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理論學習心得體會

  ;學習,是我們適應和改造社會的必要手段,更使我感到教書,它的核心和本質是育人。以下小編為你帶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篇1

  “範例教學”是德國著名的教學論流派,它由德國數學家、物理教學論專家馬丁·瓦·根舍因於20世紀50年代首創,由沃爾伏岡·卡拉夫基等發展。“範例教學”與布魯納的“結構主義”課程論、贊科夫的“教學發展論”齊名,被譽為是20世紀50年代以來,世界著名的教育改革理論流派之一。

  一、“範例教學”的產生背景及其發展

  “範例教學”作為一種教改的指導思想,是適應一定社會和時代的產物。20世紀50年代,為了適應科技發展和“知識爆炸”新形勢對教育的要求,為了使教育跟上科學技術發展的步伐,提高教育質量,聯邦德國決定搞“百科全書”式的教育。結果教學內容越來越臃腫,學生負擔越來越重,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受到限制,智力活動和創造精神被扼殺。加之當時升學競爭非常激烈,應試教育的弊端逐步凸顯。教育改革活動開始展開,當時聯邦德國政府、教育學家和教師普遍認為,應從改革課程***教學內容***入手,以課程改革帶動教學方法的改革。1951年聯邦德國在圖賓根召開由大、中學校地教師代表、行政管理任意的代表和一些教育家參加的會議,專題研究改革教育現狀,提高教育質量的問題。會議通過一項決議《圖賓根決議》。《決議》指出,現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造成了教材龐雜臃腫的現象,大中學校學生的精神生活被窒息了;考試競爭的激化,又造成了死記硬背零碎片段書本知識的傾向;學生缺乏主動性、創造性和聰明才智。《決議》主張,為了培養具有真才實學的、有教養的人,首先要改革教材,刪去繁瑣次要的內容,充實根本性的、基礎性的、本質性知識,使學生得以藉助精選的教材,通過對“範例”的主動學習探究和歸納推理,訓練培養獨立思考和判斷能力。那次會後,馬丁·瓦·根舍因首先在數學和物理教學中對“範例教學”進行了理論和實踐的探討。他從批判傳統的系統教育論出發,主張立足於抓住教學與訓練、問題解決學習和系統學習、形式訓練與實質訓練、主體與客體關係的觀點,設想了“範例”概念的意義與實施方式。他建立的“範例教學”的目的在於克服教材內容的繁瑣龐雜,要求從日常生活中選取隱含著本質因素、根據因素、基礎因素的典型事例,使學生透過這些範例,掌握學科知識和科學方法,並使兒童把學習科學本質***價值***與生活態度、科學的系統性和學習的主動性和諧的統一起來。

  二、“範例教學”的基本觀點

  ***一*** “範例教學”的含義

  “範例教學”就是根據好的、特別清楚的、典型的事例進行的教學與學習。它能使學生掌握科學知識和科學方法論。範例教學的有關思想來源已久,早在公元前4世紀古希臘蘇格拉底那裡就明確地強調過這樣的教學指導思想:好的、正確的教學不是傳遞而是對學生的自學輔導。此後在歐洲的不同時代的教育思想中也曾多次出現。如誇美紐斯、沃爾夫、康德和胡塞爾都曾提出過有關在認識、道德和審美能力形成過程中範例作用的理論思想。特別是歐洲近代的一些教育理論家,對此進而做過系統的探討與實踐,特別是裴斯泰洛奇的貢獻尤為突出。他用“要素教育”這一概念表達這方面的教育思想的。克拉夫基認為,布魯納的“學科結構”教學論,也是大體和“範例教學論”相一致的。沃爾伏岡·卡拉夫基“範例教學”的基本思想是:

  1、要精選教材,使教材變為本質的、典型的、原則性和結構化的知識和規律,在教學中能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

  2、教學不是再現和傳授知識、技巧,而是啟發、引導、輔助學生主動積極地通過思考進行學習。

  3、教與學的目的不是獲取知識和技巧,更重要的是獲得良好的學習態度和認識批判、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繼續學習的能力。概言之,範例學習就是提高學習者獨立能力的教養性學習,這種學習在於使學生掌握能夠繼續發揮作用的知識、能力和態度。

  ***二***“範例教學”的目的、主要原則和實施程式

  目的:通過組織教養性學習,培養學習者主動、積極地學習態度,促進學生的獨立性,使他們主動地獲得一般的知識、能力、態度,獲得自覺進行繼續學習的自學能力、判斷、批判的認識能力和自決能力。

  “範例教學”不像“結構主義”理論和“教學發展”論是一個教育家的系統理論思想,它是一個學派內的許多教育家的思想集合。“範例教學”的主要原則可概括為“三個性”和“三個統一”,把事實程式歸納為“四個階段”。

  ***1******教學內容的***三個性質

  基本性:體現在基本知識,即基本概念、知識結構、基本規律;

  範例性:精選知識,起示範作用

  基礎性:教學內容對受教育者來說是最基礎的東西。

  ***2******教學理念的***三個統一

  問題解決與系統學習的統一:即解決了問題,又掌握了學科知識;掌握知識與培養能力的統一:即實質教育與形式教育的統一;主體與客體的統一:既要熟悉教材***客體***,又要了解學生***主體***;

  ***3******教學過程的***四個階段

  範例性的闡明“個”的階段;範例性地闡明“類”的階段;範例性地掌握規律和範疇的階段;範例性地獲得有關世界經驗和生活經驗的階段。

  三、“範例教學”的主要特點

  克拉夫基認為,“範例教學”具有以下三方面的主要特點:強調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幫助學生主動學習、強調引導學生掌握範疇性的知識及其內部邏輯結構。

  1、克拉夫基的範疇教育理論

  “範疇教育”就是把“實質教育”要求達到的教育目的與“形式教育”要求達到的教育目的辨證統一起來的教育。克拉夫基認為,產生於18世紀的“實質教育”與“形式教育”兩派教育理論,雖有片面性,但又各有其合理的一面,應該把它們統一起來。無論是主張教學過程要傳授知識還是要培養能力都是正確的。兩種理論的片面主要在於前者忽視培養學生能力,而後者忽視傳授系統的科學知識。他認為教學應著力從範例入手,使學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知識,即範疇性知識,以便幫助他們獨立地進一步學習新的知識。因此,“範疇教育”就是通過一定的教育內容使主客觀同時得到開發的教育。

  2、關於“教學論分析”

  任何一個驕傲向理論的推廣都離不開教師的工作,只有幫助教師把理論正確的運用到具體的教學工作中,並取得積極地成效,這種理論才會在教學實踐中發揮作用並得到推廣。正是出於這個原因,克拉夫基為實施“範疇教育”提出了被譽為“新赫爾巴特主義”的以“教學論分析作為備課核心”的主張。他認為一個教師要上好課,首先就得備課。備課也不僅僅是教學方法的準備,而關鍵是要進行教學論分析。教學論的分析首先是對教材內容的分析***要分析五大基本問題***,然後是對教學方法的準備。所謂的教學方法的準備,就是指在備課中如何設計組織教學的問題。教學方法是為學生掌握教學內容服務的,是從屬於教學內容的,沒有對教學內容的透徹瞭解,教學方法就無從談起。

  四、對“範例教學”的評價

  優點:“範例教學”的三條基本原則不僅在德國國內的教學改革中,而且在國際上也產生過較大的影響。“範例方式教學論”為選擇有教育效果的材料提出了標準,“範例教學”關於教學過程四個階段的劃分同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基本原理相吻合***從生動的直觀到抽象的思維,再從抽象的思維到實踐,是人類認識發展的普遍規律***。

  不足:1,難以確定每門學科內容中的基本性、基礎性、範例性。

  2、難以使學生掌握規律性的知識。

  3、在發展學生獨立思維和主動地進行繼續學習的能力方面並未取得預期的結果。

  4、“教學論分析”對教學論有積極地指導意義,但過於複雜。

  篇2

  尊重個體差異是多元智慧的核心理念。重要的是一種多元地認識、理解和研究智慧的方式。素質比智慧更重要,一個人很聰明,但不用這些智慧來服務社會,那是無益的。教師不應為智慧而教,而是用智慧理論來促進教學。兒童的多元智慧是在他們掌握教學內容的過程中間接得到發展的就教育而言,教師必須考慮想要解決的問題和教學內容是什麼。多元智慧只有幾種,教學內容卻千千萬萬,多元智慧不是也不應該成為教學內容的本身,對學科的理解、公民意識、適應競爭社會的能力、形成批判性和創造性思維、培養藝術修養等才是教育的目的。

  作為教師,我們應該用大量時間進行教學準備,如何從不同角度強調同一個概念,好比讓學生從不同的門進入一個房間,這時你會發現有兩件重要的事情發生:一是你可以從不同方面更多地理解學生,二是你可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一個概念,讓學生自己提出不同的看法。無論如何,教學要建立在兒童已有的知識基礎上,沒有必要創造全新的東西去教給他們,而這些內容卻和他們的知識基礎有很大距離,學生掌握教學內容即可,別讓理論成為花花綠綠、熱熱鬧鬧的點綴。

