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的發展史

  一、計算機的五代變化

  第一代為1946—1957年,電子管計算機:資料處理

  第二代為1958—1964年,電晶體計算機:工業控制

  第三代為1965—1971年,中小規模積體電路計算機:小型計算機

  第四代為1972—1990年,大規模和超大規模積體電路計算機:微型計算機

  第五代為1991年開始,巨大規模積體電路計算機:微控制器

  二、半導體儲存器的發展

  20世紀50~60年代,所有計算機儲存器都是由微小的鐵磁體環

  1970年,快捷半導體公司生產出了第一個較大容量半導體儲存器

  從1970年起,半導體儲存器經歷了11代:單個晶片1KB、4KB、16KB、64KB、256KB、1MB、4MB、16MB、64MB、256MB、1GB。

  三、微處理器的發展

  1971年Intel公司開發出Intel 4004。這是第一個將CPU的所有元件都放入同一塊晶片內的產品,於是,微處理器誕生了。

  微處理器演變中的另一個主要進步是1972年出現的Intel 8008,這是第一個8位微處理器,它比4004複雜一倍。

  1974年出現了Intel 8080。這是第一個通用微處理器,而4004和8008是為特殊用途而設計的。8080是為通用微機而設計的中央處理器。

  20世紀70年代末才出現強大的通用16位微處理器,8086便是其中之一。

  這一發展趨勢中的另一階段是在1981年,貝爾實驗室和HP公司開發出了32位單片微處理器。

  Intel於1985年推出了32位微處理器Intel 80386。

  到現在的64位處理器和多核處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