到勸工局時期,實用品外更豐富了刺繡欣賞品類,如條屏、中堂、斗方、橫披等,題材除以古代名家畫作如蘇東坡的怪石叢條、鄭板橋的竹石、陳老蓮的人物等為粉本,又請當時名畫家設計繡稿,並繡制流行圖案,既有山水花鳥、博古、龍鳳、瓦文、古錢一類,又有民間傳說,如八仙過海、麻姑獻壽,吹簫引鳳、麒麟送子等,也有隱喻喜慶吉祥榮華富貴的喜鵲鬧梅、鴛鴦戲水、金玉滿堂、鳳穿牡丹等,十分豐富。
蜀繡的發展
蜀繡在民間廣為盛行。當時成都周圍郊縣農村以刺繡為副業者眾,有些家庭代代相傳,故民間不乏刺繡高手。但勸工局對刺繡大力研究與創制反過來又促進了民間刺繡業的發展,刺繡商號及繡鋪增多。市場需求刺激著蜀繡工藝的提高,隨著繡技精進,蜀繡名聲大噪,據說清代有不少宮廷繡來自四川,《成都通覽》雲勸工局所出之品為天下無雙之品,以東洋之繡工較之,出於東洋十倍矣。這自然有賴於蜀繡固有傳統。據統計,蜀繡針法有12大婁,130餘種之多,是四大名繡之最豐富者,而70餘道衣錦線更是蜀繡所獨具。所以當時來成都的外國人,多購買數十年外之舊繡品為玩物,能出重價,如女人之裙幅,購去即作門簾;官場之,購去即作茶几上之蓋面;神會之繡帳,購去即為壁上之屏幅***《成都通覽》***,當然還是以其精緻的繡圖為珍;實用轉而為玩賞,自是其審美價值的提升。若傳至今日,又不啻是一般裝飾物了。
從方誌所列清末成都之繡工出品及勸工局之繡工出品工程,可見蜀繡在當時已非常注重日用品的出產。這是蜀繡民間性突出的方面,生活需用,民間即不乏繡制。城鄉婦女閒時多自繡鞋帽枕套頭巾甚至帳幃被面等,操練極精者即成高手。如成都王鬆軒女史便自制綵線,以名家粉本繡之,尤工小品,市多爭購。那時繡品時興,尤今青年之穿休 所以愛家多慕世間名品。如上海露香園顧氏之繡,由明代傳至清,著意宋元名畫題材入繡,點染成文,無不精妙,世稱顧繡,是典型的閨閣畫繡,幾成民間刺繡代表。清末成都同蘇杭相同,鏽鋪多打顧繡招牌,雖屬意包裝,以示其繡品上佳,但也昭示蜀繡能吸納顧繡技藝。據說清道光年一從蘇州調任四川的官員隨帶戲班中便有三個繡衣師傅,均為男子,皆顧繡技法。後招徒授技,顧繡之法遂融於蜀繡。於今蜀繡老藝人幾乎都是男子,其因就是當時招徒囿於世俗之禮而不能招閨中女。
今天成都的刺繡車間似又回覆女兒本色,難見男性繡工。樑張率《繡賦》有云:尋造物之巧妙,固飾化於百工……顧影自媚,窺鏡自憐,極車馬之光飾,盡衣裳之妊妍……言繡之技,繡之情,繡之美,非女兒之作不能形容如此。若沒有女工的刺繡印象,又焉能領略繡繃花鳥逐時新,活色生香可奪真的閨中情景及感受金針銀腳從人看,願度鴛鴦滿世間***清樊樊山《憶繡》詩***的兒女情懷。
當然今天的刺繡工場遠不是過去小姐繡樓的情調,也非慵線懶針,僅隨興致而為的閨中閒雅之事。作為一門古老工藝,蜀繡以其獨特的技法***如雙面繡、雙面異色異形異針法的三異繡***與富於濃郁地方特色的圖案***如芙蓉鯉魚、竹林馬雞、山水熊貓花鳥人物等***受東西方人青睞,因是商品而能購得,因是工藝品而能蘊含並傳導民間文化,這又是蜀繡及其愛家的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