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教師職業生涯與心理健康心得體會
眾所周知,在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青少年身心發展特點及現代社會對人的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的需要。以下小編為你帶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篇1
通過這次學習,作為一名班主任,我深深感到做學生心理工作的重要性,不能把學生的任何問題都定位在表面處理上,而且應該透過現象看學生行為的心理因素,從根本上指導學生心理健康地發展。在這裡,我談一下自己學習的感受和想法。
1、培訓學習幫助我認識了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學科的重要。真正的心育確實是進行德育、智育等教育的基礎,而心理健康教師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發揮自己的作用,贏得學生、家長、學校的認同,才能更好的發揮中學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2、使我重新認識了學生、認識了自己、認識了教育。可以說每一位教師都是愛學生的,正是有了這份愛,我們才對學生付出了很多,可結果卻是我們常常感慨:學生怎麼會是這樣?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而我現在真正體味到: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一句話的內在含義,那就是我們沒有真正瞭解學生、沒有把握學生的心理需要,我們的愛再多卻都偏離了我們的預期,簡言之我們的愛不是學生所需要的,那結果就可想而知了,這樣怎能談到教育的效果?也正因為如此,教師也無法體味到自己工作的樂趣,沉重的負擔壓得教師沒有也不可能體味到應屬於自己的快樂,這也許就是不懂心理教育、不會運用心理教育的必然結果吧!讓我們每個人都學會去觀察學生、去了解學生、去把握學生的心理需求,再循序漸進、因材施教。
3、每一名教師都應該成為一名合格的心理健康教師。作為一名正規師範院校的畢業生,每一個人都接觸、學習過心理學,但一走上工作崗位之後卻沒有感到心理學的用途,因此早已將它拋之腦後了,雖然有時也會裝模作樣的應用一兩個心理學的術語,那也不過是裝裝自己的門面罷了。可以說那是真的不懂心理學,更沒有想到如何正確在教育教學上運用心理學的知識,所以在工作上產生了許多的困惑。正是這次學習它幫我才開始認識到心理學的重要,更幫我認識到心理健康的重要。原來我們在不經意之中雖運用著心理學,我們的困惑也正是源於不瞭解學生、不瞭解心理學啊!只有每一名教師都成為合格的心理健康教師,我們才會更瞭解自己、更瞭解學生,從而更好的做好教育工作。
4、通過學習我學到了更多的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以往,自己將心理健康課看的過於神祕,原因就在於沒有真正的懂得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質,而忽視了學生的心理感受和心理需求,通過培訓我明白了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質,那就是:源於學生,服務學生;引導學生,把握人生!
5、學習幫助我明白了學無止境的道理,人非生而知之者,不學習,不及時充電,不及時改變自己的知識結構,我們就將被時代所淘汰。
總之,作為班主任,我們始終應該把心理和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以其來促進智育的發展,為培養出積極、向上、健康的優秀學生而努力!
篇2
20xx年3月29日至4月6日,我有幸參加了寧夏回族自治區教育廳主辦,四川省都江堰市瀚海博雅學院承辦的寧夏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培訓班。在前後近一週的學習培訓活動中,我和來自全省各地的148位教育工作者一起,認真聆聽了樑堅、霍磊、趙躍勤、康釗,苟萍、馮光偉、何曉燕、胡孝榮等心理健康教育專家為我們所作的精彩報告和講座,就像衝破曉霧的第一道陽光,讓我豁然開朗!進一步瞭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及它的重要性,提升了理論水平,獲得了專家們提供的許多耳提面授且極具實效的科學指導。它讓我有機會在黑暗的路途中找到了光的指引,靜下心來重新審視我們的心理健康教育,重新審視我們習以為常的各種教育行為,同時也萌發了對自己多年教學工作和班主任工作的一些反思,也權且作為本次培訓的學習心得。
一、培訓洗禮的蛻變:
1、觀念的轉變。在深入接觸“心理諮詢”這一課程之前,可以說我對“健康”的理解是狹隘的。之前,我每天堅持鍛鍊身體,並鼓勵孩子多參加些體育鍛煉,我以為有了健康的身體,就會有幸福快樂的生活。同時也可以放鬆一下自己的心情,能夠更好的去學習。雖然這種思想也不為錯,但通過老師們深入淺出的講解,我明白“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同等重要。身為老師,在教好孩子們文化課的同時,更要關心他們的心理健康。因為健康的身體再加上一個健康的心理,才能創造美好的生活,提高工作的幸福指數,教育出更健康向上的孩子。
2、教學態度的轉變。學習的這些天,拋開了一切繁瑣雜事,自覺學習機會難得,便靜心學習領悟。雖然老師們的講解非常精彩,但由於自己的基礎水平受限,我仍感受到了學習的苦和累。此時,我想到了我的學生們,平時的教學中,我是否關注了他們的學習基礎?體會到他們學習的心情?反饋過他們對學科學習的意見?審視自己的結果便是:一定要多體察孩子們的學習心情,多理解孩子,千萬不能做高高在上的老師。
