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全過年習俗

  

  二十三 糖瓜粘 灶王老爺要上天

  農曆十二月二十三日,叫做小年。

  俗語說:二十三,糖瓜粘,灶王老爺要上天。

  在中國神話中,灶王老爺是中國眾多居家庇佑神靈中最重要的一位,守護著健康以及家庭幸福。

  據說,農曆十二月二十三日,在中國新年的前7天,灶王老爺會重返天庭,向玉皇大帝報告去年一整年每家每戶的活動情況。

  玉皇大帝會根據灶王老爺的報告獎勵或者懲罰這些家庭。

  人們會向灶王老爺供奉糖瓜,中國人相信灶王老爺在吃了這些甜甜的糖果後會向玉皇大帝說些好話。圖中在左側的女性就是灶王老爺的妻子,灶王奶奶。

  臘月二十四 撣塵掃房子

  臘月二十四日,有俗語說“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在這一天,每一個家庭都會徹底的清掃他們的屋子,這與現代理念“春掃”有異曲同工之妙。

  但是,在中國傳統信仰中,打掃屋子並不是僅僅為了清潔的原因,也有一定的象徵意義。

  在中文中,“灰塵”的“塵”與“陳舊”的“塵”有同樣的發音,所以“撣塵”也就是“去除灰塵”,就象徵著“除塵布新”,“擺脫陳舊迎來新生活”的意思。

  因此,掃地的方向一定要向著大門,因為這樣象徵著把不幸、疾病以及去年也就是“舊”年的苦全都掃出門外。

  在徹底的清掃之後,在中國春節伊始是不會再次清掃的,因為這樣會導致好運也被掃走。

  在瓷花瓶裡面放兩隻雞毛撣子,就是用來清潔傢俱以及瓷器的,但是現在已經不常見了,因為有吸塵器替代。

  臘月二十五 推磨做豆腐

  臘月二十五,俗語說“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

  但是為什麼是做“豆腐”呢?

  就豆腐本身而言,是取代肉類不錯的選擇,在過去,窮苦的人們總是盼望著在新年吃上一頓好的。但是,肉類對於窮苦的人家來說並不是承擔得起的,所以他們就會選擇豆腐,豆腐是介於肉與蔬菜之間的食品,可以製作不同的菜式,而取代肉類。

  當然,“做豆腐”也有象徵性的意義。中文“腐”與“福”有相似的發音,做豆腐也就意味著“在新年收穫幸福以及福氣”。

  如今,人們並不會自己做豆腐,他們會有更多別的選擇,非常常見的有,中國人常把剪好的“福”字倒著貼在窗戶或者門上,這樣,人們也表達了同樣的意思,希望“幸福福氣”來到他們的家。

  臘月二十六 殺豬割年肉

  臘月26號,俗語說“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

  中國人常常會去集市買些肉食來準備年夜飯。

  食物必須在年前準備好,因為中國年的迷信傳說中有一個說道在新年所有的刀都必須收起。

  在過去,許多人承受不起肉食,所以他們很期待新年年夜飯能吃上一頓肉。在傳統理念中,肉食代表財富。最具盛名的節日肉食就是“紅燒肉”。

  如今,肉類菜式已經在日常生活中相當普及了。但是,中國人依然偏愛在節慶時節吃肉。這可能也就是為什麼肉乾在中國新年之際在東南亞地區十分受歡迎的原因。

  臘月二十七 宰雞趕大集

  臘月27日,俗語說“臘月二十七,宰雞趕大集”,26日是殺豬,27日則是宰雞。

  隨著新年的臨近,中國人通常會為了年夜飯而準備各種食材,雞肉則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樣。

  中文“雞”與“吉祥”的“吉”有相似的發音,中國人會保留一隻完整的雞***雞首、雞尾、雞腳都保留***,這代表著團聚的意義。

  如今,許多中國人也會烤一整隻雞,不切開它,這也算是一種對於老傳統的保留沿襲。

  臘月二十八 打糕蒸饃貼花花

  臘月二十八,俗語說,二十八,貼花花。

  新年臨近,人們已經清掃了屋子,並且開始準備食物。

  今天他們會確保所有的新年裝飾都已經到位。

  俗語中的“花花”,指的是所有形式的中國新年裝飾物。

  人們會在最頂部貼好春聯。

  除了窗戶上的窗花,很多人都很喜歡新年年畫,就像是上面那幅畫中的門神海報。

  在中國宗教中,在兩扇門上各貼一個手持長矛的門神,可以防鬼鎮宅。

  另外,在一些地區,人們會在今天製作新年糕點。

  臘月二十九 去打酒

  臘月二十九,俗語稱作“二十九,去打酒”。

  由於在過去的幾天中,食物都已經準備就緒了,那麼中國人會在這接下來的日子裡準備些酒。

  對於成人來說,在新年大餐中酒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大家可以看到這裡寫的是“打酒”,而不是“買酒”。

  這是因為在舊時代,許多人承受不起買瓶裝的酒。

  他們用自己的瓶子或者塑料袋,去酒家裡買酒,那裡的酒會放在一個大容器裡。

  這樣的酒要便宜許多,但是如今,對於許多人來說,買瓶裝酒都是承受得起的。

  中國人一般都喜歡在吃大餐時配點酒。

  臘月三十晚上熬一宿

  在年三十晚上,中國人一般都會整晚通宵守歲。

  俗語叫做“三十兒晚上熬一宿”。

  在古代,有一隻害人的怪獸叫做“年”。

  後來,人們發現怪獸會在每年的除夕出來,所以人們在那一天聚在一起,通宵聊天,希望安全度過這段時間。

  熬夜的習俗,寓意著在新年遠離疾病與災難,期許著好運到來。

  如今,中國人會在除夕夜回家,與家人團聚,吃團圓飯。

  大年初一 串門走親戚

  “左手一隻雞右手一隻鴨,身後還揹著一個胖娃娃。”曾經的經典老歌《回孃家》生動地刻畫了初二回孃家這一熱鬧的春節民俗。

  初二回孃家的習俗,由來已久。據說,已逝的老祖宗, 年底從天上回家享受供奉。 老祖宗如果看到家裡有“外人”就不願進家了,因為已婚女人被認為是“外人”, 所以已婚女人不能在家裡過除夕、初一。 老祖宗享用供奉後, 在初一晚上就回到天上了, 女兒就可以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