  語文課堂教學是在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下,學生積極參與配合的過程,以學生為中心是這個過程的出發點。因此,組織課堂教學既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切實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是決定教學質量的關鍵,而教師的主導作用又決定著學生的興趣濃淡、主動性和積極性的高低。假如按照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壟斷課堂,教師當演員,學生當觀眾;教師照本宣科,學生洗耳恭聽;教師問,學生答;課堂氣氛只會越來越沉悶,教師越教越吃力,學生越學越沒勁,最終,學習興趣被湮沒,學習動機被窒息。教師的“教”是為學生的“學”服務的,教師要研究學生,要了解學生對課程學習的心理和需要此外,課堂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通過教學使全班不同程度的學生都有所得;儘量讓更多的學生冒尖,儘可能不讓學生掉隊。

  篇3

  《體育與健康》課程是一門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增進學生的健康為主要目的必修課程,是學校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施素質教育和培養全面、和諧發展的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徑。它對原有的體育課程進行了深化改革,確立了“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構建了新的目標體系。它是體育教育教學理論的發展,是中國學校體育現代化程序中的里程碑。在課改的這幾年中,通過看錄象、聽課、自學、聽講座等多種形式,使我對《體育與健康》這門課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感受頗豐,主要體現在:

  一、教育教學觀念的轉變。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已逐漸被廣大體育教師所認同,無論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還是在教學方法的採用上,都充分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傳統教學過分關注學生的運動量,重視機械地練,忽視對學生興趣的培養,這樣做將有損於學生身心健康。“興趣是學習的初始動機,也是有效學習的保障。

  學生有興趣參與的活動,一定要給予熱情地支援和指導;反之,如果學生沒有興趣任何活動都會讓他們覺得乏味。只有激發和保持學生的運動興趣,才能使學生自覺、主動、積極地進行體育課程的學習。新課標的實施,使我們感到學校和教師有了更為廣闊的空間,可以重新建構教學內容。在平時教學內容的設計,我儘量創設情景,從學生的興趣出發,選擇富有生活氣息的教學內容,激發和保持學生的運動興趣,使學生自覺、主動、積極地進行體育課程的學習。例如在跳高教學中,教師只要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在教學場地和練習形式上做些改變,把場地設計為“十”字型,分成四個場地,再進行有效的保護,就消除了學生的膽怯心理。練習形式上要求學生,可以採用任何方式跳過橫竿或像皮筋,這樣就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二、教學過程的轉變。在新課程改革實施中,使我真正體會到體育教師不再是消極地扮演教學大綱和教材執行者的角色,而是一個新課程的設計者;體育教師由教學的管理者轉變為學生髮展的引導者、合作者,不應是一個只懂得教人如何運動的教練員,更應該是一個具備現代觀念和教育素養的,知道如何進行課程建設以及如何運用體育教學方法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專業人員。新課標的實施,使傳統意義上的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將不斷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教學相長,彼此將形成一個“學習共同體”,教學過程不只是忠實地執行課程計劃的過程,也是師生共同開發課程、豐富課程的過程。在我的體育課堂教學中,師生間的互動,學生可以上來做小老師,喊口令,做示範;教師可以到學生中間,充當他們的一員。學生的主體地位正在凸現,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當然,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並不意味著“放羊”,並不放棄教師的主導作用。關鍵的動作和要領需要教師的講解、示範,當然可不必過分強調,儘可能給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時間和空間。

  三、教學評價的轉變。傳統教學對學生的評價重視認知的評價,忽視非認知的評價。在這種傳統評價觀所指導下的學習成功主要是學生智力的發展和進步,而忽視了學生其他方面的發展。尤其是情感和意志的發展,對學生學習態度、情感意志、習慣養成等方面的教育。因此,作為教師,我們對學生的評價可以是多方面的,可以是一個微笑,一句表揚,掌聲和鼓勵等。平時,我經常鼓勵學生“行不行,努力就行!”“好不好,進步就好!”例如:在遊戲教學時,我給各組評選“最佳組織獎”“最佳合作獎”“最佳創新獎”等,使學生有成就感,滿足感,提高了自信,也使學生體驗到成功帶來的快樂。

  新課程帶來了新變化,使我們看到了體育課程改革的美好前景和希望,更加堅定了深化體育課程改革的信心和決心。我要更加努力,以飽滿的熱情,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為體育與健康新課改盡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