另外,授課專家的提醒也讓我時時在反省自己。各位專家都有主張說:“學生是我們影響出來的,不是教出來的”、“老師在面對學生時也要有一顆謙卑的心,學生是老師的一面鏡子”,還有對後進生教育的詮釋都讓我對老師這一職業重新定位——蹲下來協助孩子學習,這才是為師之本。其實,教育是“心”的教育,心快樂了,學習自然會事半功倍,這是多麼簡單的教學智慧!
3、生活理念的轉變。“心理學是一門幸福學”。的確如此,家庭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根本,而我們作為家庭中的一員,擁有健康的心理會讓人滋生幸福的感覺,而幸福的感覺又能傳遞感染身邊的家人,和諧快樂的生活由此開始。所以,善待老人、體諒愛人、關心孩子應該是我踐行此次學習的最好方式。
教孩子、教學生的方式的轉變。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這話一點也不假。父母的生活習慣、品行道德都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為孩子做好一個健康樂觀的榜樣示範應該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這點我一直在認真和每一個孩子的家長溝通,幫助孩子孩子也朝著一個健康陽光的方向發展。但目前孩子正處在青春期,父母孩子一樣大,如何對做好青春期的母親,我不是,但我正在摸索中。再用小時候對他們的教育方法似乎已經不能讓孩子接受了,雖然孩子還沒有出現我們常說的“叛逆”,但我一直在找尋最好的方法來和孩子溝通。而這次心理培訓正好填補了我此項的空白,老師講解了很多青春期孩子的特點以及案例,讓我在教育學生的道路上少走了很多彎路——知此知彼,才能百戰不殆!同時我覺得對待學生應該像對待自己的孩子或兄弟姐妹一樣!
另外,各位專家對家庭教育內涵的詮釋,對教師職業道德的要求,以及生動而又睿智的案例分析,都讓我為之震撼,真正為我上了一堂心靈成長課。
二、培訓中的反思:
1、對教育目的的反思。
新課程改革無疑推進了中國的教育體制改革,但課程設定以及考核和評價標準是否體現了教育目的,卻遭頗多 病,學生課業負擔在升學指揮棒下有多大程度的減輕,令人質疑,學生普遍的睡眠不足,難以體現教育的真諦——“教育即生長”***盧梭語***。教育是什麼?教育就是要使每個人的天性和與生俱來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長。教育應該珍視孩子生命的訴求,教育應該站在孩子的立場上,不能只注重分數而不管學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康的人格。教育的真諦也決定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使命,那就是幫助全體學生擁有積極陽光的心態,以促進他們走向成功、快樂成長、全面發展,做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合格的接班人。
2、對“以生為本”的反思
瞭解學生,理解學生,以生為本,是教育的核心所在,也是遵循教育規律辦學之所在,還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礎。父母和老師大多有這樣一種觀點:只有上名牌大學才能找到好工作!往往站在成人的角度,去規劃孩子的人生,去幹涉孩子的興趣愛好。可是,孩子們究竟是怎麼想的?學生究竟需要什麼?我們為孩子們做出的規劃是否符合他們的身心發展?這些問題被我們一再忽略,甚至扔在一邊。於是,鬱悶、焦慮、脆弱、自卑、孤僻、逆反……一系列心理問題便紛至沓來。心理健康教育注重的是“以生為本”,注重的是師生間的溝通與理解。我們必須認真觀察和研究學生的生理特點、情緒變化,瞭解孩子們的心理需要與訴求。學生的心靈世界是豐富多彩的,心理衝突也是多種多樣的,只有瞭解孩子們的共性特徵和個性特徵,我們才有可能對孩子們的行為表象作出理性的分析,從而找到心理問題的癥結所在,並做出適當干預,帶著一顆“愛心”,蹲下身子,關心體貼他們,為他們創造健康快樂的人生。
3、對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反思。
選擇什麼樣的方式,採用什麼樣的手段,直接關係到心理健康教育目標達成的有效性,要力戒“好心辦壞事”,要有針對性地研究學生心理問題,找到最佳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必須準確作出分析判斷,並採取合理的方法進行心理疏導,進行相應的行為訓練。心理健康教育還要講求藝術,要會聆聽、能接納、有效引導,使人內心悅服。心理健康教育必須遵循“無條件積極關注”的原則,必須真誠、坦誠,必須設身處地、感同身受,具備“同理心”,力戒簡單粗暴、主觀臆斷、過於理智,出言不遜
4、對心理健康教育團隊合作的反思。
誠然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一兩位心理健康教師的事,它還需要全體教師的重視和參與,特別是接觸學生最多的班主任老師的大力支援和配合,要關注學生,實施精細化管理,及早發現學生的心理問題,以防患於未然,和心理輔導老師溝通,研究,儘快幫助學生排解心理困惑,形成積極向上的健康心理和陽光心態。當然,與學生家長結成心理健康還應關教育陽明也是很有必要、不可缺少的。父母關心子女的生理健康的同時,還應關心他們的心理健康,發現心理障礙要及時矯正,學校、家庭、 社會要相互協作,相互配合,積極地科學地引導孩子,關心他人,關心社會、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獨立性自制力,培養樂觀進取的精神和完整的人格。不過在團隊合作的過程中我們也應保持足夠的耐心,不能一蹴而就,不能寄予全部的希望,不能保證什麼疑難雜症都能解決。
5、對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隊伍專業化成長的反思。
