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肉粽子的做法

  端午節就要到了,吃粽子是端午節的傳統習俗,那麼粽子的做法有哪些呢?今天,小編為你帶來了肉粽子的做法。

  肉粽子的做法

  1、主料: 糯米

  輔料: 五花肉 香菇

  調料: 美極鮮醬油 鹽 五香粉 料酒

  2、把米控幹,加醬油、鹽***醬油稍多***醃製。五花肉切塊,放入鹽、料酒、五香粉醬油醃製入味。香菇切塊放醬油醃製入味。

  3、新鮮的粽葉洗淨,把根部***有兩個小尖尖***煎掉一點,把粽葉放入開水鍋煮3--5分鐘。

  4、粽葉從一頭捲起成圓錐狀,放一半米進去,將醃好的肉和香菇放進去,再在上面蓋滿米。

  5、葉子向下壓,壓下去後從右邊繞到後面,從左邊向上繞過來壓在右邊露著米的那一邊,順勢過來壓住另一邊的口,用手壓住葉端,用棉線纏緊。***我用的無繩包法,用針穿入中間部分,將尾端的葉尖插入針孔拉過去即可。***

  6、鍋內一次性加足水,水要沒過粽子,大火一小時,轉小火一小時即可。如果感覺粽子淡了,可以在煮粽子的水裡加鹽和醬油。

  7、營養價值和功效作用

  香菇豬肉粽子這道粽子中糯米味甘、性溫,入脾、胃、肺經; 具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止虛汗之功效。糯米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鈣、磷、鐵、維生素B1、維生索B2、煙酸及澱粉等,營養豐富,為溫補強壯食品,具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止虛汗之功效,對食慾不佳,腹脹腹瀉有一定緩解作用;香菇富含維生素B群、鐵、鉀、維生素D原***經日晒後轉成維生素D***、味甘,性平。主治食慾減退,少氣乏力。

  粽子吃多了會怎樣

  粽子由粽葉包裹糯米蒸制而成。從餡料看,北方有包小棗的北京棗棕;南方則有豆沙、鮮肉、八寶、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

  粽子是一種用糯米制成的高熱量食物,因為它主要是由糯米制成,所以粘性大,老人和兒童如果吃太多,那麼很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如果有胃病的朋友也不要多吃,最好不吃。因為你的腸胃本來就不好,再加上糯米性溫滯氣,含植物纖維既多又長,吃多了會加重胃腸負擔。很有可能造成潰瘍穿孔、出血,使病情加重。

  端午節吃粽子常識

  1、吃粽子健康要定量

  粽子大都是用糯米做成的,黏度高、不易消化,且缺乏纖維質,含過多的脂肪、鹽、糖。例如一個普通的鹹肉粽子,含米量約一至一碗半的飯,熱量約為400~500卡路里。因此,專家建議,每次可以少吃一點,或者選擇小一點的粽子。尤其是正在減肥的MM更不能多吃,在食用中務必要控制數量。對於成年人來說,一餐食用50g,1~2個粽子左右就可以滿足正常的能量需求了。

  不少人在吃完飯後把粽子當甜點吃,這種做法是絕對錯誤的。粽子的名分是主食,請不要給它輔食的待遇,它由糯米做成,黏度高、難消化,一個普通的鹹肉粽子,含米量相當於一碗米飯。如果吃了米飯就不要再吃粽子,如果要吃粽子,請別去碰米飯、面或饅頭。

  2、空腹不宜吃粽子

  如空腹吃粽子,糯米就會在胃裡停留很長的時間,刺激胃酸分泌,可能導致有慢性胃炎、食道炎的患者舊病復發。睡前兩小時最好別吃粽子。粽子粘度高、不易消化,缺乏纖維質,含過多脂肪、鹽、糖,專家建議睡前兩小時最好別吃粽子。

  3、吃粽子時不能狼吞虎嚥

  每年都有一些人因為吃粽子吃得太快或太多產生消化不良甚至噎死的事件,尤其是消化能力較差的人群。為了防止這類事件的發生,在吃粽子時,最好佐以湯或茶,一邊細嚼慢嚥的品嚐粽子,這樣有助於吞嚥和消化。而且粽子一次吃一個就差不多了,千萬別吃太多。

  4、一定放冰箱儲存

  因為粽子的主要成分是糯米,加上紅棗、豆沙或者肉。糯米粘性很強,而肉類是很容易變質的,因此在初夏炎熱的天氣裡一定要妥善的儲存。一般棗粽子和豆沙粽子放冰箱可儲存3-5天,如果是肉餡粽子,最好在3天內吃完

  5、粽子要熱透再吃

  儲存在冰箱裡的粽子吃的時候一定要熱透,營養專家告訴我們粽子最好不要涼著吃,吃前要徹底加熱。因為糯米和粽子餡都是容易變質的食物,加熱不充分,非常容易發生食物中毒;還有是因為變涼的粽子過油、過黏,很難消化。如果粽子剝開後如有黏絲,就代表粽子可能放很久不新鮮了,千萬別食用。

  6、吃粽子健康注意搭配

  吃粽子的同時搭配蔬菜、水果可幫助腸胃蠕動,避免因吃粽子引起的消化不良。也可搭配麥芽水、白蘿蔔或白蘿蔔水,能促進消化,或者多搭配吃些動物血、黑木耳、香蕉、洋蔥、土豆、菠菜等具有通便功效的食物。或者吃些山藥,山藥有補脾胃益肺腎的功能,可以幫助減輕腸胃負擔。也可配一碗清淡的湯,如冬瓜、絲瓜湯等,最後再來一份水果,增加纖維質的攝取,達到營養均衡。

猜您感興趣: