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優秀雜文

  雜文在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有著特殊的意義和價值。高中生不但要會寫還要寫得好。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精心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用。

  1:成長的煩惱

  辛棄疾說:“少年不識愁滋味。”也許他老人家的少年時期無憂無慮的,又或許是歷史上的進步,將一串的煩惱統統留給了我們。

  煩惱,像霧,像雨,又像風,死纏著我們不放。煩惱是我們的家常便飯。

  考試、作業、練習沒頭沒腦地向我們襲來,無數的已知、求證、證明、解答等待著我們。下面便是我幾個月來的習題精選。

  一、已知:現在是北京時間22點59分現在有高近1米的習題在等的我,但我的身軀已經沒有力氣再直立了,大腦提醒我去睡覺。

  求:是否要將習題完成?

  解:我去睡覺了。不行,不行,想象一下,如果我不將作業完成,明天老師會用怎樣的臉色,眼神來對待我。接著媽媽又會怎樣對待我。我又會落得怎樣的下場。早知道現在,晚會中午去踢球呢?可是我還沒有長大,還是個孩子嘛,哪有不玩之理?我首先是個孩子,然後才是學生!睡吧。。。。。。

  批閱:你想幹什麼?快起來做習題誰叫你中午去踢球的?你首先是個學生其次才是個孩子,而且是個大孩子。***批閱者:媽媽***

  訂正:做吧,做吧,做吧,“苦海”無邊呢。我要是不長大,哪有該多好!

  二、已知:我已經長大了。

  證明:去年的衣服不能穿了,我的個子比去年高了。我在長大。

  結論:我的的確確在成長。

  批閱:光個子長大,不長腦子。***批閱者:爸爸***

  回答:我不長大,但又不得不長大。

  三、已知:每天七節課,有時還要加課,讀書做作業不下幾百萬冊。

  求:成長是好是壞?

  解:一天七節課,每節課四十分鐘,每週上五天半,一個學期二十週,累計時間達到三萬六千四百小時,加之每天作業時間,可達五千餘小時。我花了那麼多時間,學會了什麼?我會解方程;我會幾何證明;我會有電腦;我會閱讀文章;我會講英文。。。。。。看來我沒有用浪費時間。而十年前,我只會吃、喝、拉、撒、睡,還有調皮搗蛋,我沒有白長大啦。

  結論:成長還是好的。

  批閱:我要快快長大,煩惱我不怕。

  我要說:少年不畏愁滋味!成長的煩惱不煩惱。

  2:烏雲背後

  當東南海上的季風呼嘯地拂過大地,當耀眼奪目的太陽瞬間被烏雲遮住,噹一聲驚雷充斥耳膜,一抹抹閃電劃破天空,一場無人預約的夏日雷陣雨便悄然而至,掀起了整個夏日的狂瀾。

  很多個午後,我總喜歡站在門前的稻床上,聽著風聲、雷鳴;看著閃電、烏雲,觀摩自然這個軍師如何操縱一場雷陣雨的來臨。

  遙望天際,密密麻麻的烏雲壓天而至,但我不想講它比做一口黑鍋,反倒像極了牢籠,狠狠的禁錮它身下的世界,不讓任何人出逃它的魔爪。沒有人想過反抗,也沒有人知道烏雲背後到底是什麼。

  一把把閃電般的利劍緊緊的鎖住牢籠,還不時炸響一片驚雷,讓人膽戰心驚。在雨簾中,我不得不撐起一把傘,顆粒大的雨滴狠狠地砸向傘葉,死死地壓住,讓我無法抬起頭來,無法知曉頭頂的世界。

  狂風斌沒有因為雨勢而減弱,它起一片落葉,拋向天空。落葉在空中打轉,宛若大海上的一葉扁舟,在暴風雨中飄搖,但隨即被大雨壓下,不能動彈。倘若人生如此,誰人敢走?

  沉默了良久,遠處忽然飛出一隻鴻雁,一聲怒鳴喝退驚雷,一雙翅膀穿梭於閃電之間,在雨中盤旋,好一個痛快。正如高爾基筆下的海燕一樣,它無懼利劍,無懼黑暗。我知道,那是一隻渴望自由,敢於反抗的鴻雁。

  他驕傲地衝向烏雲,堅硬的牢籠竟被它撕開一個口子。一束陽光照向大地,照亮了萬物,為這個原本黑暗不透光的世界帶來了光明。順著光望去,哦,我看到了什麼?是藍藍的天,是白白的雲,像一片平靜的海面,架起了一座通往彼岸的彩虹橋,讓人心馳神往。

  烏雲腳下,是狂風暴雨;烏雲背後,是碧水藍天。如此差別,讓人捉摸不透。其實人生亦是如此,挫折的眼前,是讓人不堪回首的失敗;挫折的背後,是我們夢寐以求的成功。成功與失敗,僅僅是一牆之隔。如果我們能鼓足勇氣,堅定信念,敢於追求,那麼烏雲不再是障礙,是痛快。

  烏雲背後,是我們永遠也想不倒的景色,讓我們像鴻雁一樣,展翅高飛,穿梭於烏雲之間,痛快的大喊一聲: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

  3:活著的臺階

  看到臺階這兩個字,我想到了餘華的《活著》。

  “天上有多少星星,地上就有多少臺階。”小時候,外婆曾對我這麼說。可從小到大,我總被晶瑩閃亮的星星所吸引,總是津津有味地數著永遠也數不清的滿天繁星,卻對身邊切切實實的臺階視而不見。於是,北京故宮的臺階我弄不明白,南京中山陵的臺階我數不清楚,杭州吳山廣場的臺階我也不知道有多少級。

  直到前幾天,數學老師的一句“你們每天要上多少臺階才能到教室”,才促使我第一次去數臺階。沒想到,這看似小兒科的舉動,卻讓我猛然領悟到:我們就是在這種不懈的努力中,已經登上了好幾級。而從故宮到中山陵再到吳山廣場,我們的社會也在幾代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艱難追求中,前進了好幾大步。

  雖然星星的來歷比臺階的歷史更難考證,可高懸夜空的星星早已成為人們心中熠熠發光的珍寶。臺階呢,雖近在咫尺,且人人需要,卻被撇之一旁無人提及。人們常常容易忽視腳下的東西,殊不知,真正的精彩往往蘊涵在平凡之中。看見過一對白髮老人互相攙扶緩慢登階的背影,看見過一位農村婦女扛著大包吃力上樓的身影,也看見過孩剝門在臺階上蹦蹦剮圈勝玩遊戲的情景……正是這一切,構成了實實在在的生活。古老平凡而為人漠視的臺階,也正是因為承載了許許多多平凡的生活,而富有。了生命的活力,擁有了生命的精彩。

  臺階的精彩,不僅在於它的平凡,也在於它的堅強。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它就匍匐在地面,用自己的脊樑搭起從下到上的長梯供人攀登。正是它,讓我們窮盡“千里目”、“一覽眾山小”;也正是它,讓人類“舉動搖白日”、“指揮上青天”。它們沒有輕易地選擇死亡,而是選擇“活著”。餘華說,“活著”作為一個詞,在中華民族的字典裡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和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活的平淡和孤寂,去承擔生命賦予的責任。

  臺階,就是這樣充滿生命意味地陪伴著人類走過無數個春秋冬夏,就是這樣以它無言的平凡、堅強和精彩,啟迪我們追尋生命的意義。

  我相信,在未來的生活中,它仍然會一如既往地與人類一起“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