各國心理學專業機構和個人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專業化的要求,我省中小學正逐步健全和完善心理健康教師隊伍專業化建設,並取得了較大的成績,但是心理健康教育應滲透在學科教學中這是大勢所趨,我們要重拾被丟在一邊的教育學、心理學相關論著,並做到理論聯絡實際,發現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及時對師生中存在的心理問題進行分析、診斷和疏導,必須反思的是近年來,部分教師的心理亞健康,不健康呈上升趨勢,應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要高度重視教師自身的心理健康維護,定期體檢,參加各類文體活動,為教師減壓,調節情緒,不斷完善專業素養,做家庭教育的顧問和學生心理健康的塑造者。
三、鑑於上述,將來的操作如下:
1、結合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特點,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心理髮展環境。
一個學生要能與周圍人保持一種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產生安全感、歸屬感和自信心。因此,身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要積極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心理髮展環境,應該把工作重點放在平時維持其心理平和、積極、順暢等上面,營造好孩子們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長環境,為孩子們建設和諧平等的集體,儘量讓每一個孩子能夠在充滿關愛、溫暖、上進的學習環境之中,避免對於孩子們成長不利因素的出現。
2、全面滲透,多渠道、全方位推進心理健康教育。
為了更好地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要求將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滲透到學校各項工作中去,形成多渠道實施,如班主任工作團隊工作等等,同時也應該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滲透到各科教學中去,每一個任課教師可以根據本學科教學內容與學習活動特點滲透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這樣就能夠形成眾多的非專門渠道,促進學校心理健康工作的開展。
注重與學校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相結合。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絕不是每週一、兩節課或者搞幾次轟轟烈烈的活動就能實現的。事實上,大量的研究與實踐經驗都表明,心理健康教育和其它教育一樣需要與學校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相結合,需要"潤物細無聲"的意識和觀念;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僅靠有限的時間、空間是難以實現的,同樣需要在點滴的生活實踐經驗中積累而成。因此,學校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應成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將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內容滲透到具體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去,將兩者融合在一起,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實處。利用學科知識加強情感教育,使學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
3、教師本身也要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
教師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確理解學生的行為,更無法巧妙地處理學生問題,輕則影響師生關係,重則可能傷害學生心靈。因此,為了更好地教育學生,教師自己首先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教師的心理健康從根本上說還得由教師自己維護。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能夠處理好兩個方面的關係--既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同時也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優秀的教師在需要的時候能承受巨大的壓力,但他絕不應讓自己一直處於壓力之中以至於身心俱損,影響工作和生活的正常進行。身為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的知識,儘快適應新的教學觀念,掌握新的教學方法,達到新的教學要求,才能尋求新的發展,也才能真正擁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師不斷地接受新知識,開拓自己的視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問題,以更平和的心態對待生活和工作中不盡如人意之處,更少地體驗到焦慮和挫折,對維護心理健康有重要意義。
短短几天的培訓,收穫是長久的,感謝省廳為我們提供的良好的充電學習機會,必將給我們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帶來諸多有益的幫助,開拓了我們的視野,提高了自身的認識和感受,激勵我們加位工作,為祖國的未來盡心盡責。
篇3
17年下學期,本人有幸參加了樂清市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培訓班的學習。經歷了心理健康教育理論學習,教師心理健康成長,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設計等內容的學習。經過一個多月的培訓學習,不但提高了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還掌握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論,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方法和實施途徑。
這次的學習,使我深刻地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現就自我感受最深的兩點闡述一下自己的感受。
一、 教師心理健康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教師這一職業是如今最“開放”的職業。他的工作得接受許多人直接或間接的檢查和監督——學生、校長、學生家長、……所有的這些人和社會團體都認為自己對教師的工作有評價的權利。僅僅是與以上提到的這些人相處就可能讓教師產生焦慮,不管是正常的焦慮還是神經過敏性焦慮。但是教師又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體實施者,一個成功的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師的言行對學生來說是權威者——具有比父母還高的權威力量。新的教育實踐要求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從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因此教師一定要善於做好自身的心理調節及保健工作,瞭解自我,辯證地看待自己的優缺點;學習心理衛生知識和心理健康知識,掌握心理調節的方法,學會緩解心理壓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調整情緒,保持心理的平衡;善於選擇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處理問題,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樂於為工作奉獻,併合理安排時間,張弛有度;培養多種興趣與愛好,陶冶情操,只有這樣,才能以積極健康地工作熱情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
特別指出教師在學生面前應控制自己的消極情緒,不把挫折感帶進教室,更不要發洩在學生身上。教師覺得在工作中受到了委屈,很自然地容易把氣發洩在座在自己教室裡的學生身上,因為學生常常就是讓他們受委屈的“罪魁禍首”之一。教師應該選擇合適的時候、合理的方式宣洩自己的情緒。
二、 學生心理健康
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在現階段面臨的最大任務就是全面實施和推進素質教育。而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和任務之一,就是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心理素質,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從現實存在的問題來看,由於市場經濟大潮的衝擊,價值觀念的多元化,升學主義的壓力,離婚家庭的增多,以及獨生子女教育的問題等等,使當今的中小學生出現的心理困擾比以往更為突出。諸如,意志脆弱,經不起挫折,以自我為中心,合群性差,依賴性強,獨立自主能力差,厭學,乃至少數學生逃學逃夜等等。在層出不窮的新現象、新問題面前,存在種種不足也是明顯的。為何不足?很有必要追根溯源,以利對症“下藥”。 學生的不良心理的成因,既包括學校因素,如單調枯燥的學習生活,也包括家庭、社會因素,如家庭的生活環境、撫養環境,社會風氣等。可惜,我們無力擺脫社會風氣的困擾,我們也只能勸說學生家長有科學地教育子女,我們惟一能做做的是改善自身。我們可以儘量創設健康的教育環境、可以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可以與學生家長溝通思想,相互配合,根本的出發點就是要將其全面滲透到學校教育的全過程。
總之,不管從教師個人的角度,還是從學生、學校乃至整個社會的角度考慮,教師對於心理健康的學習都是非常急迫的。而本次心理培訓的課程,正是帶領所有一線的教育者們學習與認識,心理輔導是學校促進學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發展的最佳教育活動。它不僅是一種行之有效的現代教育方法,更重要的是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民主教育理念,反映了當代進步的教育潮流。讓我們與社會攜手共進,培育社會最健康的接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